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乐教授的“生本”就像一阵春风,刮遍了祖国神州大地,同时也驻足于我校。学校推行“生本”历时两个月,却遇到了诸多困惑。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与组织者,甚至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向导,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是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且应该做到,你的思想、你的行动都要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引向正确方向,良性发展轨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对我校“生本”有如下思考: 一、形似“舍本逐末”
“生本”理念走进课堂固然是好事,这也是提出“课堂改革”后的一次重大实践。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切勿舍本逐末。大家都知道,一堂课的教学有效性更为重要,这也是教学之根本,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更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举动、教学行为是否在课堂上发挥作用。
“生本”中的诸多理念,甚至全部理念都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尊重生命这是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要求,是义不容辞的。 然而,我们用这些理念武装头脑后,不能盲目地以某种固定思维、固定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教学课堂枷锁。重要的是理念的运用,而不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复制,一味“拿来”将不切实际于自己的课堂,我们更应该有选择性地运用,借鉴。我校在实施“生本”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强调,教室桌凳统一以小组形式摆放;教师教案统一以前臵作业体现;教学课堂统一以课堂展示呈现,甚至对教师教学时间加以控制,不超过10分钟......教师在接受这些思想观念后,出现了教
室桌凳给予了学生吹牛的阵地;教学教案三两句话草草了事;教学课堂出现了“新新产物”......当然有些东西未必不可,它有一定的作用,但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还要权衡利弊,当利大于弊时是好事,它可以延续。一旦弊大于利时我们就要学会取舍。综上所述,我校的“生本”实施却成了舍本逐末。把最重要的教学效果摆在一边却大谈教学改革,这是不实际的,这是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更有可能坑害了这一群孩子。 二、学校现状还未达到一定“高度” 1、教师未达到实施“生本”的高度
就目前,对教师及教学课堂的调研,发现教师们所呈现出来的课堂既不是“生本”理念下的新型课堂,也不是“课改”理念下的以生为本、张扬学生个性的课堂。教师显得很盲目,对“生本”这一概念很模糊。甚至有的教师手足无措,表现得很无奈(无奈学校要求要以“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由此,也就出现了“新新产物”,当然,这一产物没有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反而丢掉了课堂本色。学生不但没有学有所获,还成为了“新新产物”中的牺牲品。 2、学校硬件实施未达到“生本”的高度
在开校之初,学校为了推行“生本”,考虑到学生学习资源匮乏。于是自筹资金为学生购买了一批图书,按班分发。学校领导认为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学习资源,可以解决学生查阅资料这一困难,也可以为了学生学习,让这一批图书代替教师的部分教学行为。却忽略了图书功能有限这一问题,图书数量不够这一问题。我们都知道,图
书的功能也就是查阅资料,增加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就查阅资料而言,图书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于资料查阅,只能有限地增加学生阅读量罢了。
3、学生的知识储备未来达到“高度”
农村学生较之城市学生,在接受教育上有着质的区别。城市学生见识广,视野宽。而农村学生,每天面对的不过是猪马牛羊、劳动工具、野花绿草。当然,这些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但我们要用“生本”课堂某些教学模式来为难这一群孩子,只能适得其反。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俗语说,强扭的瓜不甜。我们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而不是根据你的教学设定让学生附和。我们都知道,“生本”课堂的实验区都是在城区,且不是小城市。他们的课堂模式对我们的教学来说不一定有效。
我认为,要推行好农村学校的“生本”教学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倡导理念运用,不固定教师教学课堂呈现形式 就“新课改”理念而言,“生本”理念只属于其中内容。它与“新课改”理念相一致,不抵触。我认为应该定义为“新课程课改之生本理念”,也是郭思乐教授对“新课改”的一次深入研究。倡导运用“生本”理念,这也是“新课改”理念的再一次学习运用。教师真正以学生为本,张杨学生个性,这有利于教学课堂的生动性,也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
二、做好推行“生本”的前期工作
1、领导再读鲁迅的“拿来主义”
首先,推行“生本”的实施和组织者,要深入领悟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要正确理解“生本”的思想精粹,不要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次要做到活学活用,在理论上运用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都要强调适用价值。否则就成为了拿来主义者,生搬硬套,这样失败的可能性大于成功。
2、搞好教师培训工作
要推行好“生本”工作,对教师们组织培训是必然的,而且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中,要以理念和课堂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这样能避免大姑娘谈计划生育——不切实际!理念也就不是空洞而乏味东西,变得鲜活而有说服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一线教师对“生本”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考查学习,与实验学校一线教师进行对话,并和教师们找准自身差距,便于有效实施“生本”教学。
3、有效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在课堂上,学生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学生以交流的形式共同促进。有效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显然是重要的。可以从学生课外书籍阅读、生活点滴积累、媒体传播、网络搜集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4、在工作中寻找经验,予以创新
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学生状况,寻找有效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总之,我们不能复制别人的课堂模式,应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走出自己具有特色的路。
农村课堂如何生本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浮浅的认识和见解,望能和同行们共同切磋。 一、充分利用农村的现实资源,让学生乐学于大自然课堂中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自然是一本迷人的教科书,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当孩子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时,他们彻底地敞开了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门,他们如雨后春笋般贪婪地观察着、探索着,陶醉于大自然的知识美景当中,在这种境界里,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能力,还有发自肺腑的感情,放飞的心灵,活跃的思维……,这一切的一切,难道是世界上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个老师所能给予的吗?
