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 2012年4月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 雷艳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湖南衡阳421005)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重要内涵。在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要强化对教师职业 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并通过制度建设和文化涵养来推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078(2012)02-0036-02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2.02.12 收稿日期:2012-02・10 作者简介:雷艳平(1976一),女,湖南桂阳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度院长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 原因,而迄今为止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的地位和作用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中,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题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 视,研究者大多都能从教师职业属性的角度,对教 师职业道德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系 统的教师道德建设理论。然而,近年来广泛兴起 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再一次把人们 的视角聚焦在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上,教师职业道 德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的关系,以及在教师专 业化发展理论观照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地位、内涵 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没有及时跟进则是重要的主 观原因。 通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强化、提升 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地位,是教师专业化理论 与实践运动兴起的内在动因;而根据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重新认识教师职业 道德的属性和特征,又使得教师道德建设的理论 与实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要求。 首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观照下,教师 和特征等,成为了人们研究的新的热点。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 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确认,教师的 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 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_l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 展理论及其实践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动因,就 职业道德修养和建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成长的 重要内涵和要求。要按照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 的要求,充分认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教师专业 化发展所具有的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把教师职业 道德建设真正纳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机内涵。 在传统的教师理论研究中,人们对于教师职业道 德的作用已经形成了比较充分、一致的认识。但 是,如何从教师职业的专门性和专业化的理念和 要求出发,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功能,仍然 需要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基于教师专业化的 是在当下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进程中,教师职业 的专业属性和地位没有得到相应的确认和应有的 尊重,教师职业地位与教育工作以及教师职业所 承担的职责与使命不相适应。直到今天,许多教 育理论工作者还坚持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准专 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教师工作的特性集中地体 现为“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方面。然而,无论 业。华东师范大学谢安邦教授的《论师范教育的 特性》一文在引述国外文献研究资料时指出,教 师是“半专门职业或准专门职业”。谢教授在文 中还通过对教师与医生两种职业的对比分析,专 是要解决好“教什么”还是“怎么教”的问题,教师 职业道德都是影响和制约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因 素。.那些将教师职业定位为“半专门职业或准专 门职业”的理论,通常是把教育理解为一种单纯 的知识传授的活动,对于教师职业行为中教师的 门论述了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 2 造成人们对 教师职业属性的这些理解和认识的偏误有着多种 第2期 雷艳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专业发展 。37’ 职业素养是轻视的,因而在本质上体现了对于教 要》明确提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 师职业活动认识的片面性。 (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结合高校教学科 其次,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 研的实际,探索实施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制度和 求,教师道德修养和建设有着其特定的内涵与要 方法,真正落实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 求。在关涉到教师工作的“教什么”和“怎么教” (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的要求。事实上,任何 两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上,教师道德素养不仅体现 一种制度设计总会有其固有的缺陷,譬如现行的 出了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有着其特定的内 科研成果量化评价体系和相应的制度规定就是如 涵与要求。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教学 此。一方面,这种评价体系和模式对于促进科学 实践中,不是一种虚泛的理念要求,而是应具体地 研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带了 体现在各种教育教学的环节和过程之中的,是可 片面追求研究成果数量等弊端。但尽管如此,量 以具体地加以考察和客观地进行评价的;另一方 化评价依然是科学研究活动中常见的一种评价体 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教育教学 系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在建立教师道德评价 的理念和情感,体现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艺术与创 体系方面积极地开展探索实践 并在工作实践中 造。从后者的角度考察,教师道德又通常体现为 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要进 一种精神境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因此而更 一步强化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包括教育教学 多地依赖于教师主体的自觉性。总而言之,对于 和科学研究活动的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用以 教师职业道德,既要从具象、客观的角度去认识或 进一步规范、约束教师行为,保障和促进教师优良 加以规范,又要注意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去研究和 教风的形成。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证 把握。 明,良好的法制建设,是公民道德形成的必要条 二、推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专 件;科学严格的法治环境和制度建设,有利于民众 业化成长的策略与方法推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公共道德的养成。 建设,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首先要从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以师德建设为内涵的大 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 学文化建设,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创设良好的文 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强高校教师道德建 化氛围。正如上文所述,教师道德建设既是一种 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 制度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教师建 与实践运动中,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有许 设既需要一定的制度规范的保障,更需要相应的 多认识的偏误。在已有的关于高校教师专业化理 文化氛围的涵养。现代大学承载着文化传承、创 论研究中,人们较多地是根据当代高等教育的特 新的职能,推动和促进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是我 征和要求,来认识、研究高校教师培养人才和促进 国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在大学文化 学术研究两个方面的功能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建设的实践中,有机地融入教师道德建设的内涵, 对于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其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要充分利用大学文 则研究不多,认识不足。实际上,越是进入高层的 化建设的各种载体,通过创新性的实践强化教师 学术研究活动,作为研究者的学术伦理思想对各 道德建设。例如,高校名师评选活动,就是这样的 项科学研究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更为重要、也更为 一种极好的方式。高校名师推选与推介,本身就 显著。近年来高校频繁出现且屡禁不止的学术腐 是弘扬教师道德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因此要特 败行为,更凸显了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加强教师职 别注意把握好这类活动的文化内涵。 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要特别注重全面理 解、把握高等教育的特性和规律,以及高校教师专 参考文献: 业化成长的规律和要求,积极探索高校教师道德 [1]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 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高校教师道德建 育研究,2001,(11). 设的必要性的认识。 [2]谢安邦.论师范教育的特性[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其次,要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 1994,(2). , 道德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责任编辑袁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