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江流域:昆明城市空间营造

长江流域:昆明城市空间营造

来源:保捱科技网
城市空间营造专题Special Topic of Urban Space Yingzao 长江流域:昆明城市空间营造 Yangtze River Basin: U rban Space Yingzao of Kunming City 赵冰 Zhao Bing 摘要该文是个案研究系列之长江流域昆明城市空间营造研究,对昆明城市族群的更叠及城市空间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族群迁徒城市空间营造长江流域昆明 关键词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case study of the urban space yingzao in Kunming City.1t is one of the case study series of urban space yingzao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1t analyses the change of ethnic groups and the urban space yingzao in Kunming City. Key words Migration of ethnic groups,Urban space yingzao,Yangtze River basin,Kunming City 昆明所在的滇池流域位于云贵高原中 部,地江、珠江和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 帝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以 大兵临滇,先后征服了滇池东北面的劳浸、 靡莫等部落,滇王被迫归降。汉王朝以滇池 流域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并赐滇王王印。 虏获万户,尽分来昆川左右。 拓东城的选址充分利用了周围山脉和滇 池水面。拓东城的范围,东至兀儿朵,西至 鸡呜桥,南抵男天台,北达五华山,内城 地带,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滇池属长江 流域金沙江水系,坐落于盆地中南部。 昆明主城始建干唐中叶,而此前近千年 滇池流域的中心城邑一直是今晋宁县晋城镇 郡下设县,晋宁为滇池县。郡县制度标志汉 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汉军在距滇池县近百 里的金马山麓设谷昌县,开始称郭昌县,用 面积约1.5km ,新城则达3km 。城内有王 宫、官署、馆驿、寺庙等。拓东城兴建后, 滇池流域的中心就从滇池东岸晋城一带向滇 所在的古城,之前更早的各族群的聚落,滇 聚落应是中心聚落。 滇名称的来历很难在史料记载中向更早 追溯,但滇池流域早期族群一定和西来的 族群有关。印度早期的Dasa达萨或Dasyu达 休,由于受到Aryan雅利安人的攻击,可能 以威慑诸部落,县城后成为滇中重镇。 今晋宁县晋城镇中心现存一长方形古城 址,为古益州郡郡址,即古滇国王城城址。 西汉晚期,焚人的挤压导致滇国人向东 南方向迂徙。 池北东岸的盘龙江三角洲转移。自此拓东城 成为昆明城址延续至今的开端。 公元840年至859年劝丰佑在位时期,大 力经营拓东城,在拓东城西一里外建立了常 乐寺、慧光寺和东西两座白塔。双塔间的中 轴线改变了拓东城的格局,也成为了日后昆 明城市发展的主脉。 向东沿后来的南丝绸之路或藏彝走廊很早就 进入了云南滇池流域,滇和Dasa达萨有关, 滇、氐、邓同音异名,皆是Dasa达萨在东亚 公元271年i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 朝把原益州的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 昌、兴古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同 的支系。公元前316年,秦惠王遣司马错灭 蜀,而南迁的蜀人驻足这里,和此前沿藏彝 走廊进入滇池流域的塞特人一起,威7滇池 流域后来居上的族群叟人,但滇的名称却一 直沿用至今,说明滇池流域的底层族群还是 滇人。 叟人男女均穿无领对襟外衣,长仅及 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自称是 楚后裔的“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 建立大理国,其疆域基本同与南诏,在拓东 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 府治沿袭拓东城。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市 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 街~带,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固。 大理国国主也常巡驻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 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修筑河堤,到 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 工颇众的繁华城市。 