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如何利用充沛的课余时间

大学生如何利用充沛的课余时间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5卷第8期 2014年8月 黑龙江科学 HEIL0NGJIANG SCIENCE V01.5 No.8 August 2014 大学生如何利用充沛的课余 时间 张秋实 (牡丹江师范学院工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前,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如何合理地利用充沛的课余时间已经成为现在许多大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自由地安 排课余B,1N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有很多大学生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课余B-,tI' ̄q,虚度了青春年华。 关键词:课余时间;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674—8646(201 4)08—0085—02 利用好大学课余时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课余时 间,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组合自由群体。这种 自由群体在根本利益上很少有冲突,因为这种群体是由自己主 观意愿发起的。这样的过程也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可以相互倾诉 各自心中的烦恼,分享彼此的快乐,并且常常能得到共鸣,这种 状态下的情感交流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调节。第四,课 如今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上课时间多于课余时间,大学生应 该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这对于 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什么是课余生活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上课和 睡觉之外都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所反映出的生活方式及生 活内容。 余生活是大学生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课余生活是教师 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最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的最 好体现。这种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度,能够使彼此的感情交流找到 更好的切入点,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在这种感情交流中体现出 的师生感情更浓更香,同学之间的情谊也更加深厚。 然而,课余生活带给大学生的并不完全都是正面效应,其中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特色,也是大 学教育的进步,社会文明的体现。大学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获得 更多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它能提升大学生运用 知识的本领,使大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 锻炼,也让大学生能更好地施展才能,展现个人魅力,这能大大 提升大学生的创作创新的能力。大学教育如果能高度注重大学 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第一,充足、自由的课余时 间,可能会使一部分大学生越来越慵懒,他们或者在寝室睡觉, 生课余生活的方式和质量,社会文明和开放程度也能更好地提 升,也就能促进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 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在他们的观念里,对于成绩,及格就够了, 没有更高要求。第二,充足、自由的课余时间,可能会使大学生沉 溺在个人的不良爱好中,意志消失殆尽,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浑 浑噩噩。第三,充足、自由的课余时间,可能会使一些大学生不思 进取,他们在课余时热衷于凑热闹,不肯利用课余时间钻研知 识,努力奋斗。 以上观点充分说明了如何合理安排大学课余生活对大学生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在运 行中所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它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 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大学生素质 大学生的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修养,兴趣爱 好,生活习惯,等等。据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素质与课余生活 质量是息息相关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大学生本身的个人素 质决定他的课余生活的质量。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把时间花在打 网络游戏,打牌等无聊的游戏上,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泡在图 书馆里,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有一些人热衷志愿公益活 动,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课余所做的一 切虽然与外部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主要还在于其个人素质。 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它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 所以,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大学课余生活,发挥它的正面效应, 克服它的负面效应。 5 合理分配课余时间 大学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大学课余生活,与多方 面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予了大学生充分安 排自己时间的自由空间,这在中学阶段是不可想象的。它意味 4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丰富多彩而自由的大学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 很多正面效应:第一,课余生活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寻觅。课 余生活由于性质的不同,它能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得到 更好的诠释,个性化与众不同的价值在诠释中得到深刻体现。课 余生活还能实现自己与其他角色的良性转换。充分利用好大学 着,大学生应该用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来充实这些课余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所以说,课余活动对于 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卢梭曾经说过:“生活本身没 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 大学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实的课 余时间利用和发展自我的有利条件。当代大学生课余活动主要 包括四种类型:文体娱乐型、吸收知识型、学术研究型、实践服务 型。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大量的有意义的活动,如运动会、足球 课余时间能为大学生重新审视人生、前途、社会提供更充足的自 由空间。只要敢想,就有可能。第二,充分利用好大学课余时间能 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发挥,特长培养等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广 比赛、篮球比赛,寝室文化大赛,舞蹈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等等,这些均属于文体娱乐活动。而院系内外各类知识讲座、知 阔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培养激发大学生的雄心壮志。第三,充分 收稿日期:2014—07—15 作者简介:张秋实(1983一),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学士,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85 识竞赛则为大学生提供了吸收知识型的活动平台。