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浅谈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来源:保捱科技网
秘 四岛 四勋嗣窜固 涵 一、氮肥的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也叫氮肥利用系数.它 是指一季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用 氮肥中氮素的百分率。一般来说,肥料 的利用率越高,养分损失就越少,肥料 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我国旱地氮肥利 用率为40%-7 5_石J,平均为5O%左右。然 而不同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不同.如马铃 薯为20%-30%.而且同种作物对不同 品种的氮肥利用率也不尽相同。总体来 说,氮肥施入土壤后利用率不高,主要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氨的挥发 某些氮肥如碳酸氢铵性质不稳定, 容易挥发。氮肥在碱性土壤中施用,或 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日寸,也会分解挥发。 (二)淋失 氮肥有随地面水流失和随渗漏水 淋失两条途径。有研究表明,在砂质土 中,氮肥随水流失可使氮素损失达5O% ~7O%。 (三)反硝化损失 硝态氮在土壤中还原生成氮气 (N )和含氮白写多种氧化物,由此导致氮 的损失率可达20%-50名。 (四)生物固定 氮肥施入土壤后,被土壤微生物所 利用,暂目寸不能释放,这种现象常出现 在施用大量作物秸秆之后。 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一)根据气候条件施氮肥 氮肥肥效受气候条件如雨量、温 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影响很大。一般干 旱地区氮肥肥效较差.湿润地区肥效较 好。试验表明,一般在干旱条件下,蔬菜 对氮肥的反应最小,产量曲线较平缓, 而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对氮肥施用量的 反应最大,产量曲线陡直上升。因此,尤 其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分影响氮素 确山县农技推广中心赵宏伟 效应的这种关系,往往成为决定施肥方 针的依据。 -)根据土壤条件施氮肥 因土施肥是依据土壤性质来确定 氮肥品种及施肥方法。一般石灰性土 壤、PH值偏碱宜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 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等铵态氮肥;而 酸性土壤宜选用生理碱性肥料和钙质 肥料,这样可改善土壤性状,有利于作 物生长;中性或接近中性土壤,各种氮 肥均可施用:生理中性肥料则适用于各 类土壤。 另外.土壤肥力水平也是考虑氮肥 施用量的重要因子。肥沃的土壤,氮肥 用量不宜太大。施肥期不宜太晚;砂土 地保肥差.氮肥施用应少量多次。且要 防止后期脱肥:黏土地保肥性能好,前 期应施速效氮肥作基肥或追肥,提苗发 根,后期要控制追肥,以防贪青晚熟。 (三)根据作物种类施氮肥 不同作物对氮素的需要不相同,一 般叶菜类蔬菜需氮肥较多,要优先供 应:而豆科蔬菜一般只需在生长初期 施用少量氮肥:马铃薯等含淀粉多的 作物适用铵态氮肥;茄果类、瓜类等果 菜类蔬菜对氮肥非常敏感,需要良好而 平衡的氮素供应。氮肥过少,营养体生 长过于瘦弱,产量上不去;氮素营养过 多,也易使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座果率, 引起产量和质量下降。另外,在各类蔬 菜作物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施用氮 肥,均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氮肥深施 铵态氮肥和尿素深施是防止氮素 损失、提高氮肥肥效的一项重要措施。 深施可减少氮肥的直接挥发,减少硝化 淋失和反硝化氮损失。深施肥效持久, 可克服表施造成前期徒长和后期脱肥、 早衰的缺点。深施有利于促进根系发 育,增强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深施方法 有基肥深施、追肥沟施、穴施等。深施深 度应灵活掌握,化肥用量少时,可施入 土层10cm深:化肥用量多日寸,可施入土 层1 5cm深。 (五)氮肥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 1、氮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氮肥 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对夺取蔬菜高产、稳 产、优质、降低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而且 是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的重要手段。长 期试验的结果已经说明,化学肥料一般 不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或氮素含量水 平,而且多数情况下造成土壤有机质和 氮素的亏缺。只有加施有机肥才能提高 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氮素的含量。据 研究,有机肥和化学氮肥配合施用时, 改变了土壤的供氮特点和氮素去向。混 合施用日寸。无机氮可提高有机氮的矿化 率,有机氮可提高无机氮的生物同化 率。因此,在有机肥、无机肥混合体系 中,土壤供应状况显然要比有机氮单施 有较高而持久的肥效。所以,有机肥与 化学氮肥的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氮素 肥力、保证蔬菜持续高产稳产的重要手 段。 2、氮肥与磷钾肥配合施用。近年 来氮肥施用量增加很快,磷肥、钾肥施 用相应不足,养分供应不均 。因此,影 响了氮肥肥效的发挥和蔬菜的品质。在 成土母质含钾丰富的地区。应注重调整 氮、磷比例。各地试验结果亦表明氮、磷 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往往高于单施 氮肥的增产效果。在有些地区由于磷肥 用量较高,土壤中磷素有了一定的积 累,而土壤中钾素往往不足。因此,目前 应注意调整氮、钾比例或氮、磷、钾比 例。氮、钾肥或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 增产效果往往高于单旌氮肥的增产效 果。 河南农业2010年第3期(j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