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学观摩活动的感悟
上周六日两天,我校语文教师到包头参加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其中聆听了张敬义老师《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观摩教学,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其中的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突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张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时时抓住契机让学生“学语言”。在导入环节,在了解教师介绍的萧红背景的同时,从矛盾的评价语中感受诗一般的语言;在“欣赏一副五彩斑斓的画”时,教师提出:园子里有什么?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学生重点研读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了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从“声、形、色”三方面来感知。然后让学生投入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感觉(这种感觉是学生学到语言之后的情感表现),在读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在学习“观看一出快乐的活闹剧”时,学生在读、叙说、表达中发展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二、指导学生活用语言
“学以致用”。学生学到语言还不是终极目标,把学到的语言积累和表达形式应用到中去才是我们教学追求的目的。张老师对语言应用的“终极目标”有他自己的总结:“咬定读写不放松,立根原在感悟中。读写实践不间断,培养习惯益终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会学生不会的,发展学生可发展的。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这方面的意识,但张老师的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张老师设计 “我会夸”的环节,学生发挥想象说出了“我喜欢知了……”“我喜欢蚯蚓……”,学生的潜能发挥真的让人意想不到;在本课的精华点——“歌唱一首自由快乐的歌”时,张老师安排了仿写练习,这是对本课的一个延伸,也本课的一个的亮点。
张老师的课堂是灵动性、启发性的课堂。我会把他的一些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不断进步。
苏慧丽 2013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