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教学设计和反思

来源:保捱科技网
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

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2.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应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脑筋急转弯:

南京到上海的距离有300多千米,而一只蚂蚁从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土地却可以画在一张小小的地图纸之上?

3.为什么同样是中国地图,却又是大小不一呢?那么到底是按照什么样的标准画出来的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到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板书:比例尺)。 二、初步感知比例尺 1.活动操作

同学们已经在课前测量出了我们的教室地面长8米,宽6米。现在老师就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将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有信心当好这个设计师吗?

2.活动要求

(1)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 (2)画出平面图。

(3)完成后思考:你是如何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找出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3.汇报

(1)说说这幅平面图你是怎么画的?

(2)你把实际距离缩小了多少倍?图上长度和实际长度的倍数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师板书:4cm:8m 3cm:6m〕 (3)能化成最简整数比吗? 〔师板书:4cm:8m=4cm:800cm=1:200 3cm:6m=3cm:600cm=1:200 〕(强调:单位相同才能比)

(4)1:200表示什么意思?

(5)观察:同一幅平面图中图上长度和实际长度的倍数关系是一样的吗?

4.抽象概括比例尺

求比例尺,要知道图上距离和相应的实际距离,并且单位要统一。比例尺一般要化成前项是1的最简整数比。 5.练习

(1)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2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厘米,也就是( )千米。那么图上距离3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千米。图上距离( )千米,相当于实际距离600千米。

(2)一颗螺丝钉长1.5厘米,画在平面图上长15厘米,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 )。

6.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计算

(1)引入:刚才我们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出了比例尺,如果比例尺知道了,那我们可以求出什么?

(2)出示: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甬台温铁路地图上,量得温岭到宁波的距离是3厘米,温岭到宁波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①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叫我们求什么?你们会解答吗? ②学生列式解答(鼓励用不同方法解答)。 ③订正各种方法。

④小结: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求实际距离,一种是根据关系式列成比例来解,第二种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还可以根据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关系用乘法计算。

(3)继续出示:温岭到温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20千米,那么在这幅地图上,温岭到温州的图上距离大约是几厘米?

①问:这题又告诉我们什么?叫我们求什么?大家会解答吗? ②解答(优生可以帮助中下生)。 ③订正。

(4)小结:已知一幅图的比例尺,可以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但要注意单位间的正确互化。 三、巩固练习 1.P30 试一试

2.P31 练一练

3.补充:根据规划,在大溪二小第二期用地的西边建造一幢长60米,宽18米的综合楼。请先求出综合楼的图上距离,再在平面图的适当位置画出综合楼的示意图。

四、总结及作业

教学设想及反思:

本节教材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实用性也较强,加上教材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在学生搞好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老师少讲解、多点拨、简单教数学的目的。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本节课的放手打下了基础。我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课一开始,我就从检查预习情况入手,了解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情况。因为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意义理解了,学生自然会了。在接下来的计算比例尺,以及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时,我大多让学生解答,只在订正时作适当指导。比

如计算比例尺时,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统一才能写出比,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又比如,用比例方法求实际距离时,未知数χ的单位往往搞不清楚,我就通过指名回答,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我十分注重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去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是学以致用,让学生会根据图上距离画简单的平面图。 2.让数学回归生活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切合生活实际,我对习题作了全面改动,改成“琴城小学用地平面图”,原例题作为预习时了解解题方法用。这样改动,由于是身边的事改编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家乡的教育。 3.比例尺的关系式理解还不够到位 在例2教学时,原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先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再讨论其它方法时,概括出求实际距离的关系式。现在想想,人为地把两种方法孤立地隔开,不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反而不好。倒不如全面放开让学生去探究,在探究中概括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解题方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