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被誉为“鲁西北的父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

被誉为“鲁西北的父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

来源:保捱科技网
被誉为“鲁西北的父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

作者:暂无

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11期

王贞勤

在抗战初期,山东有这样一位将军,面对大军的节节败退和南逃,通电全国发出了“决不南渡”的铮铮誓言,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率部同日伪作战80多次,收复保卫了鲁西北32个县,开创了轰轰烈烈的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战新局面,最后壮烈殉国。他,就是被作家刘白羽誉为“鲁西北的太阳,鲁西北的父亲”的民族英雄范筑先。

誓死不渡黄河南

范筑先1882年出生在山东馆陶(现属河北省)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辍学,曾给贩粮人推车,以养家糊口。生计的艰辛和磨难,养成他正直倔强的性格。后来卫河泛滥,无法维持生计,遂离家从戎,开始军旅生涯,从一名士兵直到升任旅长。1929年,他投奔冯玉祥将军,任高级参议。“九·一八事变”后,他任山东第三路军少将参议,后调沂水、临沂任,1936年11月升任山东第六区行政督察员兼保安司令。

1937年10月初,日军攻占德州,侵入山东。范筑先按照山东省韩复榘南撤的命令,率第六区军政人员离开聊城退到黄河北岸的齐河渡口观望。在党员的建议下,他在齐河宫庄召集了部属会议,决心班师回聊城。他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我决心留在黄河以北守土抗战,愿随我回去的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退,决不勉强。”随即亲自给韩复榘打了电话,表达了回聊城的决心。

范筑先回到聊城后,为了激励部下,慷慨激昂的表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要效法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力挽危澜,救民水火。要誓死守土,抗战到底!不论何党何派,抗战者一律欢迎;不抗战者,即我亲兄弟亦不所容。

10月底,日军进逼黄河北岸。韩复榘匆匆南逃,第二次命令范筑先撤退。范筑先拒绝了南撤的命令,他思绪万千,不能成眠,决定通电全国,表明心迹:“筑先黍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日寇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所望饷项械弹,时予接济。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全国各大报纸纷纷登载了这一通电,给全民以极大的鼓舞。

通电发出以后,范筑先面对地方政权土崩瓦解,土匪蜂起,民团纷纷筑寨据守,散兵游勇到处骚扰的混乱局面,依靠党和爱国青年,很快初创了鲁西北抗战新局面。不久,范筑先将第六区保安司令部改组为抗日游击司令部,范筑先任司令员,王金祥任参谋长。同时建立政训处,党员张维翰任。鲁西北党组织负责人张霖之、姚第鸿和赵健民等都到政训处任职,政训处实际上成了党组织的公开办事机关。范筑先还让政训处在每个县都派驻了办事处,不少干部都担任了政训员。为恢复和建立抗日政权,范筑先亲赴各县视察,先后建立了20多个抗日县,有10名党员先后被委任为冠县、寿张、范县、馆陶、邱县等县的抗日。一时间,鲁西北的抗战事业蓬勃发展,有了“山东红了半个天”的说法。

鲁西北当时有土匪、民团二十几股,少则几百人,多则一两千人,大股的更有四五千人,还有一些散兵游勇,也打着抗日旗号到处扩充势力。有人劝范筑先率兵围剿这些土匪和

溃兵,范筑先说:“我们是全民族抗战,有血气的中国人都不愿当亡国奴,我们要用抗日的道理来说服他们,使他们成为抗日的力量。”为此,他不辞辛苦,甘冒风险,亲自去各部做说服工作。

范筑先的抗日游击司令部很快发展到35个支队,3路民军,约6万多人。范筑先让政训处给每个支队都派了政治工作人员,普遍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后来又制订了各支队轮流整训的计划。他严格约束那些接受改编的土匪、民团头面人物。对遵守军纪、作战有功的给予提升和重用;对畏敌不前、违犯纪律的毫不姑息,严厉处罚;对心怀二志,不积极抗战的,则采取不同形式予以撤换,使各很快走上了抗战轨道。

1938年3月至7月,范筑先曾多次与日本的土肥原师团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1938年3月21日,范筑先为配合中国的徐州会战,率部阻击增援的日军土肥原师团,并一举收复范县。同年5月3日,日军土肥原师团由平汉线出动干余人进占濮县,6日又占范县。范筑先率部发起范濮战役。范筑先率第2、5、6、21、22支队,向范县敌人发起进攻,9日收复范县。随后直奔濮县,范濮战役历时一个多月,经过大小10余次战斗,迫使敌人退出范濮地区。

1938年夏,范筑先的次子、青年挺进大队长范树民在与日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噩耗传来,范筑先强忍悲痛,仍镇定地慰问,鼓励挺进大队队员们继续战斗。他说:“抗日是长期的,不流血牺牲,怎能换来胜利呢?我们要以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子孙后代不当亡国奴。”

席卷鲁西北的抗日浪潮和范筑先的抗战精神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38年7月,曾是朱德总司令秘书的作家刘白羽等人,陪美国驻华大使馆海军武官埃文斯·卡尔逊,偷偷越过日军的封锁线,到鲁西北访问,并与范筑先会晤。刘白羽后来在题为《记范筑先将军》的报告文学中,热情赞颂他是“鲁西北的太阳,鲁西北的父亲”。卡尔逊是第一个深入到华北抗日根据地访问的外事观察员,卡尔逊发现无论是在烈日之下还是在漆黑的夜晚,会场上到处都是情绪蓬勃的人群和一片欢呼声,显示了鲁西北军民高涨的抗日士气,令卡尔逊深受感动。他回国后,先是在《太平洋》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的游击战争》一文,随后又出版了《中国的双星》一书,用很大的篇幅,生动记录下了他在鲁西北访问的感人情景,把范筑先称作为“我们的全部旅行中最令人感兴趣的一个人”,盛赞了范筑先英勇抗战的伟大功绩。

