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导报2017 NO.02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环境科学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02.092
甲醇安全运输及防污染问题的探讨
周庆鸿
(黑龙江省大庆市化工集团销售分公司销售服务部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甲醇是一种污染性化学物质,甲醇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虽在国际污染物防治公约中甲醇没有被明令列为海洋污染物,但如不注重其安全运输及污染防治仍可能对环境和人带来一定的影响。该文基于甲醇的化学性质和特点,阐述和分析了甲醇的污染性和其在安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这对于和甲醇类似物的安全运输和污染防治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甲醇 污染 安全运输 防治 措施中图分类号:TQ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092-02
甲醇(alcohol)是一种在化学领域非常重要,用途最为广泛的有机产品。甲醇在化学生产和生活方面常常用于制造油漆、橡胶、染料等有机物。甲醇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会涉及安全与防污染等现实问题,在《国际海上危险物运输规则》中,甲醇被列为危险品,而其作为散装性质的化学物品又被IBC规则列为危险性不明确的物质。这种在不同规则中对甲醇的危险性定义的差异显然会涉及其安全等级,因此如何对甲醇尤其是其呈现散装运输状态时的危险性定义和安全污染防治正是该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的。甲醇对人健康的伤害可以通过污染水源以及水体生物,甲醇可以使水中的COD值增加,DO值减少,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大。
2 甲醇的运输安全分析
2.1 包装类甲醇的安全运输分析
甲醇在包装状态下需遵守有关规则的规定,应注重的几个主要环节包括储存、包装与装卸、隔离与消防。
首先,在储存中要避免将甲醇积载在舱内,要远离船舱内旅客一定距离。甲醇会散发一定的蒸汽,因此要避免其燃
烧的一切客观条件,要适度保持甲醇的周围环境温度在比较冷的状态,防止自燃。运输中,甲醇由于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在堆载的地点上要考虑这一要素。
其次,在甲醇的包装与装卸中,要保证存放甲醇的包装有足够安全性能,以抵抗其内压力,且甲醇在包装的容器中不能装满,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膨胀,也可适度避免包装变形等。甲醇在包装的明显位置应明示危险有毒化学品标志。装卸甲醇时,要切断一切火源,避免烟气影响,装运甲醇要穿特殊的工作服,戴呼吸器,如不小心将甲醇遗漏,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再者,在甲醇的隔离消防控制环节,要遵守IMDG规则所提出的甲醇与特定物质的安全距离,在与甲醇接触的交通运输工具防护上,要采取安全性能高的设备和实施,如船舶的电气要避免形成短路,保证甲醇蒸汽的通风条件。2.2 散装液态甲醇的安全运输分析
甲醇在液态散装状态下的危险系数高,在具体的运输安全方面要考虑以下几点。
尽可能用化学品液货船来装运甲醇,在船型的选择上,要考虑运输工具的透气性、电气设备的安全性、防火防毒等消防设施的便利条件等因素。在运输不止甲醇一种化学品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甲醇与几类物质常常发生反应的特点,按照货物的相容性表合理安排运输物质并进行切实有效的隔离。考虑到甲醇易和酸碱、氧化物发生反应,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隔离方式。为确保液态甲醇运输安全,在结合甲醇特点和现场环境的同时要参照危险化学物安全运输规则和做法。
(下转94页)
1 甲醇的危险性分析
据资料显示,甲醇在不同规则中对其是否是有毒液体物质的界定尚不明确,也有的安全规则将甲醇排除在海洋污染物之外。而不可否认的是甲醇无论是包装还是散装状态运输,都具有危险性。一般将甲醇的危险性分为几个主要方面: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化学反应危险性、健康和污染的危险性。而该文主要研究的是其污染方面。1.1 燃烧爆炸的危险性
甲醇在自然温度484 ℃即发生自燃现象,而其闪点为12 ℃。甲醇在自然状态下极容易与周围的空气混合物在有火星的情况下产生燃烧并释放大量的热量。同样甲醇的爆炸上下限范围为6%~36.5%,是一种危险性极强的易燃易爆气体。
1.2 化学反应的爆炸性
甲醇易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金属、酸性和碱性物质等,除此之外,甲醇也会和一定的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在储存化学物质上应考虑到甲醇的这一特点,避免甲醇轻易与不相容的化学物质堆放在一起。1.3 健康与污染的危险性
甲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通过人的器官如呼吸道和皮肤
等。据资料显示,人体在服用10 mg或稍低于此值的甲醇就会引起双目失明,如果单次服用大于10 mL还会引起严重的中毒事件甚至死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个体在环境中吸收一定浓度的甲醇就极易引起慢性中毒。如果甲醇浓度达到严重的话可以导致神300~500 mg/m3就会导致视力减退,
经衰弱。因此我国在不同的生产领域对甲醇的浓度是有
9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科技创新导报2017 NO.02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环境科学
验、掌握环境污染状况,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粪大肠菌群是大肠菌群的一种,存于人与牲畜的粪便中,时常给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加强对粪大肠菌群的检验,不仅有助于了解水体受粪便的污染程度,而且对水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该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粪大肠菌群检验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当前水体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加强对其的检验有助于改善水体环境,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国家不仅强调粪大肠菌群的检验,而且制定相关检验标准,指导粪大肠菌群检测工作。
