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创新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新点子……的学习活动。这里的“新”,不仅指新发现,也指新发展,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一种创新学习。特别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显然不能要求他们像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那样创新。
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必须首先确立以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思想观念,突破旧教育模式,对现行教育进行整体、系统和综合的改革,即进行全面的教育创新,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在教学观上,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的教学的转变;实现由灌输式、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程观上,创新教育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封闭性、继承性课程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构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和个性和谐发展创造最大的空间。
在师生观上,要彻底革除“师道尊严”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坚持正面激励,宽容、理解学生,即使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也不求全责备,使学生感受到心理的自由和安全。
我们本着求新、求活、求实、求精的原则,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需要知识的充实,厚积才能薄发。厚积的知识中有能量,怎样才能发挥出来呢?这就要改变只填充不引爆的教学方式,用全新精神作引爆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笛卡尔说的那样:“我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模型,以用于解决其它问题”。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兴趣呢?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善于发现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灵活地变换角度,把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豁然开朗、其乐融融的
境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开设语文鉴赏课、举办知识竞赛活动、编排课本剧、板报、手抄报制作等形式,丰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创新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思维
创新学习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
什么是问题?其实就是你想做什么事,但你不知道如何做,那么你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提高不了,当然就无创新可言。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何来创新?因此,“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
有些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学生不爱问“问题”,或者没有问“问题”的习惯。其实主要是传统教学中几乎没有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为“问题”而设。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問等方式,特别要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性的而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辨论,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如对课文《分马》中老孙头这一人物性格的分析,学生中有的认为老孙头自私落后,有的则认为他还有可取的地方;对课文《孔乙己》中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认识,有的认为是性格悲剧,有的认为是社会悲剧。在讨论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思维活跃,体会了人物的复杂性,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在教学中还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写、敢于标新立异,使其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的状态。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条件是保持师生平等;平等才能消除代沟、消除师道尊严;平等才能交流,畅所欲言;平等才能促进师生共同探讨,展示学生创新本领;在平等的条件下,教师一切培养创新精神的言行,才能在学生心坎上萌动。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创新学习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五让”:(1)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阅读书本,进行自学;(2)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3)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4)让学生积极发言;(5)让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见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评价学生的标准重点放在是否具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上,坚持以积极评价为主,培养学生独特个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不越
俎代庖,而是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双向沟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非一种,只有尊重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准主、导关系,突出主体作用,才能探索出灵活的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