在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后,为了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觉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把孩子们带到野外,让他们观察:树木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把他们带到沟渠边让他们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出北方和南方。再让他们仔细观察乡间路旁的树桩子,向南的一面,阳光充足,年轮宽一些,向北的一面,阳光相对较少,年轮窄一些。
二、充分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了山区,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说,这如同一场春风,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更主要的是,这让广大农村的孩子享有了和城里孩子一样高质量的教育,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加深刻地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我在教《轴以称图形》这一课时,利用远程教育设备,给学生提供了好多图形,让他
们自己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再与同伴交流。让学生经历先由自己思考再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借助电脑形象地展示直观图,就可以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三、放手,让孩子们去“感触”
人的思维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也不例外,在处理数学问题时,除逻辑思维外,还需要直觉思维,合情推理等多种方式。 因此,我们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接触、操作、猜测、感悟等多种形式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培养各方面的思维,在实践中身临其境,感触到“数学”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四、让学生在讨论中生成智慧 1.要恰当预设讨论的问题
讨论是要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预设要讨论的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探究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知识生长点展示。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些数来,然后我很快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时候,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谁知道其中的秘密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讨论吧!这样的讨论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探究学习奠定了心理需求。 2.要及时抓住讨论的时机
探究学习中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和效果,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讨论时机的影响。一个恰到好处的讨论,能让学生产生讨论的需要,产生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迫切知道别人观点的愿望,以便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教学《通分》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和的大小方法时,同学们一共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方法,并各自认为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这时我组织学生们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具有普通性呢?通过讨论与争辩,学生们一致认为通分的方法最具有普遍适用性,此时再引出通分的概念。
五、用“爱心”点燃学困生自信的明灯 1.教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
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落后”的学生,可以通过发现学生的长处来引导他。学生在成长中特别需要老师去“发现”,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对自我还不甚了解的学生,更需要有人去欣赏。 2.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我们班有一个叫韩龙忠的同学,他的计算速度很慢。看着其他同学计算得比他快,他很自卑。为了鼓励他,只要他计算得比自己上次快,并且正确,我就给他表扬,表扬他的进步。韩龙忠从此自信起来。后来,他的计算速度有了很大提高。 3.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
老师怎样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心呢?特别是对于敏感多疑的学生,老师在讲究沟通艺术的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开朗活泼坚强自信的个性。还有一些问题是孩子自己努力,别人帮助都不可能马上改变的。比如:外貌欠佳,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等。那么,教师应通过实例让孩子明白,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十全十美的,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通过努力就能改变的。但是,“关了这扇门,总会打开那扇窗”。要让孩子学会正视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07中学适时推出了几节颇具代表性的生本研讨课,供老师们进行观摩交流。禹冰蓉老师从数学课堂抓根本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函数和类函数的变化关系,从而构建起函数的知识框架,让易混淆的知识点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来。 2、突出学习 教得少 学得多
刘莹老师将名人传记的扩展性阅读带入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当中,学生们从自己的角度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写出一篇篇虽显稚嫩,但见解独到的人物点评。经过学习小组讨论筛选后,推荐进行课堂展示。各小组争先恐后的上台演讲,其他小组给予精辟的分析点评。通过生本课堂教学,学生们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有了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素养、理想信念有了非常可喜的进步,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突出合作
王霞老师将英语的快乐教学法引入生本课堂,学习小组之间你追我赶,竞相抢答,学生表演的课堂小品引来大家阵阵的掌声。尽管初一学生的词汇量还比较有限,但他们准确的发
音,流畅的口语表达还是让听课的老师欣喜不已。学生们表现出来的团队意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精神风貌,更让人印象深刻。 4、突出探究
107中学还将老师们写的一篇篇生动、真实的教学反思,收录到校刊《教育园地》中,供大家进行研讨交流。在刚刚举行的第二届教育服务大会上,生本教育思想作为107中学特色办学的亮点,吸引了许多学生家长关注的目光,学校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家长介绍生本教育开展的情况以及今后发展的良好态势,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