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4期 2010年2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Vl01.27 NO.4 Feb.2OlO Science&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 谢科范,陈 刚,刘飞飞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在探讨国内外关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所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指 标,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了障碍因素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可靠性分析,进一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分析 结果进行验证,提出了激励障碍和保健障碍是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潜在障碍因子,进而得出 了结论。 关键词:障碍因素;探索性分析;可靠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09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0)04—0064—04 0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党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了在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确定了“自 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指导方针, 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将 极大地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 国科技大会上,如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成为 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表明了我国企业正在成为技术 以及创新费用太高等归结于阻碍技术创新的经济因素;将企 业的创新潜力太小、缺乏科技人才、缺乏技术信息、缺乏 市场信息、创新费用很难控制、企业内部抵制创新和外部 技术服务的可获得性不足等归结于阻碍技术创新的企业因 素;将缺乏技术机会、创新太容易被复制、法律和法规、顾 客对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反响不足、创新的时间不确定性和 所有制因素等归结于阻碍技术创新的其它因素。高美玲 提出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面临的障碍因素有:技术创 新观念淡漠,缺乏创新积极性;技术创新人才匮乏,劳动力素 质差;缺乏技术创新所需资金,融资环境较差;缺乏支持中小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法律和体系;缺乏健全的社会化服 创新体系的主体。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企 业技术创新存在着自身的不足,这一现状对技术创新体系的 务体系,利用信息能力低等。纵观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没有给出各个因素的联系以及定 量研究。而国外学者Fabrice Galia,Diego Legros 对法国 构建产生严重的障碍,因此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障碍 因素成为我国目前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对研究 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专家对障碍因素的研究较多,如陈劲和 制造企业所面临的创新的障碍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CIS2 数据,识别出了在项目推迟和失败中的障碍与风险与成本和 资金等因素有关,而上述因素又与组织的态度以及专门技术 徐丽芬…认为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重要 途径,并通过对浙江企业的调查,发现资金不足是阻碍技术 创新发展的主要原因。张守凤 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 新存在融资渠道狭窄、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高 素质的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保障 或信息的缺乏有关,而后者又与机构环境和顾客反应有着很 大的联系,他们又指出企业创新面临的障碍最重要的是缺少 技术人才,并且在通过描述性分析(desciptive analysis)、相似 性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以及多变量概率模型 (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s)分析后探讨出了能够解释障碍 感知的因素以及这些障碍中的互补性,进一步指出了单独去 消除这些因素是无用的。 体系不健全以及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不到位等问题。安同 良和方艳等 基于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从经济 因素、企业因素和其它因素等方面研究了中国制造企业技 术创新的障碍问题,其中将风险夸大、缺乏适当的金融资源 综上所述,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不仅 收稿日期:2009 ̄)2—13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7GXS1D021) 作者简介:谢科范(1963_),男,湖南益阳人,博士,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管理、计量经 济学。 第4期 谢科范,陈刚,刘飞飞: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因素实证分析 表1 KMO及Bartlett’s检验 变蟹l1=l;=l偏栩关KMO统计量0.890 要识别障碍因素,更重要的是探讨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体系障碍因素归为:x41:缺乏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x42:缺 乏持续的后续资金支持;x43:缺乏有效的引导;x44:技 术成果的转换效率不高;x45: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x46: 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x47:创新意识不强;x48:无法准确把 握市场信息;x49: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后效性;x50:前期技术 基础过于薄弱l0个方面,然后在全国较广泛的范围内投放 了200份该问卷,其中回收问卷186份,有效问卷115份, 本文将以这1 15份有效问卷为研究样本展开分析。 由表1可见,障碍因子指标的KMO值等于O.890,大 于标准值O.7,而Bartlett’S球形检验的P值等于0.000,也小 于标准值O.001,这说明障碍因子各分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 可以对上述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上述以截取特征 值大于1为标准,进行主成分分析,如表2所示,只能提炼出 1个公共因子,在表2所示10个障碍因素分析问题中,所有 问题的因子载荷分别达到0.655、0.694、0.783、0.776、0.779、 0.762、0.838、0.837、0.766、0.727,均远远超过0.6的临界 1 探索性分析 本文对所得数据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斜交旋转(Direct Oblimin)抽取公因子,因子的 截取标准为:首先以因子截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抽取公因 子;随后以约定因子数比较前述因子数多一个的方法抽取公 值,这说明障碍因素分析问题的效度较好。但是,其特征值 只能解释了方差的58.316%,略显不足,本文特将因子数限 定为2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采用抽取方法Extraction Method,旋转方法Rotation Method,然后进行Oblimin with Kaiser Normalization,从表3可知限定2个因子数进行主成 分分析之后,提炼的2个因子对应的特征值分别为5.832、 因子,这样以便更广泛地探索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体系的障碍因子。利用SPSS13.0对调研样本进行主成分分 析,以因子截取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抽取公因子;随后以限 定因子数为2提取公因子,结果如表1所示。 