刘邦和项⽻的历史故事
刘邦和项⽻的历史故事
楚汉相争,刘邦战胜项⽻,常常让⼈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量和个⼈魅⼒⽽⾔,刘邦和项⽻都是不可同⽇⽽语的。下⾯是⼩编整理的刘邦和项⽻的历史故事,⼀起来阅读下吧!
陈胜、吴⼴发动农民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没有多久,农民的风暴席卷了⼤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批地⽅。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有的地⽅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不到三个⽉,赵、齐、燕、魏等地⽅都有⼈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为王。
陈胜派出周⽂率领的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将章邯(⾳hán)把在骊⼭做苦役的囚犯、奴⾪放了出来,编成⼀⽀,向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占据⾃⼰的地盘,谁也不去⽀援军。周⽂的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在荥阳被部下杀死。后的第六个⽉,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正在到处燃烧。在南⽅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声势更⼤。
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项⽻。项梁是楚国⼤将项燕的⼉⼦。楚国被奏国⼤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杀。项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项⽻⾝材魁梧,⼜挺聪明,项梁亲⾃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才学了⼏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教他学剑,项⽻学了⼀阵⼦,也扔下了。
项梁很⽣⽓,可项⽻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处?学会了,不过记记⾃⼰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个⼈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仗的本领。”
项梁听他的⼝⽓不⼩,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意,⼜不肯深⼊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因为跟⼈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见他能⽂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他们听到陈胜,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天,拉起了⼀⽀⼋千⼈的队伍。因为这⽀队伍⾥⼤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弟兵”。
项梁、项⽻带着⼋千⼦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渡过淮河,继续进军。⼀路上⼜有各地⽅的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 第⼆年,有⼀⽀⼀百多⼈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在秦朝统治下,做过⼀名亭长(秦朝⼗⾥是⼀亭,亭长是管理⼗⾥以内的⼩官)。
有⼀次,上司要他押送⼀批民伕到骊⼭去做苦⼯。他们⼀天天赶路,每天总有⼏个民伕开⼩差逃⾛,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也不好交差。
有⼀天,他和民伕们⼀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家说:“你们到骊⼭去做苦⼯,不是累死也是;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去找活路吧!” 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 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是哪⼉。”
当时,就有⼗⼏个民伕情愿跟着他⼀起找活路。刘邦同⼗⼏个民伕逃到芒砀⼭躲了起来。过了⼏天,聚集了⼀百多⼈。
沛县县⾥的⽂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
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的.百姓杀了县官,派⼈到芒砀⼭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领。⼤家称他沛公。
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招集了两三千⼈,攻占了⾃⼰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的兵⼒不⾜,只好往别处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百多⼈想投奔军。两⼈遇在⼀起,很谈得来。他们⼀商量,觉得附近的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个⼈才,就拨给他⼈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
陈胜、吴⼴等主要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军⼀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把军整顿⼀下。为了扩⼤号召,项梁听了谋⼠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名叫⼼)找了来,⽴为楚王。因为楚国⼈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号召⼒,⼤家把他的孙⼦仍称作楚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