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494494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China
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
轻提拉数次,以扩张乳头的输乳管达到畅排的目的。教会患者或家属,2次/日。
1.2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血象高兼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者用先锋Ⅳ5.0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1次/日,症状改善后2~4天,改为口服抗生素头孢氨苄0.25g,4次/日。嘱患者自行排乳,可借助吸乳器,减轻乳汁淤积。
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患侧暂停哺乳,健侧不需停止哺乳;若双侧患病,可用牛奶暂代母乳。
此期病情发展迅速,病势危急,一般需回乳且切开排脓。掌握早期的治疗原则和积极有效的办法,基本可达痊愈,免去哺乳后带来的痛苦。早期多因乳汁淤积、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或外感风邪所致[2],临床上内服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的中药,用瓜蒌牛蒡汤加减,外用芒硝湿敷及乳房按摩后多能使结块消散,排乳通畅。
临床上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缓解其精神紧张;指导患者可用吸奶器定时将积乳吸出缓解疼痛,在吸出有困难的情况下,应鼓励其坚持,但每次吸出时间不宜过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应少食高脂肪、高蛋白以及汤类等发奶之品减少乳汁分泌;保持乳汁分泌通畅,在早期一般不主张停止哺乳,只需暂停患乳的哺乳,应鼓励产妇继续哺乳以利淤积的乳汁排出。
对于急性乳腺炎恢复期的患者,应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注意乳头卫生,哺乳前后用温开水洗净。其次,养成定时哺乳习惯,每次哺乳应尽量使乳汁排空,必要时用吸乳器或用手按摩,防止淤积,并用合适的胸罩将乳房托起。再次注意患儿口腔卫生,不要让婴儿含乳头睡觉。
急性乳腺炎早期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包括用药护理、
0.05)。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9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46.4%。2组比较见表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手法指导、情志及饮食护理,不但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还能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2]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1997:96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0
(收稿日期:2008-05-10)
3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体温正常,患侧乳房肿块消
散,局部无红、肿、热、痛炎性体征,正常排乳;显效:体温正常,患侧乳房肿块缩小60%~70%以上,局部无红、肿、热、痛炎性体征(肿块部时有轻微痛感),排乳基本通畅;好转:体温基本正常,患侧乳房肿块缩小40%~50%以上,局部微红,无肿、热、偶有痛感,排乳不畅;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3.2治疗结果治疗组止痛、肿块消散、排乳通畅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见表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4讨论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治疗关键在早期,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10日左右不见减轻表示已进入成脓期,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
黄荣英
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545001)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学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人均寿命延长,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DN也在增加,通过对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41例DN患者的护理干预,延缓慢性肾竭进展,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2月在我院
[1]
住院的非透析治疗DN患者。按住院顺序将2006年1月—2006年12月的41例作为对照组(B);2007年1月—2008年1月的41例作为干预组(A);两组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基础血糖水平、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方法两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个案护理干预和随机性护理指导的方式,根据患者对DN知识的了解程度、文化程度等,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个案护理指导。介绍DN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早期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蛋白尿、预防感染是防止DN发展的关键。护理干预过程中责任护士要随
时评估患者对指导内容的接受程度及执行情况,对文化程度较差的须多次强化指导,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应随时纠正。
1.3统计学方法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2干预措施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早期诊断和早期控制糖尿病是防
治DN发生的基础。我们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
从性,定时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测定,达到患者血糖控制率达标的目的,即空腹血糖应<6.1mmol/L110mg/dl),餐后血糖应<8.0mmol/L(144mg/dl),糖化血红蛋白<6.2%。持久而良好的控制血糖达标是防治DN发展的关键。2.2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多伴发高血压,双重性地加重了肾脏负担。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降压药,定时监测血压,对于伴有高血压者一定要降压至140/90mmHg以下。
2.3饮食护理饮食指导的内容主要有3点:糖类摄取法,蛋白质摄取量以及水、钠的。指导患者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食物,将点心放在两餐中间摄取,进行正确的饮食分配,以稳定一天的血糖;没有尿蛋白出现的患者要求蛋白的量为一天每公斤体重0.8克,对有尿蛋白出现的患者要求一天每公斤体重0.6克,适量的蛋白摄入(0.8g/kg.d)可使早期DN病人增高的GFR下降,临床期DN病人的GFR下降速度减慢。蛋白的摄入应以高生物蛋白为主;在血糖能控制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2]
;无论有无肾功能低下,对于食盐都应在5.8g/日
以下;有浮肿、少尿症状时,一般将水分摄入在尿量+300ml。2.4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有些中药制剂。
2.5定期监测尿糖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微量蛋白尿是早期诊断和逆转DN的重要标志。2.6
预防感染
DN患者免疫功能差,有低蛋白血症,贫血
以及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均易并发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感冒,保持呼吸道通畅,勤洗手足,修剪指甲、趾甲,预防甲沟炎,一旦出现感染,及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控制。2.7
心理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他脏器
的损害,因而焦虑和抑郁心理特别严重,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认真听取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意见要认真理解,医护人员和家属应该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之心来获取病人的信任,给予他们关心和安慰,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趋于正常,积极配合治疗,助他们恢复健康。3
结果
3.1两组糖尿病肾病知晓率比较护理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肾病知识平均知晓率94.36%,对照组平均知晓率为41.72%,差异有显著意义(X2=27.26,P=0.000<0.0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China945945
第6卷第08期2008年08月
3.2两组感染率变化比较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7%
(13/41),干预组感染发生率为12.2%(5/41),差异有显著意义(X2=4.56,P=0.03<0.05)。
3.3两组血糖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的空腹血糖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78±1.41mmol/L和7.81±2.03m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T=12.,P=0.001<0.01)。餐后2h血糖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4±1.11mmol/L和8.79±2.17m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T=30.03,P=0.000<0.01)。3.4两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78±1.41mmol/L和7.81±2.03mmol/L,差异有显著意义(T=12.,P=0.001<0.01)。3.5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结果见表2,两组血肌酐和
尿素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4
讨论
DN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即进入不可逆阶段,预示肾功能衰竭过程[3],治疗较为困难,因此应重在早期防治。我们通过对患者进行DN知识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经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
导及监测血糖和尿糖等措施,使患者得到早期治疗,尽可能控制血糖,使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是延缓肾脏病变发展的最重要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DN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及早预防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参考文献
[1]
李保春,许静,袁伟杰,等.2型糖尿病性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3:3[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一版,2001:2038[3]
温建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1):83
(收稿日期:2008-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