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宁波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建设探析

宁波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建设探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8卷第5期 2009年10月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1.8 No.5 0ct.2009 宁波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建设探析 梁 亮 (浙江林学院摘天目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要:社区医疗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发展城市社区医疗 服务,建立城市社区医疗体系,既是的重要决策,也是广大群众的期望和需求。文章分析了宁波社区医疗 体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渡社区医疗体系建设的五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波;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09)05—0051—03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ity Community Medical System in Ningbo LIANG Liang (Zhejiang Forestry University,Lingan 3 1 1300,China) Abstract:The community medic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mmunity service.And it is a new thing stangding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I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decision by the government,but also people g expectation and de— mand to develop the city community medical service and build the system.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medical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Ningbo,and presents five suggestion on Ningbog med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Ningbo;city community;medical system;construction 与现有的医院医疗服务不同,社区医疗服务 大。宁波海曙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医疗服务示范 区,镇海、江东、鄞州、慈溪和北仑被评为省级社 是在社区范围内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不光面对 的是社区内的常住居民,还包括了外来流动人 区医疗示范区(先进区)。截止2007年,基本实 现“城市1O分钟、农村2O分钟服务圈”。目前,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共有从业人员16 799名。 员,是社区医务人员主动为社区居民或家庭提供 的医疗卫生服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老龄 化,人群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 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用较 低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医疗卫生改革的目 2007年全市医疗机构门诊量达2 245万人次,占 全市医疗机构门诊量的55.4%,超过县以上医院 门诊总量。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按照服务量排 标。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建立一个良好而完善的 社区医疗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一序,医疗服务位居第一,其余依次为健康教育、保 健、预防、计划生育、康复。宁波社区卫生服务能 力不断增强,现已全面推广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 度,在各社区组建医、护、防一体化的社区责任医 生服务团队,实施社区零距离家庭健康维护工 程。目前,宁波全市已配置社区责任医生5 000 多名,全市平均每名社区责任医生服务926人, 、宁波社区医疗体系现状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宁 波市民就医格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全市社区医 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始显现新的成效。现阶段 宁波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全市医疗机 构总门诊量的55.4%,社区医疗服务的基础性医 实现了社区责任医生服务网络全覆盖。与此同 时,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将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分 解为三大类12项,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 疗作用日益凸现。 宁波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基础逐步建立,机构 布局走向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人员队伍逐渐壮 收稿日期:2009—06—10 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量化各项指标,确保“政 府出钱,百姓受益”。 作者简介:粱亮(I985一),男,山东邹城人,浙江林学院学生: 5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8卷 目前宁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开展了 f_J诊、住院等医疗服务,同时针对重点人群和弱 势人群的健康需求,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了社区 出诊服务、家庭访视服务、家庭病床等院外服务 周边的社区医疗服务站中已纳人城镇医保定点 的却只占24.3%。社区医疗机构不纳入医保,患 者就不愿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社区医疗机构承 担的初级医疗保健职能就难以落实,医疗改 革的初衷、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就成了一句空话。 4.服务队伍素质不高 宁波社区医疗服务最需要而且目前最缺少 的是全科医师,而当前我国尚未建立全科医学教 内容。从服务量总体情况看,以门、急诊服务为 主,占80.3%;院外服务(社区出诊、家庭访视、家 庭病床)服务人次合计占3.7%。中医疗法(针灸、 按摩等)占4.2%;但各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项 目不均衡。在社区各医疗服务机构门诊服务量构 育体系。目前,在宁波各社区从事医疗服务的医 成情况中,全科门诊所占比例最高,为40.8%,其次 是专科门诊占39.6%;全部机构都开展了中医药 门诊服务,服务人次占门诊总量的19.6%。 二、宁波医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资金短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入有限。 国家规定,社区医疗实行定额补助,由同级 财政支出,支出额度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 口、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来确定。宁波市虽 然属于华东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但是由于社区 医疗服务体系建立时间较短,投入资金尚不充 足。二是街道医院资金紧张、底子薄。现在宁波 市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大多是从街道医院改建 而来,改建社区医疗中心需要一定的业务用房, 增加相应人员、设备,需要有起步资金,而街道医 院以往的效益都很差,积累很少,难以应付这种 改制局面。 2.转诊制度难落实 宁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与宁波各市级医院 之间是“双向转诊”的关系,当社区医疗机构接受 到危重疾病的参保人员应及时将该患者转到上 级医院;上级医院再将康复的和慢性病的患者及 时转入其所属的社区医疗机构。而从实际效果 看,从下级医院往上级医院转很顺利,而从上级 医院往下级医院转时却很难落实,原因有来自患 者自身的,也有来自医院方面的,各市级医院对 到手的生意怎肯放手他人。 3.不配套 国家规定,批准的社区医疗机构纳入职 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这项在宁波市 区的各个小区落实得相对较好。