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在幼⼉吃饭时要提醒,让他们知道正确的进⾷⽅法。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嚼嚼碎,慢慢咽 活动⽬标:
1.了解⾷⽤⼩颗粒事物的注意事项,能细嚼慢咽。 2.知道吃东西时不嬉戏打闹。 3.加强幼⼉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敏锐的观察能⼒。
5.探索、发现⽣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猴⼿偶⼀个。
2、幼⼉⽤书第7—9页;多媒体教学资源《馋嘴猴》。 活动过程:
1、出⽰⼩猴⼿偶,引起幼⼉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边操作⼿偶边说:我是馋嘴猴,刚从医院出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进医院了吗?
2、阅读幼⼉⽤书第7—9页,或分段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馋嘴猴》。引导幼⼉了解吃⼩颗粒⾷物的注意事项。 提问:馋嘴猴吃花⽣时,发⽣了什么事?⼩兔医⽣对他说了什么?应该怎么吃? 馋嘴猴吃果冻时,⼜发⽣了什么事?⼩兔医⽣对它说了什么?应该怎么吃? 馋嘴猴吃红枣时,发⽣了什么事?⼩兔医⽣⼜对它说了什么?应该怎么吃?
以⼩猴⼝吻进⾏总结:吃花⽣、⽠⼦、枣等⾷物⼀定要嚼碎了再咽;吃果冻时⼀定要告诉爸爸妈妈,请他们打开果冻,注意不能吸⾷,要⽤⼩勺舀着吃。幼⼉吃东西的时候要专⼼,不说笑,不打闹。 3、学说⼉歌《嚼嚼碎》,巩固幼⼉正确进⾷的⽅法。 (1)以⼩猴⼝吻说⼉歌,让幼⼉学说⼀遍。 (2)教师结合⼿势和表情引导幼⼉跟学⼉歌。
碗⾥的汤泼了 活动⽬标:
1、知道进餐时菜汤泼在桌⼦上或⾝上时的简单处理⽅法。 2、能根据图⽚⼤胆讲述画⾯内容。 3、培养幼⼉敏锐的观察能⼒。 4、加强幼⼉的安全意识。
5、初步培养幼⼉⽤已有的⽣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 活动准备:
故事《碗⾥的汤泼了》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引起幼⼉兴趣,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午餐时,⼤家都在吃饭,吃着吃着,玲玲突然叫了起来:“哎呀,不好了!我的汤泼了......”玲玲的汤泼到哪⾥了?(桌上)如果你的汤也泼在了桌上,你会怎么办? 了解正确的处理⽅法。
教师⼩结:吃饭时,汤泼在了桌⼦上,要赶紧把胳膊移开,以免汤把⾃⼰的⾐服、袖⼦弄脏了,甚⾄烫伤了⾃⼰。 2、继续听故事,继续讨论:汤泼了怎么办?
教师:我们再来听听,这个⼩朋友的汤泼在哪⾥了?(汤顺着桌⼦往下流。)他该怎么办?“来听听这个⼩朋友是怎么做的?(让开流下来的汤,再请成⼈帮忙。)
教师⼩结:汤泼在桌⼦上,⼜顺着桌⼦往下流,⼩朋友要⽴刻让开留下来的汤,以免汤把⾃⼰的⾐服、裤⼦弄湿。然后,可以请成⼈帮忙处理泼下来的汤。 3、教师总结。
教师:有时,因为⼩朋友不⼩⼼把桌⼦上的汤弄泼了,当⼤家遇到这种事时,⾸先要让开泼下来的汤,然后再请成⼈帮忙。如果不让开,汤就会弄湿⾃⼰的⾐服,甚⾄会烫伤⾃⼰。
吃饭安全要注意 活动⽬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表演以及图中的⾏为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出⾃⼰的理由。 2.了解进餐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培养幼⼉敏锐的观察能⼒。
4.初步培养幼⼉⽤已有的⽣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 5.探索、发现⽣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餐车,盛着热饭和热菜的汤锅。 2.⼈⼿⼀份早餐。 3.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活动。
教师:(1)现在是早晨,所以我们现在是要吃早餐、午餐还是午点? 幼⼉:吃早餐。
教师:(2)⼩朋友们喜欢在幼⼉园⾥吃早餐吗?在幼⼉园吃早餐和在家⾥吃早餐有什么不⼀样呢? 幼⼉:家⾥没有这么多的⼩朋友⼀起吃早餐,幼⼉园⼀起吃早餐的⼩朋友很多,也很开⼼。 教师:(3)在幼⼉园⾥吃饭要注意些什么呢?(幼⼉⾃由讲述⾃⼰知道的注意事项) 幼⼉:吃饭要慢慢吃,不能说话,⼀说话就会噎着了。 幼⼉:如果饭菜很烫就吹⼀次再吃。 幼⼉:吃⾃⼰碗⾥的,不能吃别⼈碗⾥的。 幼⼉:端饭⾛路要慢慢⾛,否则会摔倒。 (4)师⼩结。
2.幼⼉观看情景表演,了解进餐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师设置情景,进⾏⽰范表演)
(1)教育引导幼⼉观察、理解情境1——洗⼲净的⼿不能再去摸别的东西。 (2)教师引导幼⼉观察、理解情境2——远离热的汤锅。
(3)教师引导幼⼉观察、理解情境3——吃饭的时候不能去碰旁边的⼩朋友。 3.观看教学图⽚,对图⽚中的⾏为进⾏判断,进⼀步巩固进餐的安全知识。
教师:(1)这⾥有⼀些⼩朋友,他们在吃饭。我们来看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师幼互动) (2)你知道吃饭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吗?什么事会发⽣危险,是不能做的?(师幼互动) 4.组织幼⼉吃早餐,⿎励幼⼉应⽤所获得的安全知识。
教师:⽼师给⼩朋友准备了好吃的早餐,⽐⼀⽐看哪⼀个⼩朋友在吃早餐时最懂得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