(2)多管发酵法是粪大肠菌群检测的常用方法,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严格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检测试剂的配置,尤其应分析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明确相关检测环节注意事项,通过开展检测前的培训工作,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其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汽灭菌器应能提供121 ℃的高压灭菌温度,使用运行变色滤纸条对其灭菌结果进行检测,确保其处于最佳性能;另外,为保证所用仪器精度满足检测要求,仪器管理人员做好所用仪器的管理与维护,尤其要定期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校准。3.3 严格控制培养条件
复发酵时应注重将粪大肠菌群与自然环境大肠菌群加以区分,即接种后30 min内应将发酵管进行水浴。否则适宜在44.5 ℃温度生长的粪大肠菌群会发酵产气、产酸给检测结果带来干扰。同时,接种好的样品应在生化培养箱中的温度达到(44.5±0.5)℃时才能放入。使用恒温水浴箱时,应保证水面高于接种物面。3.4 确保培养基质量
使用多管发酵法检测粪大肠菌群时,为保证培养基质量,应注意以下内容:为保证培养基的有效性,应注重使用阴阳性菌株进行检验。同时,培养基进行灭菌、溶解操作后应注重检测其pH值,为细菌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为防止细菌的迅速繁殖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培养基配置完成后应及时分装到试管中进行灭菌处理;使用高压灭菌器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后,气压降至0后,及时将培养基从灭菌器中取出,冷却;考虑到内置导管中可能存有气泡,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使用前应认真检测试管,禁止使用存有气泡的培养基;配置完成的培养基存放时间不能太久,而且详细注明配置的具体时间,针对已灭菌的培养基在4 ℃~10 ℃条件下可培养一周。另外,接种样品前应进行充分摇匀,确保菌落处于分散状态。
参考文献
[1] 罗蔚文.关于城市污水粪大肠菌群两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J].科技资讯,2010(17):159.
[2] 高凡,蒋懿.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探讨[J].吉林水
利,2010(5):98-99.
[3] 赵汝丽.粪大肠菌群在洱海水体中的变化趋势研究[J].环
境科学导刊,2015(5):39-43.
[4] 田惠琼.浅论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的基本内容[J].化工管
理,2014(2):172.
4 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加强环境中各种细菌的检(上接92页)
废水排放标准》对甲醇的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设定为15 mg/L,此外,排放甲醇污染物和污染水质的时候,也要遵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于危险化学品排放标准的要求。
3 甲醇的污染防治分析
甲醇虽说危险性并不是化学物质中最强的,也并没有被列入国际污染物防治公约中特定的危险化学物质中,但当甲醇处于危险环境中,且其浓度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危险性是非常大的,引发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达到一定浓度与数量的甲醇对环境的污染也是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甲醇在运输中极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切断甲醇对水的污染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运输中遵守相关规则和条约
甲醇运输中无论是包装还是散装,无论是海运还是陆运,要严格遵守IMDG和IBC规则对其安全运输方面的要求,要尽可能把甲醇的污染浓度降到最低状态。在运输的工具选择上也要严格使用安全系数高、安全性能优的运输设备。
3.2 保证正确的运输操作方式
无论甲醇是包装还是散装运输,在运输和装卸中要有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章程。如甲醇海运中有可能会产生泄漏,为此要控制好船舱阀门和控制装置,避免甲醇渗漏到海底对水体造成大面积污染。一旦甲醇被丢入海中或被冲入河流下游,要及时打捞回收,并及时对事故进行报告,采取环境应急措施。甲醇和水体一旦相融,可适当采取稀释的办法减少污染范围。3.3 甲醇及受污染水体排放标准的设定
为控制甲醇的大面积污染,相关部门或者条例应严格对甲醇的排放标准做出限定,如19年12月实施的《上海工业
4 结语
为控制甲醇的污染,保证甲醇的安全运输,应做好甲醇的堆放与储存、装卸与搬运、隔离、消防与保护措施。要严格遵守甲醇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其浓度与数量的要求。该文主要分析的是甲醇主要运输途径——海运过程中的安全运输,在其他运输途径的安全与污染防治措施可以参照该文所述的方法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又明.甲醇安全运输及防污染问题的探讨[J].交通环
保,1990(6):8-12.
[2] 陈晶.甲醇运输为何成“高爆”——晋济高速公路山西
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分析[J].湖南安全与消防,2014(7):44-45.
[3] 石怀琦.使用甲醇—汽油掺合物作运输用燃料的技术问
题[J].煤炭转化,1985(4):33-42.
[4] 蔡少铿.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安全问题[J].中全科学
学报,2004,14(2):11-14.
[5] 桑海泉,王凯旋.危化品公路运输安全监管的思考[J].现
代职业安全,2014(6):12-14.
94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