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杜威的教育名篇》读后感

《杜威的教育名篇》读后感

来源:保捱科技网


[《杜威的教育名篇》读后感]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杜威的教育名篇》看完了,准确地说是翻完了,《杜威的教育名篇》读后感。这本书收集了杜威的多篇名作,包括《民主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洋洋洒洒300多页,虽然大部分没看明白,还是有一丁点成就感。

约翰•杜威(john

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读后感《《杜威的教育名篇》读后感》。”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

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杜威的这两个观点,我都非常赞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是生长,完全顺其自然,行不言之教。虽然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杜威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奋斗目标。其二,杜威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这无疑也是非常务实、非常正确的。当今,学校与社会脱节得益发厉害,学生所学的,不是社会需要的;社会需要的,学生又学不到。这样的“人才”,当然没有什么好市场。

杜威的作品思想深邃,完全是在哲学的范畴之内运转,看这类理论书,很累,很苦。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看不完,就是翻,也要翻完。为什么?啃啃硬骨头,至少可以磨磨牙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