烈士英名万古传

范筑先坚持敌后抗战,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与党组织的积极支持与帮助分不开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初创,是中国党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也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光辉典范。

党组织一直重视对范筑先的工作。1937年4月,周恩来委派彭雪枫到山东开展工作时,就明确指示:要争取范筑先接受党的抗日主张,在鲁西北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爆发以后,应范筑先的聘请,山东几次派干部到聊城帮助工作。

1938年3月,范筑先又与取得联系,又给范筑先派去以原红军师长袁仲贤为首的一部分军事干部。的支持使范筑先异常高兴,他说:“武有袁仲贤,文有张郁光,写文章有齐燕铭,再像八路军那样在里做政治工作,发动民众,我们定能坚持鲁西北抗战。”

1938年春,徐向前率八路军129师一部挺进冀南,鲁西北特委建议范筑先到威县与徐向前会谈。范筑先到达时,徐向前、刘志坚等领导人和广大军民列队迎接,并召开了欢迎大会。徐向前致词,热情赞扬了范筑先将军不顾年高,不辞劳苦,坚持抗战的爱国精神。范筑先对八路军英勇善战,收复冀南大片国土,非常钦佩。他说:“过去鲁西北是孤军抗战,现在来了朋友八路军,与我们守望相助,团结御侮,增加了我们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信心。”徐向前设宴招

待,范筑先坚持要按八路军传统的方式吃饭。他见战士端出四个盛满青菜的大脸盆很是高兴,一再赞赏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还参观了,听取了八路军政治工作经验和战术的介绍,引起极大的兴趣,最后还议定了两军互换情报、互相配合作战等事项。

1938年9月,范筑先应邀出席了八路军129师在南宫召开的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方面的军政领导人徐向前、宋任穷、朱瑞、杨秀峰等对范筑先表示了真诚的欢迎,朱瑞同志热情称他为“抗战的老英雄”,群众贴出了“欢迎劳苦功高的范司令”的大标语,与对其他地方军政首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范筑先在会上发言,表示坚决与党合作坚持鲁西北抗战的决心。会上,还提出了冀南与鲁西北协作抗战方案,进一步密切了与八路军的联系。

威县和南宫之行,使范筑先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不少新鲜东西,尤其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给他很大启发,使他对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对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有了明确的方向。他回聊城后曾兴奋地说:“党人才辈出,徐师长军政兼优,当今之世,要救中国,要想不当亡国奴,唯有听党的话。我把长子、长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学习,就是表示我这一决心。”

范筑先积极与合作,引起了顽固派的仇恨和不安,他们派出特务四处搜集情报,散布谣言,山东省沈鸿烈和民政兼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曾软硬兼施,向范筑先施加压力,挑拨范筑先与党组织的关系。对于顽固派的阴谋,党组织积极进行斗争,坚决支持范筑先的进步行动。但由于范在政治上有正统观念,顾虑与山东省的关系,对顽固派的本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因而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11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进攻鲁西北,一路由德州攻武城,一路由禹城攻高唐,一路由济南经东阿攻聊城。11月12日,范筑先和党员袁仲贤、姚第鸿、张郁光等研究如何迎击敌人,袁仲贤等提出应退到城外打游击,范筑先接受了这一建议。当晚,范筑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机关、学校的非战斗人员一律于11月13日转移到农村,由袁仲贤负责把武器弹药运到堂邑县张炉集(今属聊城市东昌府区)一带,留少数担任城防,范筑先出城调集大军,待敌人来时,里外夹攻,予以消灭。

1938年11月14日上午9时许,日军的先头已经进抵聊城东南近郊的李海务。范筑先正命令传令队等跟随他出城,恰在这时,李树椿乘坐汽车来到聊城,纠缠范筑先暂留在城内商讨并非特别紧急的改编事宜。当敌人迫近城关时,先期出城的姚第鸿、张郁光发现范筑先还在城里,即商定回城“一定要把范老拖出来”。据侥幸逃出的范筑先秘书田兵后来回忆:姚、张回去后,几次催范筑先出城,但李树椿缠住范筑先不让走,并且一直拖到了下午4时左右。李树椿的汽车刚出城,聊城就被日军重重包围,范筑先、姚第鸿、张郁光等再出城已经来不及了。

范筑先遂决定死守聊城。范筑先和姚第鸿、张郁光等身先士卒,同守城官兵一起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5日黎明,敌军用飞机、坦克配合,猛烈攻城。范筑先率部继续英勇战斗,毙伤大批敌人。上午9时,东门被敌人炮火击毁,敌人蜂拥入城,范筑先等转移到城中心光岳楼继续组织抵抗。下午5时,范筑先在万寿观东北巷战中被日军飞机弹片击中,身受重伤,遂自戕殉国,享年58岁。姚第鸿、张郁光等党员以及守城的六七百名将士也都为国捐躯。

噩耗传出,举国震哀。1938年12月13日,重庆举行范筑先追悼大会,朱德、彭德怀以及蒋介石等分别送了挽联。国民还“特令褒扬…‘通令全国下半旗三天”。获悉范筑先殉国的噩耗,黯然神伤,为失去这位杰出的同盟者扼腕叹息。机关刊物《》周刊第58期发表了《哀悼民族英雄——范筑先先生》的时评。

1988年,聊城市在范筑先殉国的地方修建了范筑先纪念馆,题写了“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的碑名。2009年5月,范筑先被列入“百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名单。2015年9月初,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范筑先的英名在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