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0期SCIENCE FANS教育教学2
关注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张雅妙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三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据分析观念”作为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关
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于是笔者将培育数据分析观念落实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掷一掷”一课的设计中,收获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10-0226-02“掷一掷”一课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也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是一堂富有探究性的数学活动课。在本节课的设计上,笔者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猜想—验证—结论—运用”的探究方法,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原因,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笔者设计了三个“注重”,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真正让数据分析、抽象建模、数形结合等核心素养落地于课堂中。1 注重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那么情境该如何创设,该怎样创设?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笔者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创设了如下三个情境,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直逼问题的本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1.1 课前热身,打下伏笔
课前几分钟,笔者以提问的形式组织学生复习一年级学过的“数的组成”。这既能活跃气氛,又为新课中的“现象背后的奥秘”探究打下伏笔。学生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喜欢数学、亲近数学。1.2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本课伊始,笔者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出示了某商场在国庆期间贴出的海报,让学生观察海报上制定的掷骰子规则,引发学生的关注,并抛出问题“该商场为什么这样设计掷骰子的规则?”。这一问题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简洁、高效,直奔主题。1.3 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课后,笔者再次回归课程开始时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体现了“生活化数学”的教学理念。此时,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很快就得到答案:商
家是别有用心地设计海报上的获奖规则的,他们是采用
“两边的点数和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这一结论来设计海报的,从而使消费者很难拿到大奖。
紧接着,笔者进行了“变式”练习,出示另一份海报让学生进行辨析,并尝试为商家设计一套新的促销方案。该练习指向性明确,从“辨”到“辩”,再到“改”,一气呵成,使数据分析的观念扎根于学生脑海中。这不但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数学氛围,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还使教学上升到更高的育人层面。2 注重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有效的活动依赖于周全的考虑与精心的组织。笔者充分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一个骰子、两个骰子的观察,到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点数和的探究,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蕴含着数学思想,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惯性,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1 猜一猜,点燃学习的热情
游戏:掷一掷。规则:同时掷两枚骰子,如果点数和是5、6、7、8、9,则老师赢,否则学生赢。
师:大家先来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规则一出,学生蠢蠢欲动。“到底是谁猜对了呢?怎么办?”“动手掷一掷不就知道了呗。”是的,实验是必须的,其能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2.2 玩一玩,坐实学生的猜想
在探究环节,笔者设计了2张表格,以助推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数据分析更加简便,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发酵。游戏要求见图1。
图1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26 —
2.2.1 实验记录表见图2,让直观的数据“会说话”
图2
分组实验、数据汇总、观察数据。一组组现成的、鲜活的数据,无不开口说话了。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的学习活动。本环节从猜入手,以实验为抓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得出数据。利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汇总,生成条形统计图,直观的数据让学生心服口服——掷出的点数和在中间的可能性比较大,靠两边的可能性比较小。也就是说,老师赢了这场比赛。2.2.2 进一步探索,让谜底的揭开更直观
“老师选的点数和才5个,而你们的点数和是6个。为什么点数和多的反而输了?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更
大的秘密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点数和中还有什么秘
密?”学生的好奇心又被点燃了。
“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数学道理?学生在猜想、实验、结论中逐渐还原游戏的本质,揭示数学内涵,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自身的数学分析的能力。“数的组成”使浮出水面,学生顿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也获得了快乐,从中感受到了数学蕴藏的和谐美,抽象建模的思想也得以渗透。3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
Excel表格具有汇总、生成的优越性。在实验环节,笔者就巧妙引入Excel表格,对分组实验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条形统计图,直观且高效。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数形结合,有效突破重难点。用好数据,让学生透过直观的数据了解游戏背后的道理,学生的数据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游戏,体会的是快乐;实验,揭示的是道理。二者有效结合,便是活动课的精髓所在。素养无形,培养有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落实与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也有了基础。
(上接第225页)媒体设备,把教学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活跃性。同时教师也要使用提问的方法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2 提问知识要全面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控制提问的数量,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质量。小学数学的内容难度不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部分的知识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并通过铺垫和设置疑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活跃度。
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部分的时候,就可以出示题目:有白菜八十斤,冬瓜六十斤,请问白菜和冬瓜总计多少斤?教师可以对这个问题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问问学生具体是怎么运算的。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通过这样的启发式的提问方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3 提问形式要多样
在数学课堂中,好的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还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
力更加集中,从而为提高教学的质量提供保证。
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教师可先通过观察电梯里的数据,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发现负数,再出示不同温度计上的温度,提问:“你能认识上面的温度吗?”学生积极性很高:“哇!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再出示温度计上的不同温度,提问:“现在你能正确读出上面的温度吗?”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出,他们基本都能掌握所学知识。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4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是当前学科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换成主动的学习状态。有效的提问往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要使用情境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徐巧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出效能[J].初等教育, 2017(10).
[2]陈艳.提升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初等教育, 2018(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