崛起自北方草原的蒙古族建立7大蒙古 成为滇池流域的统治者。公元339年(成帝 成和十四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剌史, 并承认其世袭地位。历经南北朝隋初二百多 年,爨氏对昆川I的统治,保持了较为安定的 局面,使滇池流域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 展。到公元414年(晋义熙十年),爨龙颜 任建宁太守,达到了极盛时代。到梁末隋初 爨瓒、爨震时代,滇池流域已成为当时西南 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公元61 7年唐王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 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是其中主要部份。 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 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 所仍设在益宁城 膝,赤足。男子以带束腰,有的衣后拖一后 幅,衣着尾。男女均叠发为髻,中间以带束 之,男子之髻在头项,妇女之髻拖于脑后。 叟人一直在和其西面的昆明人作战。昆明人 为今彝族西汉时的称谓,男女均梳辫子。 公元前3世纪,楚人庄踽率众抵滇池流 域,变服从俗,定居下来,并与当地的叟族 等部落联盟,建立了“滇国”,自称“滇 帝国,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多瑙河畔, 南抵南海,北括西伯利亚,宋朝在蒙古族 群的铁蹄下亡国,元朝确立,汉族沦为亡国 奴。公元1 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 云南,大理国亡。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 王”。《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滇王 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浸、靡奠. 年1,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 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 皆同姓相扶”。 “老浸”或许是“劳叟”之 误, “劳叟”乃今称彝族的族群的一支,是 叟的一支。 “靡莫”则是今彝族的毕摩,应 是叟人中的巫人。 公元765年至1919年:从拓东城、鄯 阐城到昆明城的城市变迁(图1 2) 唐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 立南诏国。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罗阁 进兵安宁,攻灭爨氏。公元765(唐永泰元 年)年于昆川即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 成为南诏国的东部重镇,亦称“别都”、 “东京”。并在滇池地区开始大量移民,凡 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 为中庆路治地,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迂到 昆明。自此, “云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级 行政区划的名称, “昆明”也正式作为云 南省政治中心。 庄踽王滇时,曾筑苴兰城,城址在昆明 西北隅黑林铺一带。应是安置受泰国挤压而 南迁投奔庄蹁的苴国人的城邑,也是距现今 昆明主城最近的城邑 云南的政治中心几经变迁:古滇国时期 的政治中心在滇池附近;南北朝时期则在滇 据文献资料记载,公元前1 09年(汉武 东地区,即今曲靖、陆良一带 唐宋时期 即大理国、南诏时期,政治中心又西移到大 02120¨HUAZHO№ARCH/TECTURE华中建筑 1 理;自元代设行省后,政治中心迁移至昆 明,并一直保持至今。从区域地理中点向东 西摇摆最后又回到中点。 小西门外、大小东门外也都有市场,同时有 聚居区。满族聚居于如意街、平安街一带, 集中于闹市区的改造旧城工程逐步铺开。 称“旗人街”,清初以佳言兆吉之意分段命 名两街,这里设有巡抚署 公元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以 后,法、英等国势力迅速侵入云南。昆明首 当其冲,在西方列强的商业殖民下,昆明大 1 937年开始,由于昆明在整个抗日战 争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变化.一 大批工厂、学校、金融机构,从内地迁入昆 明,相应带动了城市建设。1937到1945年 是昆明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 螳川,降低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城市 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扩大了农田面 积。