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

来源:保捱科技网
教师论坛 思想 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 童国忠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华丰中学 福建漳州 363800)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 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 获得能力的艰辛中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美育是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对陶冶人的思想情 操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特别的功能。政治学科审美教育应以 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思想,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 培育审美人格,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在政治教学中加强 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 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 思考和探索。 一、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学科特点 ̄nn,-j-代特点 的共同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 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生能够 在教学过程中欣赏美、体验美,在学习知识获得能力的艰辛中 始终伴随着教学艺术美的享受,从而具有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 良好心态。在教学中,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离开真、 善就不会有美。但真、善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 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合规律 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使思想政治课具有审美性,也 是时代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与日 俱增,人们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应地必然要追 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追求美的满足和享受。这已成为我国 人民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美早已从狭窄的艺术领域迅速地向 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渗透。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对美的追求更 为敏感、强烈和执著,他们不仅用美的标准选择服饰和生活用 品,欣赏美的艺术和体育比赛,而且以审美的眼光衡量事物的 价值,自觉地参加各种审美、创美活动。青少年学生十分强烈 地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他们渴望欣赏到教育美, 在审美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是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也是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从美的特-l生出发,多渠道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 性 恩格斯曾经对无产阶级戏剧提出了真、善、美统一的要求: “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 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无疑,现时代的思想政 治课教学艺术也应该有美育的渗透,把真、善的思想政治道德 内容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具有审美性。如何使政治课教学具 有审美性? 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把握美的特性。在教学中要渗透美的内容和方法,必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281—01 须首先把握美的特性,并将这种特性变为教学艺术的特性。美 的事物总能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坚持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坚 持美的形象性,把形象与知识,感性与理性结合起来;坚持美 的情感性,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导行;坚持美的创造性,创造 出独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形成别具一格的教学艺术和属 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坚持美的愉悦性,使教学生动活泼,兴味 盎然,学生愿学乐学,这一切都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2、精心筛选美的材料。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自然美是指山水、田野、海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 之美。社会美是指社会领域中的美,它包括实践活动的美、劳 动产品的美、社会风尚的美、生活环境的美等等,其核心是社 会主体——人自身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艺术 美是一切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美,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进行 创造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形象性的反映。在引导 学生行为方面,充分利用英雄美的感召力和榜样的作用,效果 更佳。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如诗词、绘画、寓言、文 学艺术形象等等,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能 给人以智慧和美感,在教学中适当地挖掘利用,发挥其审美作 用,可以使教学充满乐趣,更具说服力和吸引力。 3、营造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营造出课堂教学的审美氛 围,让学生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有新意、有气氛、有深度,不仅引起兴趣,而且留下 悬念;课堂结束语不仅概括性强,而且有知识情感上的升华, 能掀起教学活动的高潮,对学生有极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很 好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潜质和审美潜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4、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教师要把以美育德提高到教学 原则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依照美的规律去指导教学活动,创 造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按照教学规律完成的有特定 目的的活动。教师在学生眼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审美和评 价的客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野和评审 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具有广 博的知识和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自我调节等能力;具有行为 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非权力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 总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位教师要充分发挥 美育“以美促德,以美陶情,以美益智,以美德体”的独特功 能。把品德教育、理想教育,知识教育寓于美育之中。以美导 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钻研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以美激 志,努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美引善,树立学生良好 的思想品德;以美塑人,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潜移默化中成长。 《读写算》201 3年第29期l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