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创建分模档
模具设计是PRO/E众多功能中的一个模块,要进行分模,首先要创建一个分模文件,即模具文件。如图1所示。注意不要勾选“使用缺省模板”,否则会默认英制的单位。
图1
创建模具的过程会产生多个文件,为了方便管理这些文件,需要设置工作目录。工作目录是Pro/E存取文件的默认工作目录,也是Pro/E启动的初始目录,设置工作目录可以方便地管理与操作文件。
图2
3.2 加载参照模型
根据型腔数目的多少,模具可以分为单腔模具和多腔模具,对应在Pro/E中有不同的加载方法。在这里我们且不讨论应该是几腔。我们只关注如何加载参照模型。
加载参照模型可以直接加载;也可以根据CAD排位图,将CAD排位图3D输出,调入到分模档,然后再加载参照模型。 一、直接加载 3.2.1 单腔模具
图3
按照3.1节所述,首先建立分模档,设置好工作目录。 接下来按如下图示操作
图4
点击预览,会发现双箭头方向(即模具模型的分模方向)和单箭头所指方向(即模具应该的开模方向)并不是一个方向。实际上它们应该是一个方向。这是因为在制品建模的过程中,坐标系可能未曾考虑分模的情况。此时,可以在塑件模型中重新建立一个坐标系使之符合分模需要;也可以直接点击“参照模型起点与定向”,在控制面板里面进行调节。 图5
接下来,点击布局面板里面的“参照模型起点与定向”,然后点击“动态”,准备对参照模型方向进行调节。
图6
在“参照模型方向”面板里面,点击“旋转”――》X轴――》输入数值180,将模型的坐标系Z轴指向脱模方向才对。
图7
仔细观察发现,坐标系的XY面并未在主分型面上,所以还得将坐标系沿着Z轴移动到主分型面上,在参照模型方向面板里面,按照如下操作即可。如图8所示。
图8
注意,一定要移动到位,请在移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图中所画横线中的数字变化,移动后效果如下。
图9
接下来一路点“确定”即可。
图10
注意!建议读者好好研究下“参照模型方向”控制面板,熟悉里面的每个选项的具体意义,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最好不过!篇幅有限,不可能所有命令全部照顾到,这就需要诸位自己努力。
3.2.2 多腔模具
图11
按照3.1节所述,首先建立分模档,设置好工作目录。
图12
在“布局”对话框中点选“参照模型起点与定向”,直接选取“CSO”坐标系作为定向参照。
本例中,制品已
经建立好了供分
模用的坐标系
CSO,可直接调
用。
图13
要排一模八腔,且要考虑抽芯方向,流道、产品间距等因素,可按如图14对话框来设置。
图14
如果是一模四腔,还要考虑抽芯方向,可按如图15所示布置。
图15
二、2D排位图已经做好 3.2.3 单腔模具
图16
该产品的2D排位已经做好,现在就等待3D分模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2D排位图纸,来将参照零件加载进分模档中。
第一步:2D排位图的3D输出
点击燕秀外挂模具工具中的组立图3D输出
在弹出的组立图3D输出面板中点击“公模视图”中的“视图基点”,然后选取后模俯视图中的模具中心。如图17所示。
图17
接着再点击视图区域,将整个后模视图框选,如图18所示箭头所示。
图18
接下来,将母模视图激活,如图19所圈所示,然后继续按照前面所介绍的公模视图操作方法进行操作,这里不在重复。
图19
接下来,按照以上相同的操作方法,指定FRONT-1视图(其实这里指的是主视图)的视图基点及视图区域。如图20所示。
图20
根据需要,还可以继续添加视图,注意!一般来说,这里的FRONT视图指的是主视图,主视图根据需要可以有一到两个;RIGHT视图指的是侧视图,侧视图根据需要也可以有一到两个;
至于3D输出需要添加几个视图,这个要根据分模需要来定,没必要添加所有的视图!本例添加三个视图,已经足够满足分模,所以到此结束。
全部指定完毕后,直接点击输出即可。如图21所示。
图21
输出成功后,将在CAD图形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后缀名为.dxf文件。
注意!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会输出错误,生不成输出文件,这个时候,你将当前CAD文件关闭,再来一次即可;还有的时候,虽然输出了,但在随后的Pro/E中却打不开,我们目前也无办法,把当前CAD文件关闭,然后重新打开,什么也不要做,直接重新输出一次就好了。
第二步:根据输出文件,在Pro/E中加载参照模型 在Pro/E中打开第一步输出的后缀名为.dxf的文件,(注意!Pro/E打开选项时,要选全部文件才能看见.dxf格式的文件。)然后保存零件,注意记住保存的地方,待会要用到。如图22所示。 图22 仔细检查产品造型的坐标系,其Z轴并不指向开模方向,为加载参照模型需要,根据2D排位图,重新建立一个坐标系CSO,作为分模所用的模具坐标系,其XY平面位于主分型面上,Z轴指向前模方向。如图23所示。
图23
接着,按照3.1节所述,首先建立分模档,设置好工作目录。
现在把CAD输出并经过Pro/E保存后的零件调入,可作为加载模型的一个位置参考。如图24所示。
图24
接下来,开始调入参照模型。
图25
图26
注意!加载完毕后,还要仔细检查TOP、FRONT等各个视图,看看产品是否能和2D图纸对得上,必须要“一丝不差”才算正确。否则,有可能是加载错误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没放缩水,有可能2D没放缩水,或者是产品没放缩水。放下缩水即可。
本例中,由于产品未放缩水,如图27所圈模型树里面,没有缩水。所示。故和2D图纸未能吻合得上,留在下节在再说。
图27
3.2.4 多腔模具
图28
现有两个产品,出一模,2D排位图已经做好,就等着3D分模了。
第一步:创建新的参照模型
从两个产品3D模型树中可以看出,产品有较多的特征,如果直接作为参照模型,将来分模的时候再生会比较慢,因此可采用复制几何,重新创建一个作为分模。下面演示其中一个产品的整个过程,另一个产品与此相同,不再重复!如图29所示。 图29 然后,点击屏幕菜单里面的“插入”――》“共享数据”――》“复制几何” 图30
图31
外部模型坐标系选取CSO坐标,这个坐标应该符合分模要求,即Z轴指向开模方向。如果不符合,只有在调参照模型的时候再行调节;局部模型坐标系就选当前屏幕上的坐标系,因为此时只有一个。如图32所示。
图32
接着,点击控制面板上的“仅限发布几何”,如图33所圈所示。
图33
然后,用鼠标先任选一个面,再点击鼠标右键(按住不动,等1~2秒),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实体曲面”。紧接着,单击鼠标中键!
