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61835 U(45)授权公告日 2017.05.24
(21)申请号 201621114671.1(22)申请日 2016.09.30
(73)专利权人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
路16号中建文化城二期办公楼1单元17层(72)发明人 王兵 李宁 张勇 党辉 张现亮 (51)Int.Cl.
E04G 3/24(2006.01)E04G 5/1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1835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层建筑中电梯井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施工平台,具体为是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操作平台,上层操作平台和下层操作平台,之间由支架连接固定,所述操作平台由主梁构成矩形框,矩形框内用次梁纵横连接成井字结构,并铺设胶合模版;所述支架是由立杆和横杆相互连接构成的立方体框架。所述上层操作平台顶部边缘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由立杆和水平杆连接构成,在平台顶部施工时,更加安全。该操作平台安装简单、施工操作方便、节约操作平台搭设及拆除时间,安全性高、可整体爬升,降低施工投入,提高施工工效,增加施工安全性。
CN 206183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操作平台,上层操作平台(11)和下层操作平台(12),之间由支架(13)连接固定,所述操作平台由主梁(5)构成矩形框,矩形框内用次梁(6)纵横连接成井字结构,并铺设胶合模版(7);所述支架(13)是由立杆(3)和横杆(4)相互连接构成的立方体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操作平台(11)顶部边缘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由立杆和水平杆连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操作平台(12)的一侧边上设置有横向支腿(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操作平台(12)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撑架(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支撑架(10)底部设置有竖向支腿(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腿(1)为横向放置的T形支架。
2
CN 2061835 U
说 明 书
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
1/2页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层建筑中电梯井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施工平台,具体为是一种可整体爬升的电梯井道施工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0002]在以往超高层建筑电梯井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施工中,一般利用悬挑工字钢作为主龙骨,用钢管作为次龙骨,再铺以模板作为电梯井施工操作及安全防护平台。这种操作平台搭设、拆除时间较长,材料投入及人工费用较大,且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电梯井施工需要一种更为简便、经济、安全的操作平台。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施工工效和施工质量,增加施工安全性,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工期的电梯井道操作平台。[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操作平台,上层操作平台和下层操作平台,之间由支架连接固定,所述操作平台由主梁构成矩形框,矩形框内用次梁纵横连接成井字结构,并铺设胶合模版;所述支架是由立杆和横杆相互连接构成的立方体框架。[0005]所述上层操作平台顶部边缘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由立杆和水平杆连接构成,在平台顶部施工时,更加安全。[0006]所述下层操作平台的一侧边上设置有横向支腿,与电梯井道接触,起到横向支撑隔离作用。[0007]所述下层操作平台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底部设置有竖向支腿,竖向支腿为横向放置的T形支架,可与井道底部或横向平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0008]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电梯井支模方法相比,该操作平台安装简单、施工操作方便、节约操作平台搭设及拆除时间,安全性高、可整体爬升,并且可以多次周转使用,降低施工投入;在方便施工的同时,该操作平台也能起到临时安全防护的作用,提高施工工效,增加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立面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立面结构示意图;[0011]图3为下层操作平台平面结构示意图;[0012]图4为上层操作平台平面结构示意图;[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例操作示意图;[0014]其中附图标记,1-竖向支腿;2-横向支腿;3-立杆;4-横杆;5-主梁;6-次梁;7-胶合模板;8-护栏立杆;9-护栏水平杆;10-三角支撑架,11-上层操作平台,12-下层操作平台,
3
CN 2061835 U
说 明 书
2/2页
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16]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由上下设置的两个操作平台连接构成,上层操作平台11和下层操作平台12之间由支架13连接固定。上层操作平台11顶部边缘设置有护栏,护栏由护栏立杆8和护栏水平杆9连接构成。下层操作平台12的一侧边上设置有横向支腿2,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撑架10,三角支撑架10的底部设置有竖向支腿1,竖向支腿1横向放置的T形支架,横向支腿2与电梯井道的井壁接触,竖向支腿1与井底或横向平面接触,共同对整个平台起到支撑作用。[0017]如图3、图4所示,上层操作平台、下层操作平台结构类似,由主梁5构成矩形框,矩形框内用次梁6纵横连接成井字结构,再固定胶合模版7,构成一个水平的平台,不同的是,下层操作平台的一侧边缘设置有两个横向支腿2。连接两个平台的支架13是由立杆3和横杆4相互连接构成的立方体框架。[0018]一种电梯井道整体爬升定型化防护及施工操作平台的部件采用50×50mm方管加工制作而成,各管件连接处进行焊接。如图5所示,完成后,用塔吊吊运至施工楼层电梯井位置进行安装,安装时,将下层操作平台与施工作业面在同一高度,竖向支腿卡在浇筑完成的砼楼面位置,将水平支腿顶在电梯井剪力墙或者梁侧即可完成安装。使用时,工人可站在下层操作平台进行电梯井剪力墙钢筋绑扎及模板支设;本层砼浇筑完成后,拆模工人可在下层操作平台上进行剪力墙的拆模工作,钢筋工人可在上层操作平台进行钢筋绑扎工作,待电梯井拆模完成后,利用塔吊将操作平台整体向上提升一层,又可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如此循环往复。[0019]该平台制作、安装简单,施工中可整体爬升,能提高施工工效和施工质量,增加施工安全性,降低施工成本。[0020]综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做的改变,所生产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
CN 2061835 U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图2
5
1/2页
图3
CN 206183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4
图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