宁波市区范围 内的各个小区已有86%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纳 入了城市医保定点单位,但是分布于宁波市城区 护人员,主要由基层医务人员转岗而来,无论在 服务理念、业务知识结构、还是实际动手能力等方 面,尚不能完全适应社区居民医疗服务的需要。服 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仅难以取得社区居民的充 分信任,也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此外,宣 传力度不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宁波社区医疗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引入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医疗 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全方位的医疗服 务需求 当前医疗服务机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大 医院病员拥挤,医疗费用日趋增加,小医院病员 稀少,设备闲置,工作人员相对过剩,形成了医疗 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应加 大领导力度,适当引入非公有制成份,吸纳社会 资金参与;贯彻多方筹资的原则,扩展社区医疗 服务组织的经费来源。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 要坚持多方筹资的原则,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社 区医疗服务。出台优惠,对各类社区卫 生服务组织一视同仁。市医疗主管机构应制定 相应的法规与执行准则并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 使医疗资源合理流向社区,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 配置并取得适当的经济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满足 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要力争在五 至十年内在宁波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起比较完 善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2.加大社区医疗服务的宣传力度,尽快使居 民观念转变 应在宁波全市范围内的各居民区加大社区 医疗服务的宣传力度,促进社区居民转变原来传 统的大医院看病比小医院好的旧观念,提倡“大 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 70%的医疗问题可以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解决, 第5期 梁亮:宁波城市社区医疗体系建设探析 只有30%的医疗问题需要上大医院。因此市政 的出现。 府要采取具体措施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知名度, 构建社区医疗机构的品牌化。从而让老百姓更 放心地到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就诊。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必须通过努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自身在居 民心目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为居民开展“六位 一4.全力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确保市政 府出台的相关规章制度与国家相配套 市应尽快将宁波市区内的各社区医疗 服务机构全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加大对市区周边的各区县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的 体”的健康服务。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 调整与资金投入。安排市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派 专人一对一负责各地区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纳入 场”,必然缺乏稳定性。可以说,品牌是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3.JJn ̄,宏观和信息服务职能,完善 社区双向转诊制度 医保定点机构的工作。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以保证纳入工作顺利、快速、高效的进行,并在近 几年内完成纳入:[作。宁波市也应该拨相 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强对社区医疗体 应的医疗专款以保障各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站)纳入医保定点单位以后仍能正常稳定的运 行,以保证社区居民13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5.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社 区医疗服务水平 系建设的宏观。宁波市正在建设的社 区医疗服务机构与市级各大医院的数字化双向 转诊及同定的会诊制度,使之有利于技术交流及 业务沟通,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各级医疗机构间 的患者数字化双向转诊系统的方便、快捷及伴随 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由于和专业医院 的密切联系,弥补了社区医疗机构在医疗技术和 从宁波市各社区医疗机构来看,目前最急需 的是对现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技术人员进行转 岗培训,即将原来以专科为背景的人员经过培训 转变成全科人才,以适应社区医疗服务的功能转 型。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市医疗相关部门应招 设备上的不足,有利于增加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 的信任,从而也保障了患者的健康;(2)与专业医 院的密切联系,使社区医务人员更多得到他们的 指导,有利于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3) 无时差的信息资料传输,让接诊市级医院具有更 募更多的本科医学毕业生,进行2~3年的综合 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在职培训后,定向到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社区 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周到的 服务;(4)社区医疗机构与市级医院之间无 的病人信息资料传输,让接诊医疗机构最大限度 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节约治疗成本和时间;(5)更 医疗服务机构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社区医 疗服务机构要吸引高素质人才很关键的一点是 人员的待遇。因此,宁波市各社区要有一支高素 质的医疗人才队伍,市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加便于医疗机构对被转诊患者的跟踪服务,转出 方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治疗状况;(6)便于 主管部门对双向转诊和患者流向的管理,杜绝不 合理的转诊。 投入相应的资金,以提高从事社区医疗工作的相 关工作人员待遇;开展更多的社区医疗服务技能 培训以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设立相应的激励 机制,如开展聘用制、竞争上岗制、以奖带补等措 施,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员从事社区医疗工 作。_4 但是从长远来看,必须建立健全全科医学学 科,从初始阶段就开始培养高素质的全科人才。 因此为了保证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市 应制定相关的经济补贴以保证社区及市级 医疗机构的利益。从而避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 润而导致的竞争病人不履行双向转诊制度情况 参考文献: [1]刘伟,庞连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品牌战略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11):758—760. I2j徐叶清.关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07(2):27—29. [3]熊迎春,吴朝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43. [4j转{ 蒙.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8(1):70—72. 『责任编辑:王红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