并修金汁河、松华坝,引盘龙江水灌溉 滇池东岸农田。此后在鄯阐城的基础上,向 西北发展到现城区的中部,称押赤城,亦称 鸭池。又因中庆路治所设于此,所以又称中 庆城。中庆城南北长而东西短,土城,内有 梁王府,中心是三市街 历史上昆明有名的城市景观,最初就起 1 939年昆明市工务局按照现代都市计 划理念首次提出“大昆明市计划”,并作出 了“大昆明市规划图”,该规划以滇池为中 心,将昆明市区沿滇池周围地区布局,规划 对城市进行了功能分区,这在昆明城市营造 上是一创举。1 940年代初期,工务局又提出 “昆明市建设纲要”,对昆明主城区作了功 多传统手工业和商业逐渐衰落,列强操纵了 昆明城市的经济命脉。公元1 905年(光绪 三十年),昆明辟为商埠。公元1910年(宣 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加深了云南 省的半殖民地化,也加强了昆明作为云南省 商贸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使昆 于元朝,元朝昆明十景是:碧鸡峭拔、金马 玲珑、玉案耸翠、商山攒穹、五华钟秀、三 市当中、双塔擎天、一桥贯虹、云津聚艘、 城垠屯船。“三市”即三市街, “一桥”即 得胜桥。 朱元璋以回族为主体民族团结汉族等其 它民族推翻了蒙古族在东亚的殖民,建立明 朝。朱元璋、马皇后及其家族和亲戚均为回 族。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进军云 南后,改元朝“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设 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先将中 庆路改为云南府,置知府、知州、知县。云 南省治、府治和昆明县治同设在昆明城内。 洪武十五年,修筑了昆明城池,不是鄯 阐城改建,而是另辟基地建一规模完备之省 会城池。总持建筑工程事者,为堪舆家汪 湛。汪湛审山龙,察地脉,别阴阳,定子 午,就高下而奠基础,取形胜而立范围,经 八年之惨淡经营,功始告成。 昆明历代筑城均为土城,自明城池改由 砖砌成,周围9里3分,高近3丈,独出心裁 地开了六道城门。依昆明地势东、西、南三 面平坦,北面有螺峰山横亘的特点,依山筑 城。北门叫拱辰门,城楼名“望京楼”。东 门叫“咸和门”,城楼名“殷春楼”。南门 叫“丽正门”,城楼名“近日楼”。西门叫 “宝成门”,城楼名“拓边楼”。东、南、 西城墙外均有护城河,河上可行舟船。在四 道城门外,还有两道城门:西北方向的叫 “威远门”,城楼名“康阜楼”:东北方向 的叫“敷润门”,城楼名“壁光楼”。城内 以五华山为中心,修建了比元代更多的官 衙、宅第和牌坊。黔宁王府、巡按察院、都 察院、布政使司署、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 司集中于今正义路、威远街一带。城南为居 民区,划分为若干里,以回族居多。东关、 南关为商阜之地,列肆纵横。在风景名胜地 修建了亭台楼阁。整座砖城的城区面积约有 3km 。 东北亚女真族1 635年改族名为满族,建 立大清,后入关南下击败明朝,开始对汉族 等族群的殖民。清朝的昆明仍为云南府和昆 明县治所,城市规模基本延续了明朝以来的 状况。但各级衙署较明朝多出三分之二。民 户渐多,商业逐渐兴盛,街道、店铺增加了 许多。但城外尤其是南门外商业更繁盛,大 2 华中建筑HUAZHONG ARCHITECTURE 02/20 明一跃而成为西方殖民经济体系中的前沿城 市(图3)。 由于战事频仍,居民为躲避战乱,纷纷 迁入城内,城内成为居民的主要居住区,人 口密度大增,尤其是南部。光绪年间城外已 人烟稀少,商业也相应转移城内,以三、四 牌坊一带最为繁华,城内设有省、府、县级 衙门约30个,城内外祠寺147所。此时昆明 城人口已有1 0万左右。相当数量的人来自外 省汉族移民,最多是四JI1人和湖南人,近代 昆明城市的发展,外省汉族移民成为重要的 力量。 清末昆明出现了新的公共事业等城市管 理部门,一些新的公共文化机构也开始出 现,在新思潮影响下,市民反对殖民和反对 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公元1911年以推翻 清朝建立中华民族国家为目标的辛亥爆 发,云南地区“重九”成功,之后云南 成为中华初年相对安定的省份。按新的 ,昆明市区属昆明县,由省直辖。 公元1919年至1949年:文化运动带动 的昆明城市的现代转型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现代进 程的真正开端,西方先进的科学在城市规划 和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形成的现代理念随新文 化运动在中国得以引进。 1 922年,昆明市政公所成立,即着手现 代市街的改建。1923年市政公所成立“整理 城南交通工程处”,将南城的丽正门及月城 拆除,沿月城旧址,筑环形石块马路。因当 时政局不稳,许多街道改造计划未能实现。 市政公所提出将昆明建成园林城市,积极着 手整修旧公园及建设新公园。除整修大观园 公园外,相继建成了古幢公园、圆通公园、 近日公园、西山公园。通往龙泉观、太和官 等名胜区的道路也相继整修通车。 1928年昆明市政公所正式改名为昆明市 。当时市区总面积1 7 96 km 。1930年 市成立“环城马路工程委员会”,于次 年兴修环城马路。1 932年,昆明市熊从 周等提出改造旧城计划,认为昆明六处城楼 均年久失修,城门朽坏,城洞则砖石崩塌, 城楼更属倒塌不堪。