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两种行车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拟与分析

两种行车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拟与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4 ̄g8期总第152期 SIL_C0N VALLEY 固 两种行车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拟与分析 林雯。高涵,冯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 00029) 摘 要 现有的应用比较广泛行车规则是“靠右行驶,左侧超车”。为了权衡高速公路上交通流量和安全的问题,我 们改善原有规则并提出了“向右让车”的规则。针对低负荷和高负荷状态下的不同交通路况,设计算法对两种规则下 的行车情况进行仿真模拟,并分析新规则在提高交通流量与降低交通风险的有效性。 关键词行车规则;交通流量;安全行驶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卜7597(2014)08—0171一O1 1规则解读 取平均值之后进行对比分析。 “靠右行驶,左侧超车”规则(以下称旧规则):车辆在右 4.1在双车道下 侧行车道行驶,前方车辆速度较慢时则向左变道进入超车道进 1)在1ight时,发车速率为0.125辆/秒。旧规则总延缓 行超车,超车后回到行车道。 均值为263302 m,平均到达速度为21.63 m/s;新规则总延缓 “向右让车”规则(以下称新规则):不能超车只能让车, 均值为232080 in,平均到达速度为22.03 m/s。新规则相比旧 所有车都希望按照原来速度前进。此规则下,不再设有超车道, 规则总延缓下降l1.9%,平均到达速度上升1.85%。 所有车道均为行车道,左边为快车道,右边为慢车道。 2)在heavy时,发车速率为0.25辆/秒。旧规则总延缓 2横型简介 均值为1251627 m,平均到达速度为l8.39 m/s;新规则总延缓 元胞自动机,是一时间和空间都离散的动力系统。散布在 均值为1193875 m,平均到达速度为18.46 m/s。新规则相比旧 规则格网(Lattice Grid)中的每一元胞(Cel1)取有限的离 规则总延缓下降4.6%,平均到达速度上升0.38%。 散状态,遵循同样的作用规则,依据确定的局部规则作同步更 4.2在三车道下 新。大量元胞通过简单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动态系统的演化。不 1)在light时,发车速率为0.2辆/秒。旧规则总延缓均 同于一般的动力学模型,元胞自动机不是由严格定义的物理方 值为359502 m,平均到达速度为22.12 m/s;新规则总延缓均 程或函数确定,而是用一系列模型构造的规则构成。凡是满足 值为286581 m,平均到达速度为22.78m/s。新规则相比旧规则 这些规则的模型都可以算作是元胞自动机模型。因此,元胞自 总延缓下降2O.28%,平均到达速度上升2.98%。 动机是一类模型的总称,或者说是一个方法框架。其特点是时间、 2)在heavy时,发车速率为0.5辆/秒。旧规则总延缓均 空间、状态都离散,每个变量只取有限多个状态,且其状态改 值为2750010 m,平均到达速度为18.32 m/s;新规则总延缓均 变的规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局部的。 值为2495911 m,平均到达速度为18.50 m/s。新规则相比旧规 3算法思路 则总延缓下降9.2%,平均到达速度上升0.98%。 定义一段长度为5000米的高速公路,车辆以概率P进入最 4.3在四车道下 安全的车道(前方车辆离起点最远的车道),并记录已经发出车 1)在light时,发车速率为0.333辆/秒旧规则总延缓均 辆的数量。每一辆车拥有坐标、车道号、固有速度V 与实际运 值为973150 m,平均到达速度为20.87 m/s;新规则总延缓均 行速度V 四个属性,其中固有速度V。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变, 根据设定在[1,u]之间均匀分布,在发车时设定;实际运行速 值为646802 m,平均到达速度为22.17 m/s。新规则相比旧规 度V,将根据交通规则进行变化,但不会超过V。。仿真系统会每 则总延缓下降33.53%,平均到达速度上升6.23% 0.1秒按照从终点到起点的顺序依次刷新各车辆的位置,并按 2)在heavy时,发车速率为0.75辆/秒。旧规则总延缓 照指定的交通规则在需要时进入左右相邻车道。当任意车辆前 均值为3958017 nl,平均到达速度为18.25 m/s;新规则总延缓 方安全距离内出现其他车辆,且交通规则未能进行有效避让时, 均值为3718815 m,平均到达速度为18.49 m/s。新规则相比旧 该车辆的实际运行车速V.将被降低至前方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 规则总延缓下降6.04%,平均到达速度上升1.32%。 V.’;若汽车当前实际运行速度低于固有速度,但前方安全距离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保证了安全的前提下,新规则 内无车,该车实际运行车速V。将被提升至固有速度v。。当汽车 在降低延缓距离,提高平均到达速度上有显着提高,从而提高 坐标大于终点坐标时,视为汽车通过,仿真系统会记录通过的 了交通流,在light条件下此优势更为显著,在heavy下不显著 汽车数量以及通过时的平均速度(实际速度)。所有汽车在运行 但也能提高交通流,所以经仿真模拟分析可知,新模型在保证 过程中,因V <vD而少前进的距离,将被累加记录为总延误距 安全前提下,更 3O 离。“通过时平均速度”及“总延误距离”为该仿真系统中对交 一有效的提高了交 25 ■●l■ 一日■l■ 通规则的重要评价指标。另外,每3O秒通过的汽车数量也会被 通流,所以更加 2O 记录,以判断该段高速公路车流的稳定性。 优于旧模型。 