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PANDECT 醢乃踊硼总 论 DIGESTONRESEARCHOFPOLITICWORK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均发生了新 的显著变化,集中地显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表 明我国已进入一个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改革开放和 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本框架,但总的来说还不太完善。要 最终确立起在各方面比较定型的.仍需付出艰 巨的努力,要克服和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障碍. 特别是如何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把社会主义基本 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认真分析这些阶 段性特征,深刻把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切实推动 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才能使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中国历史方位正发生 转变 发展的阶段性.是强调在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 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更深入的探 索。第三.人民群众政治参与进入活跃期.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迫切。历史和现实表明.社 会主义要体现自己的优越性和吸引力.既要靠经济 的发展,也要靠民主的完善。应该说,改革开放以 来我们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主体意 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要 求逐步提高。这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更 坚实的社会基础.赋予了强大动力。如何在继续深 化经济改革的同时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进政治体 制改革.切实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 制度和.这是对我们党的又一个考验。第四. 社会思想文化进入多元碰撞期.形成社会共识的难 的持续快速发展后.对中国整体战略方位发生新的 重大变化这样一个总体判断。 第一.工业化迈入中后期,实现新一轮长期增 长的难度加大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 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与过去相比.我 们的发展基础更坚实.发展的目标更明确,发展的 经验更丰富.无论是从各国工业化的经验来看还是 从自身的条件来看.我们现在都面临着一个加速发 展的“黄金期”。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 大规模经济体来说.要在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 后.再实现又一个较长时期的较快发展,使中国实 现新的跨越.国家竞争能力和地位有新的实质性提 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能成倍增加。第二,经济 改革进入定型期.攻坚任务艰巨。党的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以来。经过十多 度加大。经济基础的变化、的转轨、社会结构 的改变以及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我 国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 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点日益明显, 思考的意识不断提高。在社会思想文化日益多 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巩固和发展全体人民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党的思想文化建设提出 了新的更高要求。第五,经济转型进入阵痛期.整 合利益关系与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繁重 改革开放 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剧烈变动的过程 在经济快 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 特别是的不完善、长期的二元结构,以及经济 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等, 使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分化呈加大的趋势.社会矛盾 更加纷繁复杂。如何不断完善社会建设和管理.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这是在转轨过程中必须解 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第六.国际地位进入快速上升 期.旧格局下既得利益者的反弹将更趋强烈 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拓 展.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和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挑 战都在加大 无论是从中国的规模和分量.还是目 前的发展速度和趋势看.中国的发展对国际体系的 影响是深远的 作为现有格局既得利益者的某些大 国,对中国的发展必然作出“排斥性”反应.加上 西方势力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作祟.使 中国今后的发展过程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阻碍 上述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我国发展的阶段 性特征。可以说,发展“新阶段”是对中国发展现 实起点和历史定位的新的把握.不仅表明了中国进 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而且也蕴含了在前进道路上 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这不仅包括国内外可能出现 的矛盾和困难的单向度挑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的 是多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放大而可能产生的 “系统性风险” 其一.矛盾的复杂性。“新阶段”也是矛盾的 “凸显期”。从矛盾表现的领域来看,反映在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矛盾发生的 频次来看.呈多发、突发、频发的特征;从矛盾的 表象来看.既有许多新出现的具体矛盾,又有不少 原来掩盖的深层矛盾;从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看, 各种矛盾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互联、互动、互促, 一种矛盾的发展影响着另一矛盾的发展.解决一种 矛盾绕不开其他方面的矛盾:从矛盾的性质来看, 绝大多数都属人民内部矛盾.少数属于敌我矛盾, 但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置不当.也可能转化为对抗 性矛盾。其二,风险的叠加性。集中表现在国内因 素与国际因素相互交织,经济因素与政治、文化因 素相互交织,党内因素与党外因素相互交织.人民 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相互交织.等等 这既增加了 分析、研判和把握的难度,也增加了应对和处置的 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研判正确,应对及时,举措 得当,风险因素就会被化解,被动会变为主动 其 三.挑战的整体性 “新阶段”是对新形势下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趋势和总的特点的判断.不是就 某一方面、某个领域而言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 各个方面.涵盖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领域。如果只 窥其一而不知其全貌.就会对我们面临挑战的艰巨 性、复杂性缺乏深刻认识。 “新阶段”的判断,反映出我们党对世情、国情、党 情认识的深化.也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 化 提出“新阶段”的意义.就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大前提、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了 对当前推进改革发展的现实起点的认识 在实现阶段性转换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打开新 的战略空间 中国历史方位的转变.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目标已顺利实现、正在向第三步 战略目标迈进这样一个重要关头.对于走过的道路进 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完善战略思路、 战略规划、战略布局和战略方针,使党领导人民制定 的宏伟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十六大以来,面对发 展新阶段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以同志为总 的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都是在系 统总结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阶段中国发 展面临的整体性挑战作出的理论回应,并在实践中已 经愈来愈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当前,妥善解决面临 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实现发展的阶段性转 换,进一步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从历史和全局高度进一步把握新的战略 机遇期对中国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在纷繁复杂 的局面中始终抓住发展这个决定性环节,使中国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IPANDECT 政][1喇翻DIGESTONRESEARCHOFPOLITICWORK 1总论 色社会主义事业再上一新的大台阶 对一个民族和 国家来说,重要的战略机遇并不常有 党的十六大 指出,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的 战略机遇期,这是在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对 国内外形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 判断。能否深刻认识这个战略机遇期.切实抓住这 个战略机遇期,努力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对于我 们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具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 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 史全局的高度着眼.更深刻地把握当前面临的新的 战略机遇期,始终扭住发展这个决定性环节.抓住 机遇、加快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迈 上几个新台阶 第二,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 排除各种干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必须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 要反对借反思改革否定改革开放的倾向.又要反对 借反思改革鼓吹全盘私有化的倾向 要以更大的决 心加快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项改革.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努力实现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文 化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在关系经济社 会发展全局的一些重要上取得突破.使上层建 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 力取得新的更大的和发展 要努力提高改革决 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 、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 努力在最大范围内取得改革共识。 第三.切实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 置.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努力让所有 社会群体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一 个基本特征.也是贯穿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只有切 实维护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 整个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 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逐步建立起以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从当前来说,要采取切实步骤, 着手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积极推进分配制 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缓解地区 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让改 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继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进一步 开创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推动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要高度重视和 发挥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同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健全民主制 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政治参与,让人民群众逐步享 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要深入总结近30年来中 国政治发展的独特经验和模式.清醒认识民主的阶级 性、民主进程的阶段性、民主模式的多样性,在党的坚 强领导下,不断推进政治的改革创新。 第五,坚持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积 极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团结奋 斗的思想共识 要适应社会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的现 实,加快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和谐文化建设,促 进社会精神生活的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 的思想文化条件 要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 包容性和亲和力.努力发展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 主流.推出更多既体现先进文化要求、又倡导 和谐精神的文化产品.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 在包容多样中形成社会共识.把不同阶层、不同群 体人们的思想.引导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 同理想上来.凝聚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 斗的基本共识上来 第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 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实现新阶段的战略 目标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要适应新阶段国内发 展与国际因素、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联系更趋紧密、 互动更加频繁的趋势.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 开放、统筹内政与外交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要 坚持自主的和平外交,科学研判国际形势的 发展变化.牢牢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始终维 护好我国的核心利益.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国 际环境.确保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安全;另 一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 新秩序.努力实现各国的和谐共处、全球经济的和谐 发展和不同文明的和谐进步。 (本刊资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