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联考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分类讲解
考研管理类联考中文写作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现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提供这两种形式的写作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一)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1999年10月真题
以“小议企业领导者的素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20分)
2009年1月联考的考题“由三鹿奶粉所想到的”
此类文章要求审题立意时要求能够化大为小,因为根据管理类联考命题作为的趋势,给出来的范围比较大,写作时需要界定具体的范围再行文,才能论述得比较深入。
(二)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实际上可以再细分为四种题型:话题作文、观点分析、材料立意和案例分析。
1、话题作文
第 1 页 共 6 页
以…. 为话题,这是典型的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给出一个话题作为你写作的范围。话题作文的目的在于鼓励考生的个性和创新,话题作文的写作自由度相当大。
例如:2001年10月的MBA联考试题:
近些年来,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公开招考公务员,乃至招考厅局级干部的消息,这同我国传统习惯中的“伯乐相马”似乎有了不同。请以“相马”、“赛马”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提醒:要注意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出题者给出一个真实的情景(案例),要求考生深入案例情景之中,在理清局中人所面对的问题、条件和决策资源的基础上,做出合乎情理的决策或者对局中人的决策进行评价。案例分析题一般会明确规定案例分析的角度。实际上相当于一道简答题,思维方式是就事论事。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案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的方面,亦即基本构成要素:
(1)问题的陈述。说明行动者面临的问题的性质。
(2)行动者以及角色。在企业管理生活中,涉及重大的问题极少有个人作出决定的,事实上,它涉及许多行动者,而且在行为过程中他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 2 页 共 6 页
(3)背景与。任何具体问题的解决均离不开其环境,案例的这些方面的内容向人们提供了影响问题的条件。
(4)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它说明行动者是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决策的。
(5)决策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行动者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效果。
例如:2005年的真题。
3、观点分析
出题者给出了一个观点,要求你明确自己对这个观点的支持或反对的立场,然后寻找相应的理由来论证自己的立场选择是有道理的。
例如:2003年10月MBA的联考试题:
“读经不如读史。”
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论述你支持或反对这一观点的理由。你可以运用取自你的经验、观察或阅读的实例或理论作为论据。
观点分析型写作从形式上讲,针对的是一个现成的观点,你可以支持它,也可以反对它,甚至也可以部分支持部分反对,这就是你的立场的选择;在选定你的立场之后,你的主要任务是如何用理论、事实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立场。
第 3 页 共 6 页
对于这种观点分析的论说文写作来说,最关键的在于两点:
(1)对给定的观点或话题的回应要得体;
(2)对自己所选定的立场的论证要充分。
4、材料分析
出题者给出一个故事、一种自然的或社会的现象,没有明确提出观点,要求你读出给定材料背后蕴含的“寓意”,然后以这个寓意为主题写一篇论说文。
这是最常考题型。大多数真题都是以这个形式出现。
方法:
(1)弄清题意,摸准要求
(2)吃透字面,领悟深意
(3)借助联想,明确针对性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第 4 页 共 6 页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
第 5 页 共 6 页
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