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职称 1.1课程带头人 教研成果 科研成果 高级职称比例 1.教师队伍 1.2课程组教师结构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 及教学情况 年龄结构 本课教学及教学效果 教研成果 1.3课程组教师研究科研成果 成果与奖励 获教学类奖励比例 教学内容 2.1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方法 手段 教学手段 2.教学建设与改革 2.2实践教学 2.3教材及相关资料 3.1教学质量管理 3.2教学环节管理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的开放 实践教学及其条件 教材选用 辅助教学资料 教学文件 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备课、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 课程组教学活动 平时考核 3.3成绩考核 期末考核 试卷和成绩分析 4.教学效果 4.1师生反映 学生反映 教学督导组和同行反映 主要观测点 3.教学管理 5.课程特色与学5.1课程特色与学校特色与推广 校支持 支持 学校支持 1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优秀课程评审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观测点 职称 参考 权重 0.4 教授 近3年:有省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教研项目;公开发表与课程、相应专1.1 课程带头人 教研成果 0.4 业有关的省级及以上教研论文(至少有1篇是第1名)或主编与本课程、相应专业的公开出版教材;获过近两届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近3年:有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科研成果 有公开发表的省级及以上0.2 目;科研论文 0.2 ≥50% ≥80% 0.2 0.2 合理 近3年:带头人至少完整主讲本课教学及教学效果 0.4 3次本课程,其他成员都完整基本合理 带头人主讲2次,其他成员至少有2效果优良 近3年:人均参加校级及以上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教研项目0.5项;人均公开发表教研成果 1.3 课程组教师研究成果与奖励 科研成果 (不含带头人) 获教学类奖励比例(含带头人) (不含带头人) 0.4 与本课程、相应专业有关的教研论文0.5篇或参编公开出版教材1万字以上;人均获近两届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0.3项 近3年:人均参加校级及以上人均公开发0.2 科研项目0.3项;表科研论文0.3篇 近3年:1/2及以上教师获校0.4 级及以上教学类奖励及荣誉称号 2
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 Ⅰ Ⅱ 副教授 标准Ⅰ中三项符合二项 标准Ⅰ中二项符合一项 高级职称比例 1.2 课程组教1. 教师队伍 师(含带头人)结构及教学情况 年龄结构 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 ≥40% ≥60% 主讲过本课程,教学效果优秀 人完整讲过,教学标准Ⅰ中三项符合二项 标准Ⅰ中二项符合一项 1/3及以上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 Ⅰ 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合理,理论联系实际,引进学科前沿成果,有利于学生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 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教学手段 0.2 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使用效果好 能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开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每组人数合适;有0.7 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效果好;有实验室开放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有记录有检查 科学安排本课程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 及其条件 0.3 效果好;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 0.4 能够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明显 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一般 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效果一般 2. 教学建设与改革 2.2 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与实验室开放 实验开出率达到90%,每组人数较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较少 0.4 创新精神、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Ⅱ 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一般 实践活动少,效果一般;实践教学条件不太足 选用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选用公开出版的教材、获奖教材、特色教材和符合应2.3 教材及相关资料 教材选用 0.7 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或选用自编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积累了必要的一些辅助教学资料(包教材;或选用自编的公开出版的教材. 辅助教学资料不辅助教学资料 0.3 括教学参考书、参考课件、声像、音多,使用效果一像、网络课程等),并且使用效果好. 般. 有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大纲学时与培养方案相符,内0.7 容完备,并适时修订;教学日历齐全,内容与教学大纲相符,执行严格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并认真执行;近3年没出现教学事故 0.3 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教学日历与教学大纲基本相符,教学进度与教学日历基本相符 质量标准基本健全,执行较好;近3年没出现较严重教学事故 教学文件 3. 教学管理 3.1 教学质量管理 各教学环节 的质量标准 3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指标内涵及等级标准 Ⅰ Ⅱ 教案质量一般,备课比较充分;作业有布置,能批改;辅导答疑较少 能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互相听课较少 学生平时成绩有记载,评分基本合理,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合适 试题命题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阅卷过程基本规范 有试卷分析;成绩分布基本合理,成绩单记载基本规范 3.2 教学环节管理 备课、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 教案规范齐全,备课认真充分;作业适当并批改认真,有记载;辅导答疑0.5 经常 课程组教学活动 经常开展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相互0.5 听课、观摩教学和试讲等活动,有记录 教师手册中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验、测验等考核过程记载清楚,平0.3 时成绩评分合理,在总成绩所占比例合适 试题命题质量、题量、覆盖面、难易程度均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标准答案,实行教考分离,评分标准客观、0.5 准确,流水作业阅卷,开展题库建设 3. 教学管理 3.3 成绩考核 平时考核 期末考核 试卷和成绩分析 试卷和成绩分析科学、客观,并能反馈指导教学;成绩分布合理,成绩单0.2 记载清楚、规范 4. 教学效果 4.1 师生反映 学生反映 教学督导组 和同行反映 学生对课程组教师教学效果测评均为均为优良 0.6 优秀(由教务处提供近3年学生测评结果) 教学督导组和同行测评结果均为优秀0.4 (由教务处提供近3年测评结果) 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和创新,0.7 对同类课程有指导及推广意义 均为优良 特色不突出 5. 5.1 课程特课程特色与学色与学校支持 校支持 特色与推广 学校支持 学校和院(系)支持本课程建设力度0.3 较大 一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