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液体的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

来源:保捱科技网
§3.4 液体的表面张力

3.4.1、表面张力和表面张力系数

液体下厚度为分子作用半径的一层液体,叫做液体的表面层。表面层内的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气体分子的作用,由于这两个作用力的不同,使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分布稀疏,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所以表面层内液体分子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引力,正是分子间的这种引力作用,使表面层具有收缩的趋势。

液体表面的各部分相互吸引的力称为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作用在任何一部分液面上的表面张力总是与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

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所研究液面和其他部分的分界线长度L成正比,因此可写成

fL

C B 式中称为表面张力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是N/m,表面张力系数的数值与液体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D A F外 图3-4-1

3.4.2表面能

我们再从能量角度研究张力现象,由于液面有自动收

缩的趋势,所以增大液体表面积需要克服表面张力做功,由图3-4-1可以看出,设想使AB边向右移动距离△x,则此过程中外界克服表面张力所做的功为

WF外x2fx2ABxS

式中△S表示AB边移动△x时液膜的两个表面所增加的总面积。若去掉外力,AB边会向左运动,消耗表面自由能而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表面自由能相当于势能,凡势能都有减小的趋势,而ES,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例如体

积相同的物体以球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若无其他作用力的影响,液滴等均应为球体。

例 将端点相连的三根细线掷在水面上,如图3-4-2所示,其中1、2线各长1.5cm,3线长1cm,若在图中A点滴下某种杂质,使表面张力系数减小到原来的0.4,求每根线的张力。然后又把该杂质滴在B点,求每根线的张力:已知水的面表张力系数α=0.07N/m。

A滴入杂质后,形成图3-4-3形状,取圆心角为θ的一小段圆弧,该线段在线两侧张力和表面张力共同

图3-4-3

作用下平衡,则有

aTsin1 2 T 1 F1 T B

3 A

2

 F2 图3-4-2

2(a0.4a)R1,式中

sin22,R12.5cm2代入后得

T2T3T1.67104N,T10。

B中也滴入杂质后,线3松弛即T30,形成圆产半径

4TT0.6aR210N。 122解法得

R232cm,仿上面

3.4.3、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压强

表面张力的存在,造成弯曲液面的内、外的压强差,称为附加压强,其中最简单的就是球形液面的附加压强,如图3-4-4所示,在半径为R的球形液滴上任取一球冠小液块来分析(小液块与空气的分界面的面积是S,底面积是S,底面上的A点极靠近球面),此球冠形小液体的受力情况为:

在S面上处处受与球面垂直的大气压力作用,由对称性易知,大气压的合力方向垂直于S面,大小可表示为 Fp0S。

在分界线上(图中的虚线处)处处受到与球面相切的表面张力的作用,这些表面张力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故合力也与S面垂直,大小为

fffsin2sin2Rsin2

球冠形液块的重力mg,但因A点极邻近液面,所以截块很小,mg的数值可忽略。

根据小液块的力学平衡条件可得

pSFf

22SRsin及R、f的表示式代入上式可得 将

S A S r   f

R ff pp02R

图3-4-4

应该指出是上式是在凸液面条件下导出的,但对凹

液面也成立,但凹球形液面(如液体中气泡的表面)内的压强p小于外部压强p0,另外,对球形液泡(如肥皂泡)由于其液膜很薄,液膜的内外两个表面的半径可看

4成相等,易得球形液泡内部压强比外部压强大R数值。

例 当两个相接触的肥皂泡融合前,常有一个中间阶段,在两个肥皂泡之间产生一层薄膜,见图3-4-5所示。

(1)曲率半径r1和r2已知,求把肥皂泡分开的薄膜的曲率半径。

(2)考虑r1r2r的特殊情况,在中间状态形成前,肥皂泡的半径是什么?在中间膜消失后,肥皂泡的半径是

什么?我们假定,肥皂泡里的超压只与表面张力及半径有关,而且比大气压小得多,因此泡内的气体体积不会改变。

r1 r2 图3-4-5

解 :(1)设肥皂液的表面张力系数为,则液泡内的超压为

p4r,因此

半径小的液泡内的超压大,泡内气体的压强也就比较大,所以连体过渡泡的中间隔膜应向半径较大的泡一边凸出。

p4r12,为了使

设中间隔膜的曲率半径为r12,则该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为中间状态的隔膜保持平衡,应有