各类学术社 团组织的学术节、模拟股市、学术论文大赛等则属于学术研究 型。除了这些活动外,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 活动等则属于实践服务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 好及个人发展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应如何安排课余活动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但要注意:第 一都生活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中,花在学习上 的时间虽然很多,但是成绩却不是特别理想。这势必会事倍功 半,与其这样,不如休息一下,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然后再学, 这样的效率会高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学习还是工作, 都是如此,玩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地玩,学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 学。不过,在制定计划时,最好还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需要 作为前提条件,这个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如读一本好书,进行展 练等,让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大学生要学会如何合理 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不要一味只知道学习,开发自己的潜力, 也许就能够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也要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充实自 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如何合理安排大学生活 课余时间是十分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重视的。 ,课余活动的安排应该对自身的发展有利。第二,课余活动的 安排应适合自己的各方面素质。第三,课余活动的安排应遵守充 实而适度的原则,不应和学习主业相冲突,也不要主次颠倒。大 学生在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及活动时,可以先根据需要来制定 一个有关此次活动的计划,然后把ca己的空余时间与打算做的 可行事项结合在一起,比较、估计一下完成一项计划所需的时 间,把整个课余时间分成模块,将可行事项对应好位置,这样,整 个过程的课余活动的计划就大体完成了。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力补充专业学习空缺,能延 伸和扩充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和提升自我能力。应鼓 励学生积极融入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彰显个性,锻炼 自我。但同时,切记学习是学生立身之本,首要之务,不能因为参 加活动而放弃学习专业知识,用积极参加活动来当作逃避学习 的借口。否则,就会主次颠倒,甚至顾此失彼,一无所获,到头来 参考文献: [1]王立国.以人为本,变“堵”为“导”一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实践与 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36—137. [2]郝忠彬,王欢.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及其定位[J].华章,2013,(2O): 133. [3]关鑫,邓晨光.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 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39—141. [4]毕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3,(01):26—28. 后悔莫及。要学会劳逸结合,提高效率。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也不 会懂得如何去生活。生活中应充满阳光与欢笑,而青春的时光更 应该让大学生带着梦想翱翔。然而,有的学生俗称“书呆子”,只 [5]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学报,2007,(06):64—66 知道努力学习,其他什么都不做,也基本不参加课外活动,每天 [6]杨莹.高校本科生实践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上接第96页) 进行分级教学管理,适当扩大二级学院管理权限。第二,要鼓励 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通过学 籍管理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留 给学生更大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生活 的主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师、学生和管理者都参与到教学管理 中的局面。 3.2创新考核方式 要想对高校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就要在高校中制定出教 学考核的激励,对教师的机制设计要达到的效果在于减压 增负,而对学生则在于加压减负,这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机 制设计的基础,把握不好这一点,势必会出现彼此不合作,互相 指责和不愉快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 校的考核。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事物,它往往不能被简单地 去评判。其实不管是学校评、学生评还是教师自评,都不能恰如 其分地反映教学的全貌。 4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的未来发展中,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今的高校教学管理工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工作 人员,要认清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同时还要对其存 在的瓶颈问题形成的根源进行仔细研究,然后理清思路,从根源 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高校教学 管理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昶生.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 (08):28—30. 3.3创新管理手段 对于管理手段的创新,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 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 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教学管理制度等教学基本建 [2]彭姗姗.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行[J].经营管理者,2011,(16): 14-l5. 设管理,还包括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根 据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用创新的管理手段,来完善高校教 学管理工作。 [3]杨志兰.浅谈新时期的高校教学档案工作[J].新余高专学报,2006,(06): 71—73. [4]刘心平.关于做好高校外事工作的几点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188—189. 3.4学籍的管理 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 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 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 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学籍管理制度是 [5]吴春高.对高校相对能源成本核算管理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04):125—126. [6]刘金,任列香,范冬梅,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标准初探[J].宜春学院学 报,2011,(02):46—48. [7]寇晓东,徐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J].科技信息, 2009。(29):250—2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