0.936,它们对总方差的解释能力累积达67.672%。 表2总方差分解 表3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4可知,问题x42、x43、x44、x45、x47、x48、x49、 x50归结于因子1。缺乏持续的后续资金支持、技术成果的 转换效率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 无法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后效性、前期 技术基础过于薄弱,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保健障碍;问题 x41、x46归结于因子2,缺乏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缺乏必 要的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归结为激励障碍。Delta设定为0.3, 从表4可知,因子1(保健障碍)、因子2(激励障碍)具有相关 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549。 2 可靠性分析 从表2的结果可知,问题x41、x42、x43、x44、x45、 x46、x47、x48、x49、x50等反映的障碍因素只能提炼出一 66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年 表4主成分相关矩阵 注:抽取方法一一主成分分析法;旋转方法一一斜交旋转法。 个公共因子——障碍因子。从表3、表4的结果可知,问题 x41、x42、x43、x44、x45、x46、x47、x48、x49、x50等 反映的障碍因素可归结于保健障碍和激励障碍两个公共因 子即:保健障碍和激励障碍因子。本文将对这两种情况进行 可靠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量项与量表统计与信度分析(单因素) 色 表6量项与量表统计与信度分析(双因素) 从表5可知,单障碍因子的指标体系的 值为0.920,大 于标准值0.7,所以障碍凶子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比较 高,具有很好的信度,指标的CTIC值分别为0.577、0.625、 0.724、0.711、0.714、0.701、0.786、0.785、0.702、0.657, 都大于标准值0.5,因此指标需要保留。从表6可知,保健障 碍和激励障碍因子的指标体系的Ot值分别为0.912、0.787, 都大于标准值0.7,故保健障碍和激励障碍因子的各自分量 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比较高,具有很好的信度。指标体系中 分量表内部的一致性系数值分别为0.649、0.626、0.696、 0.703、0.722、0.649、0.775、0.777、0.711、0.694,都大于 标准值0.5,因此保健障碍和激励障碍因子对应的问题可以 保留。 3 验证性分析3.1 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障碍因素结构方程 模型 在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可靠性分析之后,借助结构方程 模型方法对上述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且研究障碍因素之间 的内在关系,可构建如图1所示的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图1 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内因结构方程 3.2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结构方程模 型拟合 通过LISREL8.70软件对图1所示的单因素模型和双因 素模型进行拟合,其中拟合之后的拟合指数如表7所示。 从表7显示的拟合指标看双因素模型优于单因素模型, 这说明双因素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 创新体系的障碍内因关系,而且在双因素模型进行修正的基 础之上,其拟合指数将更趋于合理。 3.3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结构方程模 型修正 从表7实现的结果看,双因素模型虽优于单因素模型, 但是其拟合指数仍然有居多指标不合格,例如P值、近似均 方根残值(RMSEA)、标准均方根残值(SRMR)、拟合优度指 数(GFI)、修正拟合优度指数(AGFI)和关键N值(CN),故有 必要对原有双(double)模型进行修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模型修正:使x43既是激励障碍的载荷因子,也是保健 障碍的载荷因子;使x42、x43问题的测度误差相关;使x45、 x46问题的测度误差相关。 4 结论 通过上述方式修正之后,模型拟合指数如表7中新的双 模型所示。新因素双模型基本满足检验标准,也说明激励障 碍和保健障碍是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潜在 第4期 谢科范,陈刚,刘飞飞: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障碍因素实证分析 67 表7模型拟合结果评价 单蹦豢模 双 索模 标准值卡方缝计赫与n由度比放 P能近似均力揪残位新体系的J『顷利运行。 新的双横 1 35 0.1l 0,055 参考文献: 陈劲.徐丽芬.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财务支持[J].管理S-程 学报,2000(14):Bl2. [2] 张守风,郑兆青,李栋祥.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及对策 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3(10) 89-92. 2.82 0.㈤0.13 2.46 0删} 0.1 l 2.O~3 0 >0.1 <().1 椿准均方擞残缎拟台仇唆于嚣数修{F拟合优度指数简效拟合优发指数蜣葱拟奢指数0.O62 0.85 0.77 0 54 0.93 0.054 0.87 0.79 0 54 094 ≤0.05 >0.9 >0.9 >()5 >O 9 0.(r4l 0.94 0.88 0.48 0.97 方艳,(荷兰)卢克・阿尔科塔.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 [3] 安同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7):41_46 [4] 高美玲浅析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障碍及对策[J]经济师,2006(1):18l一182. 不规范拟合指数0.94 0.95 >0.9 0.98 礴效规范拟台指数比较拟合指数0 72 095 0 71 096 >0.5 >O.9 0.60 0.99 增麓拟合指数拥对拟食指数095 0.9l 0.96 0.92 >O9 >O.9 0.99 0 95 [5] FABRICE GALlA,DIEGO LEGROS.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obstacles into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France 瓣N俄 61.65 74-{】8 ≥2(m 128.55 [J j.Reaearch Policy,2004:1185—1 199. (责任编辑:王尚勇) 障碍因子,而且两个障碍因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所以,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 主体性发挥依赖于将激励障碍和保健障碍两个因素进行系 统性的排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 Empirical Analysis of Obstacle Factors in Enterprise—Orien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Xie Kefan,Chen Gang,Liu Feifei fSchool of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various obstacles affect enterprises’subjectivity i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Based on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chievements,this paper intends to put forward ten obstacle factors in enterprise—oriented technology system.Correspond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analysis are made according to the samples.Finally, a double—factor model of motivation obstacle and hygiene obstacle is proposed. Key Words:Obstacle Factors;Exploratory Analysis;Reliabiliy tAnalysi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