444r1r12r2

r12r1r2r1r2。

(2)当r1r2时,隔膜的曲率半径r12,即是一个平面,在界线上任取一点A,它受到两个球面及薄膜的表面张力f1、f2、f12均跟各面相切,如图3-4-6所示。由于是同一种液体,故三力大小f1f2f12,平衡时它们

f1 A f2 r1 O1 f12 O2 r2 图3-4-6

O1O2A应组成等边三角行,的方向彼此夹120º角,“球幅”的高度d=r/2,所以每过过渡泡的体积为

41rr9Vr32r3()33r2r333228

而压强

pp04r

设生成过渡泡前的肥皂泡半径为R,则

44V1R3,p1p03R

生成大泡半径为R,则

44V2R3,p2p03R

依据玻意耳定律有

4p0r493rp0R843R3

493443p0rp0Rr8R3

4若考虑到p0>>r,则泡内气体总体积可认为不变,故可近似得出

R3r234,R3r232

说明 对本题,比较有意思的是,泡内超压△p比大气压小得多时,气体的总体积保持不变。

3.4.4、浸润和不浸润

液体与固体接触的表面,厚度等于分子作用半径的一层液体称为附着层。在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与附着层外液体中的分子不同。若固体分子对附着层内的分子作用力—附着力,大于液体分子对附着层的分子作用力——内聚力时,则附着层内的分子所受的合力垂直于附着层表面,指向固体,此时若将液体内的分子移到附着层时,分子力做正功,该分子势能减小。固一个系统处于稳定平衡时,应具有最小的势能,因此液体的内部分子就要尽量挤入附着层,使附着层有伸长的趋势,这时我们称液体浸润固体。反之,我们称液体不浸润固体。

在液体与固体接触处,分别作液体表面的切线与固体表面的切线,在液体内部这两条切线的夹角θ,称为接触角。图3-4-7中,液体与固体浸润时,

图3-4-7

θ为锐角;液体与固体不浸润时,θ为钝角。两种

理想情况是θ=0时,称为完全浸润;θ=π时,称为完全不浸润。

固 液体 固体 体  液体

例如:水和酒精对玻璃的接触角θ≈0º,是完全浸润;水银对玻璃的接触角θ≈140º,几乎完全不浸润。

由于液体对固体有浸润和不浸润的情况,所以细管内的液体自由表面呈现不同的弯曲面,叫做弯月面。若液体能浸润管壁,管内液面呈凹弯月面;若液体不能浸润管壁,管内液面呈凸弯月面。液体完全浸润管壁,则θ=0,弯月面是以管径为直径的凹半球面;液体完全不浸润管壁,则θ=π,弯月面是以管径为直径的凸半球面。

例 在航天飞机中原有两个圆柱形洁净玻璃容器,其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水银,如图3-4-7(a)和(b)。当航天飞机处于失重状态时,试分别画出这两个容器中液体的形状。

分析:在失重情况下,液体的形状取决于表面张力和与玻璃浸润情况。

(a) 水 水银 (b)

图3-4-8

解:由于水银对玻璃是不浸润的,附着层面积要尽量小,水对玻璃是浸润的,附着层面积要尽量大,因此将形成如图7-4-8所示的形状。

图3-4-7

h 3.4.5、毛细现象

管径很细的管子叫做毛细管。将毛细管插入液

图3-4-10

体内时,管内、外液面会产生高度差。如果液体浸

润管壁,管内液面高于管外液面;如果液体不浸润管壁,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液面。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如图3-4-9所示为浸润液体的情形。设毛细管的半径为r,

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α,接触角θ,管内液面比管外液面高h。则凹形液面产

2Ggrh,F2rcos生的向上的表面张力是,管内h高的液柱的重力是

h固液注平衡,则:

2cosgr

对于液面不浸润管壁的情况,上式仍正确,此时θ是钝角,h是负值,表示管内液面低于管外液面。

如果液体完全浸润管壁θ=0,为凹半球弯月面,表面张力沿管壁身上,

h2gr。

例 在两端开口,半径1mm的玻璃毛细管内装满水,然后把它竖直放置,这

2时留在管中水柱有多长?水的表面张力系数7.310牛米。

解:水能完全浸润管壁,留在管内的水柱重量应与上下两个弯月面的表面张力相平衡。

注意:上弯月面θ=0,下弯月面θ=π。

2于是rhg4r

447.3102h32.94102米3gr109.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