1936年,拆除/J、西门鼓 楼两侧城墙,建石桥一座,改造大小鼓楼。 能分区和道路规划。提出这些思想的是曾留 学德国的两任工务丁基石和唐英。在他 们的主导下,昆明城市规划和建设得以走上 科学化的轨道。 在1 943年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蓝图中 (图4),可以看到当时对城市空间发展形 态、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规模、城市大交通 中铁路与城市关系、城市道路网络结构及道 路宽度、工业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的新的思 考:城市发展形态依托老城同心圆外扩, 商贸等核心功能布局,依托火车站、盘龙 江,向东、向北拓展,文教区安排在西北 部,工业区安排在东部丘陵地为主,居住 区安排在西南部靠近滇池。 城市对外交通的铁路规划利用米轨铁路 自成体系。对外交通的公路,过境交通呈东 西向,东依滇黔公路进入,西接滇缅公路出 碧鸡关,利用“二环”路迂回转向,1940年 代东北部军用公路的修建,过境交通外迁。 城市道路除规划一、二、三、四环以外,强 调中心放射路网的构筑。 为了打通昆明城的东西通道,拆除了近 日楼至护国门的城墙,利用城墙和护城河的 广阔地带,开辟了南屏街,街道两侧所建 的临街建筑,绝大部分是银行、钱庄、大商 号,成为当时市区内繁华的街区(图5)。 为了适应新增人口对住房的需要,还修建了 很多居民新村,如篆塘新村、靖国新村、吴 井新村。 昆明在这一时期也留下许多里程碑性质 的重要建筑。许多建筑师如赵琛、陈植等留 下了他们的作品。 抗战后,工厂回迁,工业生产萎缩,受 国统区经济危机的影响,昆明城市化进程出 现衰落。繁华的昆明骤然冷清。 此一时期两种不同的世界及中国发展的 想象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对抗,抗战结束后内 战爆发,武力较量最终决定了政治的选择, 政治主导中国发展走向的时代到来。 公元1949年至1979年:政治带动 的昆明城市的现代转型 1 949年在北京宣布成立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华退出,留守。 1949年1 2月9日,云南和平,中国 党接管政权。昆明城区按原八区建制军事接 艺术剧院、东风大楼、昆明饭店、云南饭 店、翠湖宾馆,成为昆明具有代表性的十 大标志性建筑。 1 959年昆明编制了首部完整的城市总 体规划。远期规划(20年)人口1 O0万, 用地79.5km ,其中城区人口65万,用地 44kin 。在城市发展形态、功能结构布局、 交通网络等方面,规划结合了昆明实际并满 足了发展的需求。 此后,国家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昆 城市对外交通由铁路、公路、民航组成。城 市主要出口由5个增加到7个。城市道路网 络在原“方格、环形、放射”路网结构基础 上,在城区南北边缘增辟过境干道二条,逐 步形成“方格、环形、放射、过境”的道路 系统。 公元2009年至2039年:社会建构带动 的昆明城市的当代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极端后带来了恶 性城市化,导致了社会的严重,这种分 裂是中华民族从西方打击下中国现代的被动 转型走向中华全球化的当代扩张发展中自身 必须面对的挑战,中华民族只有籍此问题的 解决才能真正尊重公民的权益,建构起自己 的公民社会,根除集权和既得利益集团 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逐步展开,各项建 设发展较快,1984年批准的规划与经济发 展形势出现不适:城市人口增长突破预测规 模,城市用地超出安排,城市机动车辆大幅 增长,市内交通紧张。在这种形势下,1987 明编制了以近期为主的十年建设规划。 规划拟定了1O年内各项城市基础设施、 生活配套的项目清单。部分项目如盘龙江整 年,对1 984年批准的《昆明市城市总体规 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昆明市城市总体 引发的族内和族外敌对的状况,最终走 向中华全球化,其他别无选择f 昆明是个多民族的城市,拥有26个民 治、和平路、凉亭货场、羊方凹铁路枢纽及 昆明火车站等得到了实施。 1 960年代,苏联大军压境,美国寻衅北 部湾,导致1964年提出了在本土内应 战的防御性的三线建设,一线的重要工厂、 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三线建设以成昆、 贵昆铁路为先导,以国防军工为重点,配套 建设冶金、有色、机械、煤炭、电力、化 工、森工、建材等工业。昆明钢铁公司第二 次扩建工程列入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成昆 铁路1970年建成,使昆明的对外交通得以提 升到新的层面,至今都是西南的交通动脉。 文化大后期运动走入极端,中 国政治的高度集权导致个体自由的 丧失及民生凋零,城市生活已然丧失活力。 公元1979年至2009年:经济改革带动 的昆明城市的当代发展 中国1 979年以后,对内改革国家 计划经济的格局,逐步放开了市场和个体经 营,对外借助中美建交走出了由苏美争霸世 界的大格局形成的自己的被动状况,开始了 主动扩展的经济发展,由此中国进入了 改革开放时期,其发展也引发了世界格局的 变化。 