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史诗《伊里亚特》VS影视《特洛伊战争》

史诗《伊里亚特》VS影视《特洛伊战争》

来源:保捱科技网


史诗《伊里亚特》VS影视《特洛伊战争》

《伊里亚特》是《荷马史诗》的一部分,在于描述这场战争的最后51天的故事。《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作为世界文明的源头之一,这一伟大作品一直启迪着后人的智慧与想象。电影《特洛伊战争》是根据史诗《伊里亚特》改编而成,千年的历史车轮滚滚而过,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人们的思想的改变。特洛伊战争在诠释原著的时候必然带着现在的痕迹。例如:神的去除;爱情、友情、亲情的插入,尤其是爱情的大量的展现。还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略有不同。即是根据文学改变而成,其主题是不会改变的。例如:荣誉的追求;个人欲望;对战争的态度;英雄的看法。

下面我首先来说说他们相同的部分。

1. 荣誉的追求

在古希腊时期,重视个人的荣誉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这方面,最突出

是阿喀琉斯。

在原著中阿喀琉斯有两次愤怒。第一次是阿伽门侬夺走了他的女仆,第二次是他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穿上他的盔甲冒充他而战死战场。阿喀琉斯为什么愤怒?看似是因为对阿伽门农的不满。实际上是对荣誉的捍卫。女仆和盔甲在意义上象征了荣誉。夺取了女仆,窃取了盔甲。这是对阿喀琉斯荣誉的挑战和威胁。

同样的在影视中也可以看到荣誉的追求。阿喀琉斯和其母亲的对话中便可以看出,阿喀琉斯是为荣誉、为千古流芳而战争。他是为荣誉而战。

2. 个人的欲望

原著中战争的以“不和的金苹果”为开端,以“拐走海伦”为导火索,以

“讨回尊严”而战。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反映一个问题:欲望。“不和的金苹果”是对于名利的欲望,“拐走海伦”是对美色的欲望,“讨回尊严“也不过是为贪图权利和富贵所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影视中去除了神,不再有“不和的金苹果”了。“拐走海伦”以帕里斯和海伦纯净的爱情结束。但“讨回尊严”这个借口依然存在。且在影视中更加的突出。影视中阿伽门农说:“我一直以为我的弟媳是个花瓶,原来她还有一定的作用”。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也说:“这不是为了爱情而战争”。这一切都说明个人的欲望。

3. 对战争的态度

无论是原著还是影视都对战争的暴烈、残忍。原著有着对战争的描述。如“在战争中,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人们尖叫这纷纷倒地;战争张开血盆大口,吞噬年轻的斗士”……

影视中帕里斯的父亲说:“你杀了多少人表弟?”;多少人没有了丈夫,兄弟……这些都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战争的不满。

4. 英雄的观点

《荷马史诗》被成为“英雄史诗”。《伊里亚特》重在描述英雄的勇武。著作中,英雄阿喀琉斯是神的后裔,天子的骄子,凡人的宠儿。他的相貌俊美。

这个英雄是军中最勇敢善战的骁将,性格烈火,武艺高强,让特洛伊人为之闻风丧胆。他暴烈,他追求这个人利益和荣誉。但他有不缺乏柔情。为朋友的死哀痛不已,杀死赫克托耳。对特洛伊王失子有着恻隐之心。在最后又为部落而战。这就是英雄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对部落的的责任感。英雄世界的价值观的中心内容便是荣誉和尊严 ,把他们看作是比生命更重要。夺走了应该属于他的所有,就意味着莫大的刺激和冒犯。

影视中除了神的因素,在其他的方面大致是与原著保持一致的

接着我来说说不一样的方面。

1. 神的去除

这是影视和原著的最大区别。去除了所有的神话色彩,将一场人神之间

的混战,变成一部完全以人类为主体的、关于战争、爱情、英雄与传奇的悲壮史诗。

影视中只稍微的提到神和信仰。没有占据着大的作用,从阿喀琉斯砍掉阿波罗太阳神的头像,但并没有受到诅咒就可以看出。

影视中更重视的是人性。阿喀琉斯说:“神其实更羡慕我们”这就显示出了人性。更贴近现代人的思想,打上了现代的烙印。更为被现代人所接受。

影视中正由于抽离了所有的神话因素,因此,原著中需要借助“神的安排”所表现的种种转折,无一不深深烙上了人性的印记。原著中带上了神意的人的脆弱、贪婪、勇敢、忠诚,也终于可以现出“原形”。,让更多的人更能理解人类自身,那这

2.爱情,友情、亲情的展现,尤其是爱情

除了隐去神话色彩外,《特洛伊》还对《荷马史诗》故事中部分人物关系和情节作了修改。例如原著中阿波罗神庙祭司之女克律塞伊斯与阿喀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在电影中就变成了同一个人,并且成了阿喀琉斯的爱人。帕特洛克罗斯由阿喀琉斯的好友变成了表弟。贪图美色,拐走海伦的帕里斯变成了海伦的恋人。

影视中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是美好的,伟大的,被给予承认的。“拐走海伦”变成了勇于追求爱情。而阿喀琉斯的因荣誉和尊严的两次愤怒变成了因爱情和亲情的愤怒。

这种改变是由于其现代因素引起的,为了符合世俗观念。方便现代人的理解。这种改变并没有影响到原著中的主题,在过程中做稍微的改变只为人们更好的理解,接受。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这就像不管你采取哪条捷径,只要这条捷径是可通,合法获得,只要你最终到达目的地。这都是可以的。

2. 形象的塑造上

影视中有着较大差异的是赫克托耳和帕里斯

在影视中赫克托耳可以说是个完美的人,他是忠诚的。忠诚于他的妻儿。子民,父亲,国家。他有着一颗柔情的心,但他也是特洛伊中最好的战士,一样的善战,一样的骁勇。影视中并几乎没有展示他的缺点。

原著中却不是如此。影视中描写的无论是人还是神,他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他们有他们的不足。原著的赫克托耳有着蛮横、暴虑的因子。为此他葬送了的前程,也断

送了自己的性命。

影视的帕里斯是肤浅的,风流的,软弱的,不负责任的。

原著中的帕里斯是风流的,俊美的,但却不是软弱的。

阿喀琉斯的形象塑造上除了神的因素,其他的大致一样。英勇善战。相貌俊美。但也自负、暴烈、刚愎自用

作为一部85%时间里表现战争过程的将近三小时的电影,而且又是线性发展的情节,根据史诗改编而成。《特洛伊战争》并不是沉闷或过分的。恰恰相反,影片的不少场景,都强烈地吸引了观众。

无疑说,这部电影是成功的。《特洛伊战争》不仅仅是复活了《荷马史诗》所表现的主题,还使得这些主题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还重新了诠释了现当代人的世俗观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