图34
接下来,鼠标直接点击“实体化工具”
此时,请查看模型树,发现已经去除了产品的特征参数,这将大大提高分模时的再生速度!
图35
注意,为保证产品特征在分模时不跟着再生,此时还需要将“外部复制几何”变成只读。具体操作很简单。选择屏幕菜单里面的“编辑”――》“只读” ,然后点选模型树里面的“外部复制几何”,即可。如图36所示。 最后,记住保存零件!
图36
第二步:2D排位图的3D输出
本例的2D图3D输出,可参考3.2.3
第三步:根据输出文件,在Pro/E中加载参照模型
这里加载的方法并无特别之处,和此前的单腔模是一样的。所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产品模型的坐标系Z轴指向与开模方向不重合,故在调入时需要仔细小心。下面以其中一个产品为例演示下如何调入。前面过程省略(请参照3.1节),直接从调模型开始。
点击坐标系类型面板里面的“动态”,会发现坐标系的Z轴指向与开模方向(箭头指向)并不相同,故要先调整坐标系的指向。
图37
点击“旋转”――》X――》输入数值:-90 。如图所示。将坐标系Z轴指向开模方向。
图38
在原2D排位图中,X轴指向产品的“小头”,如图39所示。而此时参照模型坐标系X轴却没有指向产品的“小头”,所以现在需要调整。
图39
点击“旋转”――》Z――》输入数值:90 。按照图所示,进行调整,现在坐标系的方向已经正确。
图40
查看模型的FRONT视图,发现产品并没有和2D图对上,仔细发现坐标系的XY平面并未在主分型面上,如图41所示。
图41
先把Z轴平移到产品的最高面,即点击“平移”――》Z――》拖动滑标到最右端;然后测量一下产品最高面至主分型面的距离,这个距离是27.2 ;如图42所示。
图42 坐标系从最高面移动到主分型面需要走27.2mm ,现在最高面是29.7 ,所以在“数值”里面输入2.5,即可将坐标系移动到主分型面上。如图43所示。
图43
请仔细观察图所示中画横线的两处,现在坐标系在Y方向是位于中点的,但X方向,并不位于中点!
所以下面还需要将坐标系在X方向移动到产品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点击“平移”――》X――》“中点”。然后点击确定。并将视图方向变为TOP方向。可以看出,现在产品是位于模具中心,通过测量可知:离该产品的2D排位中心相差35mm。
图44
在“布局”面板中,点击“可变”――》然后选取Y方向移动――》输入35 。如图45所示。
图45
另一个产品的调入过程与此相似,不再赘述,最终如下图所示。
图46
3.3 创建模具工件、放缩水
首先要明白Pro/E分模档中的工件是什么意思?
工件完全包裹着参照零件,还包容着浇注系统、运水等。等于所有模具型腔和型芯的体积综合。将来利用分型面分割工件后,就可以得到前模仁和后模仁。
在Pro/E中,创建工件非常简单,关键是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下面就以3.2.1节的模具模型为例,演示一下如何创建工件。
打开3.2.1节的分模档,点击创建工件图标
模具原点选取坐标系“MOLD_DEF_CSYS” ,然后在统一偏距里面输入:30(产品外形最大周边到模仁四面的距离决定模仁的型腔壁厚,此厚度取多少,要根据不用产品来定,此处我们取30mm), 按下回车键!
此时会看到X、Y、Z三个方向的偏距值统一变为30(注意!单位是mm),这样做会快一些,不用一个个输入。当然各个偏距具体多少,要根据产品情况,适当调整各数值大小。譬如,本例将Z轴前模仁厚度调整为25mm。 以上工作做完后,我们再整理模仁的具体定料尺寸,因为定料尺寸是取整数的,不能取零数,所以还得将“整体尺寸”里面的各值取整数。取整数的时候尽量取0的倍数,其次5的倍数比较好。
如图47所示。 图47
当然,也可以手动创建,因为Pro/E如果正确安装,都会有自动功能,所以这里再讲手动就无意义了,在此我们略过。
塑料从热模具中取出并冷却到室温后,尺寸 下面我们演示如何放缩水。
点击缩水图标
在弹出的“按比例收缩”里面,坐标系选取:REF_ORIGIN ,如果在屏幕上不容易选取,可打开模型树,在零件GBAN.PRT里面选取坐标REF_ORIGIN 。
注意!我们不能选其他坐标系,因为正是这个REF_ORIGIN才是我们当初调入模型进入分模档时所用的坐标系!不要搞错!
每种塑料的收缩率各不相同,此处我们用的是ABS,所以收缩率取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