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研究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矿井工作的各个生产环节。近年来,煤矿机械化利用率不断提高以及运输设备的大量投入,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频率逐年上升,而且后果越来越严重。机电运输设备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煤矿工作的安全进行,因此对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吸取教训,提高管理水平,探讨行之有效的具体改进措施,就显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电运输 原因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0-01

1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频发原因分析

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发生频率在各种事故中位居。对各个事故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大致总结出如下原因。

(1)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掌握作业技术不深刻,操作不娴熟。根据相关统计,十九起机电运输事故中当时人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总比例40%。而目前临时工较多且无长期工作打算,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兴趣学习作业技术,这些都给机运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2)岗位培训基础工作薄弱,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生产单位在机电和提升运输安全知识教育的投入上严重不足,对于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不够,考核不严,致使岗位标准化工作无法到位。而在目前新的并岗用工的下,工作人员都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不仅如此有的岗位更是破除了八小时工作制,实行连班制。因此生产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难以进行有效 的组织,导致工作人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长期的提高,安全知识掌握不牢,几乎没有什么安全意识,粗心大意,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

(3)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①岗位责任制度不健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个人,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整改落实;②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隐患考核不严,安全奖罚无法落实到个人,不能及时兑现,对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有严重不良影响;③对事故处理不能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不严肃追责任,工作人员无法受到应有的教育。

(4)特种技术工作人员频繁调换,岗位频繁调整,工作人员工作不稳定,也给安全埋下隐患。特种技术工作人员大多数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的专业培训后的特种技术人才,对于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目前产业单位领导不考虑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并且通过自己的位置将不合格的工作人员安排到技术岗位,致使违章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的不严格、不及时的安全培训也给安全带来隐患。

(5)系统设备落后陈旧老化,设备选型不合理,存在严重隐患。

系统设备制造质量差,各种安全保护体系不完善,生产条件和环境较差,管理水平较低,使得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降低。而对于机电设备而言,由于在煤矿设备投入时,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资金数目较大,导致煤矿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就显得相对老化。目前对于设备的日常维修与保养明显不够,本身而言维护的工作量很大,在加之设备成就,工作人员设备不高,这使得设备维修率也大大提高。 2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防范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工作人员的人为不安全因素。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防范措施要做好以下 几点。

(1)要把好设备选型关,技术主管部门要根据矿井的生产能力,提升高度,服务年限等资料,合理计算选择配套设备。在煤矿购进机电设备时,各个厂家所生产的配件在细节上存在差异,更有一些小厂家为了自身利益,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这也给机电设备的购进、正常运行和检修带来一定影响,所以要严把质量关。在实施机电运输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需提前加强安全培训。引进新设备后,要进一步细化设备使用的管理,坚持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的技术要求。

(2)严格规范的落实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及时

发现设备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必要沟通。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排除大部分因设备损坏带来的安全隐患。

(3)统一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而“安全第一”是指如何看待和处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各个单位领导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协调各个生产环节,时时讲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引起各个单位部门的高度注意,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4)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煤矿机电工作是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如果没有特出情况下,就尽量不要用临时工,特殊工作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持证上岗。加强对上岗工作人员的思想和安全业务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教育职工,使其对事故的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其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要注意掌握在职人员的思想状态,根据个人的因素进行思想教育,加以护理,防止不安全的心理造成的突发事故。对于各个岗位要采取以岗定人的措施。要建立竞争机制,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不同的岗位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对特殊技术工种采用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以重点培训为主。而对新工人与新技术就进行强化培训,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打下“以人为本”的基础。

(5)实施标准化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实践证明,矿井质量的标准化工作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要做好安全工作,及时有效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事故的屡次发生是监

督不严格的表现。因此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人员的作用;同时要制定并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采取安全资金奖励机制,赏罚分明,从而促进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3 结语

总之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工作是一项需长期执行的工作。其包括多个环节,极易存在隐患。要实行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特殊技术工作的技术素质,加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机电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技术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软平.煤矿机电事故多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学之友(b版),2008(9).

[2] 王宝辉.煤矿机电运输的隐患排查及预防对策[j].科技风,2010(9).

[3] 李树晶.浅析如何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j].中国西部科技,201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