l5 4模拟结果分析 为了评价 l0 两种规则下,在1 ight和heavy两种情况下,分别对双车道、 新旧模型在稳 三车道、四车道时的总延缓、平均到达速度进行了七次仿真模拟, 定性上的优劣, ” l 7 l3 19253l 37 43 4955 6l lI(下转第l98页)“ T 咖uM 另外我们斋要搭建 码对显示屏的显示进行布局控制。 比较,曩 誓 趸 言薷+高速比较器用的 … 腿 O 3结论 是TI公司的TLV 3502由测试结果可知本设计能够很好地实现简易逻辑分析仪的 .IN^ . 型号的4.5ns轨至轨比 功能,具体测试指标如四路波形显示均达到实际使用要求,整 较器。该推挽输出比较 体性能稳定良好。在计算机数字视频信号处理系统研制中使用 器TLV 350x系列提供一+Im 这种自制的逻辑分析仪进行观测帮助完成了信号分析和测试等 ‘ 个延迟时间为4.5ns的 重要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采用芯片EP4CE15F17C8作为硬件 快速传播延迟时间并且 +I陋 平台,Quartus II与Nios II为软件平台,用Verilog HDL语言 操作电压范围为+2.7 V 可设计出具有多级采样时钟逻辑分析仪,上述的设计过程通过 至+5.5 V,超越摆幅输 利用FPGA设计逻辑分析仪,软件设计替代了传统的电路硬件设 入共模范围,使其成为 计,不仅设计的灵活性得到了提高,电路设计所受到的硬件方 图2高速比较器内部情况 低电.压应用中的理想选 面的也得到了降低,另外系统的成本也得以降低。这种基 择。轨到轨输出直接驱动或者CMOS或者TTL逻辑。图2为该高 于FPGA的逻辑分析仪不仅具有广阔的实用性,还具有广泛的应 速比较器的内部图,图3为电路图。 用性,经济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在学校教育和科学研究上都 会产生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汪新新.基于FPGA的简易逻辑分析仪的设计【J】.微 计算机信息,2008,24(10-I):214-216. [2]左超,周金刚,崔长生.基于FPGA的简易逻辑分析仪[J】.电 子工程师,2008,34(12):4-7. 【3】张俊涛,马文博.基于FPGA简易逻辑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 [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8(9):1128-11 30. [4】程达,唐宏昊,邢玉秀.基于FPGA的简易逻辑分析仪设计 ….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1(9):25-29. 【5】王景存,李炳生,郝国法,等.用FPGA实现数字逻辑分析仪 设计[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1,3(24):298-300. [6】王培元.基于FPGA的逻辑分析仪设计[J].襄樊学院学报, 2009,30(5):34—81. 作者简介 图3外围电路电路图 龙菲(1991-),女,四川达州人,大四在读,研究方向 2)搭建软件平台。利用Nios II进行驱动,并控制显示屏 微电于。 界面。其中显示屏驱动代码为自带的,另外我们编写了控制代 赵一帆(1992一),四川省成都人,大四在读,研究方向: 微电子。 ”(上接第171页)ft 我们在三车道的light条件下,时间设定在600到4200秒之内, 参考文献 通过仿真模拟得出新旧规则每分钟通过车数的标准差,在七次 [1】李艳霞.基于多值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模型模拟及分析研 模拟后取平均值,则lEi]模型的标准差为4.33,新模型的标准差 究【J】.北京交通大学,2008. 为3・68,降低了15・01%,所以新模型相比于旧模型更加稳定。 作者简介 5总结 林雯(1 99 3一),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学生,研究方 我们根据现有的左侧超车规则,创立了新的让车规则。在 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基于元胞自动机改进之后的Ns模型的基础上 对两张规则下的 高涵(1 99 3一),男,河北唐山人,本科,学生,研究方 行车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了“向右让车” 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规则确实能够提高交通流量,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延缓距离,保 冯畅(1 994一),女,湖南湘潭人,本科,学生,研究方 证了通行的稳定性。 向:会计学。 tt(上接第195页)竹 传输的方式,实现监控中心对整个系统的全面控制,从而保证 使得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其该有的功能。要想达到目标,就必须 热网在预定温度目标值下安全、有效、稳定的运行。 让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 3)控制节点是热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和执行端,通过通讯 并且该系统在为城市节能的同时也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 网络,控制节点一方面向监控中心反馈信息,一方面接受来自 参考文献 监控中心的指令,完成自动调节。 [1】李建彬.关于供热系统中自动化控制的改进研究【J】.科技传 4结束语 播,201 3(23):73,89. 高效完善的信息与通信平台是实现热网供热系统自动化控制 【2]冀建平,陈福琴.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的自动化控制 的前提,另外我们也需要一些系统进行辅助工作,这样才能 [J】.科技创业家,2012(20):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