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

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04年陈集中学高三历史易错选择题

2004.6.1

1、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 B、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 C、分封建瓦解导致井田制破坏

D、东周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向 2、春秋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说过:“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这话表明他( )

A、维护奴隶主贵族世袭制 B、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C、反对封建君主 D、为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制造 3、战国时期,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

A、诸侯称霸天下的欲望 B、法家思想的推动

C、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4、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物品和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5、关于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时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都已开通

B、唐朝不仅和亚洲国家频繁往来,和非洲也有往来

C、宋元时期中国四大发明开始外传,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D、明清时期,反侵略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

6、我国神圣领土在三国时称为夷洲,在隋唐、元朝、明朝前期时依次称为( )

A、流求、小琉球、琉球 B、琉球、流求、小琉球 C、琉球、小琉球、流求 D、流求、琉球、小流球 7、南朝时期,促使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开发

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 D、南朝政治中心皆位于江南地区

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成就有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②盛产青瓷 ③南京、扬州既是造纸中心,又是商业中心 ④培育出八辈之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9、南北朝时期,宗教广泛流行,在下列哪些文化领域得到直接反映( ) ①建筑 ②雕刻 ③绘画 ④哲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0、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 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文中的“我”指( )

A、细君公主 B、文成公主 C、昭君公主 D、金城公主 12、今天的深圳特区在元朝时属于( )

A、广东省 B、湖广省 C、江西省 D、江浙省 13、清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沙俄民族压迫和奴役 B、强烈的民族意识 C、清代民族开明 D、清代国力强盛 14、清朝《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凡置产业,自当以田产为主,市廛次之,典马铺又次之。”产生上述思想观念的直接因素是( ) A、农产品俏销 B、商业利润低 C、封建地租繁重 D、工商业赋税重

15、清代实行的有利于农村生产力转移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一条鞭法 B、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C、推行更名田 D、增加商品税收

16、1858年英国在侵华战争中所拥有的有利条件是( )

①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②工业的完成 ③得到法国的支持 ④印度成为侵华的稳固后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7、在资产阶级维新派、派的主张中都有所体现的思想是( ) A、民主共和 B、君民共主 C、君主立宪 D、民权 18、动摇了封建统治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军》

19、20世纪初向西方学习的核心是“首在立人”,这活动的深远作用是( )

A、学习了西方自由精神 B、学习了西方的进取价值观 C、打击了封建旧道德体系 D、给社会以思想启蒙作用 20、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其思想本质是( ) A、改造儒家传统道德 B、深刻揭露封建礼教

C、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 D、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

21、陈独秀以“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同封建主义作斗争,他所说的“民主”主要是指( )

A、天赋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自由、平等、博爱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孙中山先生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多次斗争的失败 C、坚持民主的精神 D、国际和中国党 23、新民主主义时期,发生在南京的事件有( )

①天京变乱 ②南京大 ③五届五中全会召开 ④人民占领南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4、20世纪30年代中期,学生运动又现高峰,这一时期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

A、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由民族危机引发 C、走工农结合的道路 D、采取与暴力斗争相结合的方式 25、“三三制”原则推行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是( ) A、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C、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26、战争时期中国党制定的土地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不同点在于( )

A、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促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D、推动民主的进展 27、中国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在( ) A、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 D、二次会议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争取国民经济的好转 C、农村生产力 D、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29、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10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B、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生产力 C、统一全国财政和平衡财政收支

D、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0、从组织成分看,下列哪一不能反映关于统一战线的( ) A、广东 B、陕甘宁边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1、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突出表现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发挥作用 32、中国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自身问题的史实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国后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买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福建被确定设置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是( )

A、靠近港澳、华侨众多 B、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大C、历史上是最早开放的地区 D、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34、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是否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②是否反封建 ③有无对未来社会的政治设想 ④是否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35、英、美、法诸国的早期资产阶级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其客观使命是( )

①推翻封建制度 ②使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③通过立法确立立国基本原则 ④全面建立起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6、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条件包括(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 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④工业使社会日益为两大阵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7、下列关于亚洲风暴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是新的经济和阶级关系产生的结果 B、具有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C、以下层民众或封建王公为领导阶级 D、最终以失败告终

38、19世纪60年代工人运动的显著特点是( ) A、作为一支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无产阶级急需科学理论指导 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D、无产阶级进行第一次夺权尝试

39、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其含义是( )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B、巴黎公社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D、巴黎公社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40、《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和基础》中,认为不平等的根源是( ) A、封建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财产私有制 D、分配不均 4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应是( )

A、夺取国家政权 B、夺取生产资料 C、无产阶级掌权 D、发展社会生产力

42、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中,美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

A、南方种植园经济被废除 B、向以重工业为主导转变 C、产生了垄断组织 D、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43、促成20世纪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理论基础是( )

A、量子论和相对论 B、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C、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44、下列史实中,能反映资本主义改造世界能力加强的是( )

①日本“文明开化”的推行 ②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③联合国组织的建立 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5、二战全面爆发后,具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民主双重性质的是( )

A、中国的抗日战争 B、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C、西班牙内战 D、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 46、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中,美国经济两度出现了( ) A、持续增长局面 B、急剧衰退现象 C、严重的经济危机 D、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

47、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是( ) A、逐渐形成美国与苏联对立的两极格局 B、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C、美国开始推行对社会主义的“冷战” D、大国间利益争夺和意识形态问题交织在一起 48、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社会状况和外交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展批判斯大林运动 B、在美苏争霸中一直处于守势 C、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并中断其改革 D、由经济改革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49、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波兰哥穆尔卡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是( )

A、废除计划经济 B、实行市场经济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加强国家对经济计划的指导 50、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B、西欧和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C、第三次世界的崛起 D、苏联争霸的失败

答案:1.C 2.D 3.D 4.D 5.C 6.D 7.A 8.B 9.C 10.A

11.A12.C13.B14.C15.B16.B17.D18.B19.D20D 21.D22.C23.D24.C25.A26.A27.B28.C29.B30.C 31.A32.A33.A34.C35.B36.D37.A38.C39.B40.C 41.D42.B43.A44.D45.A46.A47.B48.C49.C50.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