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硼化处理对铝合金性能影响

硼化处理对铝合金性能影响

来源:保捱科技网
硼化处理对铝合金性能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学会综合应用已学的相关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验证与应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经验的积累的目的。

本实验旨在培养考察材料专业本科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通过铸铝的熔炼、轧制、热处理工艺,以及热处理之后对材料性能、组织成分的检测等材料制备整个流程的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操作、对实验制备得到的试样进行性能检测和成分分析。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

纯铝块、AL-SI锭(含Si量20%)、Mg锭、Cu片、RE-AL锭(含RE10%)、B-AL锭(含B3%)、变质剂、精炼剂、铸模、坩埚、侵盐勺、大铁夹、锯子、锡纸、井式炉、轧机、游标卡尺、加热炉、箱式炉、硬度仪、金相显微镜、吹风机、数码相机、计算机、金相砂纸、腐蚀液。

三、实验方案设计

合金 3-1 3-2 3-3

Si (%) 0.4 0.4 0.4

Mg (%) 0.4 0.4 0.4

Cu (%) 0.15 0.15 0.15

B (%) 0 0.03 0.06 Re (%) 0.15 0.15 0.15

Al 余量

实验基本流程:金属熔炼→浇注成型→轧制→热处理→组织成分、力学性能检测。

四、实验步骤

1.合金的熔炼与铸造

A、根据要求的合金成分计算各种成分添加量:

以成分一为例:要求含Si量的质量百分数为0.4%,含Mg量的质量百分

数为0.4%,含Cu量的质量百分数为0.15%,含B量的质量百分数为0]%,含RE量的质量百分数为0.15%,剩余的均为Al

原料中Si以Al-Si合金的形式加入,由此可知Al-Si所占的质量百分数=Si的质量百分数/Al在Al-Si所占的质量百分数=0.4%/20%=2% 同理可知RE-Al质量百分数为1.5%,由于Mg的熔点低,存在3%的烧损,所以Mg再加入时会多加入一些。

因此以纯铝方式加入的铝所占百分数=1—其他加入量所占百分数 =1-2%-0.4%-0.15%-1.5%=95.95%

计算出所配试样的=2400/95.95%=2501.30g

可得AL-Si质量=2501.30g*2%=50.03g 同理可计算出其他原料所加入量 Mg的质量=2501.30g*0.4%=10g 可是Mg存在3%的烧损,所以加入Mg=10.31g 由此可得以下表格中的数据

纯铝锭的质量为2400g

合金(合金中非铝元素含量) 7-1 7-2 7-3 50.03 10.31 3.75 0 16.67 8.42 37.2552 Al-Si(0.2) Mg Cu Al-B(0.03) Al-Re(0.1) B.进行熔炼 铸造铝合金熔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将适于熔炼铝硅合金的熔炼炉清理干净,准备熔炼操作用各种工具,清理干净,并烘烤去除水份;

②将预先计算好的各种原料用锯子锯出合适质量用锡纸包好,备用。 ③装炉熔化:2400g纯铝在坩埚内熔化后,铝液温度达到690℃-720℃时加入50.03gAl-Si锭, 10.31g的Mg,3.75gCu后加入覆盖剂等适当时间后,加入37.2552gAl-RE后加入覆盖剂,按需要调整好铝液的化学成份适当时间后进行除气、精炼、变质、细化综合处理,是当铝液温度达到700-730℃时进行精炼、变质、细化综合处理,打净炉中铝液表面的浮渣,加入烘烤好的精炼变质细化剂,将其撒在铝液表面,用侵盐勺压入,使其与坩埚底部保持100-150mm距离,来回上下运动,直到液面不再冒泡,处理时间为15-25分钟,精炼变质细化剂加入量按重量百分比计为铝硅液的1.8-2.8%。

⑤调温至已知工艺要求温度时,出炉浇注。 注意事项:

①熔炼时,熔剂需均匀撒入,待纯铝全部熔化后再加入中间合金和其他金属,并压入铝液内,不准露出液面。

②炉料熔化过程中,不得搅拌金属。炉料全部融化后可以充分搅拌,使成分均匀。

③铝合金熔体温度控制在720℃-760℃。

④炉料全部熔化后,在熔炼温度范围内扒渣,扒渣尽量彻底干净,少带金属。 ⑤镁的加入在出炉前或精炼前,以确保合金成分。

⑥熔剂要保持干燥,钟罩要事先预热,然后放入熔体内,缓慢移动,进行精炼。精炼时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彻底除气除渣。

