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第二课时)
杨丽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的第三篇——《桥》。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魔鬼般狂奔而来的洪水,他镇定、沉着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亲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一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大体说出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及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
3、品味语言,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4、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说教法: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教学《桥》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引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在读中感悟文本内涵。 (二)情景再现,品读感悟
我力求渲染环境的真实,通过洪水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通过对老支书对儿子一揪一推的对比,引导学生对老汉作为村支书和作为父亲的不同身份不同表现进行解读。对结尾的悲壮做了听觉上的渲染,创设了对失去亲人的老太太的劝慰等环节都为了将学生放入具体的环境中,具体的人物情绪中来理解来感悟。使老汉的英雄形象显得越来越高大感人。
(三)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时,我以文章相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犀利、手法运用巧妙、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学文过程中辅以有层次的语言训练,最后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这既是对学生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训练的落实。
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感悟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思、议,记课文中需要重点领悟的部分。这篇课文篇幅短小,但文本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场景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难被文本中老汉的形象、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对文章以《桥》为题的理解。课文所蕴涵的情味、思想内涵不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教学时围绕“老汉像一座山”深入读文,让学生勾画有关重点词句,,采用以读代讲、品词析句法,通过对比来感受老汉的精神。而文中老汉在人群中揪出自己的儿子这一举动,让人意外,更令人震惊,老汉的一揪一吼一推是文本中情感理解的难点,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感悟,并适当辅以分角色朗读使学生体会到老汉的这一举动是党责与父爱,从而理解老汉的无私奉献,以及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意。整堂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读一读、划一划、思一思、议一议,写一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说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