昆明自1 979年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进 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开始走出此前政治 带来的经济低谷,城市也出现了加速 度的发展。规划、建设和管理逐步走入正 轨。1 981年昆明市规划设计管理处成立, 并于1 981年编制了《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该规划1984年经 正式批;隹。 1 982年昆明市辖四区(盘龙、五华、 官渡、西山),四县(安宁、呈贡、晋宁、 富民),总面积:6235km ,总人口194 9 万人。昆明城市在过去历年编制的城市总体 规划指导下建设起来,已初步形成城区、近 郊区、远郊工业城镇三个层次的结构布局。 城市干道网络已基本形成“方格、环形、放 射”路网结构。 1984年批准的规划明确了昆明的城市性 质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重要的游览城市。 4 华中建筑HUAZHONG ARCHITECTURE 02/20 规划调整大纲(1981—2000)》(图6), 并进一步展开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道 路交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城市给水、排 水等1 5项专业规划。 进入1 9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 入,昆明城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其间, 先后建立了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举办了中 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城 市功能有所拓展,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也出 现突破性增长。 2002年昆明再次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调 整。主城成为北城,呈贡、晋城、昆阳分别 成为东城、南城和西城,围绕滇池形成~湖 四片的新昆明市区,从城市架构上昆明转换 到了新的层次(图7)。 2008年昆明市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 编。这次修编,深化了2002年调整的架构, 确定了以430万人口和430km 可用地空间作 为发展的框架,并区分了可建区、适建区、 限建区和禁建区域。 修编对区域的研究,也首次从城市扩大 到了城乡,让昆明尽快融入到“滇中城镇 群”,形成以大理、曲靖和玉溪为三角支 撑、以昆明为中心的发展方式。规划确定了 以昆明中心城区为核心,以楚雄一昆明一红 河、曲靖一昆明~玉溪、禄劝一富民一安宁一 晋宁、东川I一寻甸一嵩明一宜良、寻甸一禄炔 灌为发展轴的“一核五轴”,形成“中心城 区、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 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 这次修编,最重要的是将昆明提升定位 为中国面对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上的 枢纽门户。对国际机场、国际铁路和国际公 路的建设作出了规划。 总的来说,昆明在这一时期发展迅猛, 到2008年规划的思路开始面对东南亚国际间 区域对接,但现实中一般市民的城市生活距 这种宏观构想越来越远,具体建设中背离市 愿的冲突事件与日剧增。毕竟这种迅猛 发展和中国所有的城市发展一样根本上是以 侵害绝大多数公民权益和透支生态环境为代 价的,必然不可持续并会遭到抵制。昆明历 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及有机更新 已建成区等都必须要更新思路、变革才 能根本解决。 族,形成聚居或混居村街的有汉、彝、回、 白、苗、哈尼、壮、傣、傈僳等民族。昆明 在公民社会的建构中既要解决中国普遍 性的社会严重的问题,又要从不同民族 归属的公民个体生命出发,在尊重其自主性 的起点上,开展不同族群的社区营造,进而 开展多族群共存共荣的城市营造,结合历史 上从拓东城到部阐城再到昆明城这些不同时 代的城市遗存的保护和修复,形成斑点和肌 理丰富的叠痕空间,这将是昆明城市当代发 展面对的新的机遇。 当然,随着高铁向湄公河流域的延伸, 昆明作为中国和东南亚国际区域的中心都会 的地位将会大大加强,公民社会时代的中华 全球化也将在昆明城市公民自主的发展中体 现出来 资料来源: 图1、7作者自摄: 图2、3 中国近现代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图4、5来源于网络. 图6:《中国城市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4。 参考文献 1 昆明市规划局历版城市规划文献. 2昆明城市史(第一卷)昆明:云南大学出版 社.2009. 作 者 武汉大学规划与没计学科创办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信箱 zhao bing@l 26.cor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