⑦精炼后要撒熔剂覆盖剂,然后静置一定时间。扒渣,出炉浇铸。浇铸时流速要平稳,不要断流,注意补缩。

C、铝合金铸坯成型

铸坯成型是将金属也铸成形状、尺寸、成份和质量复合要求的长方形锭坯。一般而言,铸锭应满足下列要求:

(1)铸锭形状和尺寸必须符合压力加工的要求,以避免增加工艺废品和边角废料;

(2)坯料内外不应该有其空、缩孔、夹杂、裂纹及明显偏析等缺陷,表面光滑平整;

(3)坯锭的化学成份符合要求,结晶组织基本均匀。

实验中,将熔化完全的铝液浇注铸坯、冷却、开型等步骤后得到坯锭。 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考虑到实验经费、金属器材等因素,铝液每次只倒出1 /3,下一次熔炼浇铸步骤是在原溶液上添加适量Al-B锭熔化铸造出下一次试样。

D、从浇铸好的三个方形样品上各锯出一个合适大小的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

轧制试验

板带材轧制制度主要包括压下制度、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张力制度及辊型制度等。压下制度必然影响到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和张力制度,而压下制度和张力制度决定着板带轧制时的滚风大小和形状。

合理的轧制规程设计应满足下列原则和要求:1、在设备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尽量提高产量;2、在保证操作稳定方便的条件下提高质量;3、应保证板带材组织性能和表面质量。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轧制的是6000合金板坯,铝的塑性好,可以考虑大的压下量,可通过螺丝的转动调节压下距离,从而实现对辊缝的调节,由于样品较小,对速度制度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且没有采用张力制度。考虑到实验条件,和其他两组同学在后几次轧制过程中同意轧下规程。

轧制规程的设计

6000铝合金的热轧开轧温度为410-500°C

在热轧开始轧制阶段是为了将铸态组织变为加工组织,满足咬入条件,道次加工率较小;热轧中间轧制阶段,随着铸态组织逐步变为加工组织,轧件塑性好,尽量的增大道次加工率,到合适厚度后进行冷轧,冷轧的粗轧阶段尽量利用材料塑性采用大的加工率,在冷轧的精轧阶段,为了保证较好的表面质量,采用小的加工率。综合考虑铝的塑性故制定出如下压下制度。

铝锭 板厚/mm 热轧压下机制/mm 冷轧压下机制/mm 7-1 7-2 22 26.5 22-19-16-13-10-8 26.5-23.5-22-19-16-13-10-8 7-3 实验步骤

将样品放入加热炉中,加热炉加热到合适温度,保温。 开启轧机,调平轧辊, 调节压下螺丝的转动量,调节好辊缝。

按照已定的压下制度经行轧制,热轧至8mm,后冷轧至3mm,记录每次轧制后板的厚度。

锯下合适大小铝片,三个已轧好的铝板上各取两个试样,一个取轧制方向的断面,一个取垂直于轧制面和轧制方向的平面,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分析。

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误差处于误差范围之内,进而我们的实验室成功的。但在最后轧制的时候出现了板材弯曲缺陷。

24.3 24.3-22-19-16-13-10-8 8-6-4-3 产生弯曲的原因分析:轧辊曲线配置不当或者棍型调整不好;润滑条件差,不均匀;进料不正

解决方案:调整辊型或者更换轧辊;改善润滑条件;正确进料

热处理试验 实验步骤

从已轧制好的样品上锯出7个大小合适的试样,并对其进行

1~9组学生将各组试验样品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分别测量固溶、时效硬度~时间曲线,确定适宜的热处理工艺。

实验及实验报告注意问题:

1. 固溶、时效硬度~时间曲线,适宜热处理工艺; 2. 固溶、时效后合金硬度提高原因分析。

6055 7-1 7-2 7-3Brinell Hardness/HBW504540353001234567Aging Time/h

实验四、微观组织分析

要求:

1. 各组材料铸态组织;

2. 热轧和冷轧板组织差别;

3. 固溶和时效试样金相组织与轧制板材组织的差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