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案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教学案

课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课型:新授课 课程标准:

教材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三角形全等的应用.现实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思考,并尝试用三角形全等条件来解决问题.这一节内容教科书中较强调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学习内容与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的内容中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以及一些特殊的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特性,并已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三种条件,学会了用尺规画三角形.但前面所学的知识都只是停留在书面解题证明上,还没有体会到全等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对学生近一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数学的转换迁移能力较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有较大的难度.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勇于面对并克服困难的精神需要加强.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几种方法

>

D

AO B

C

2、如图,已知AO=CO,BO=DO,求证:△ABO与△CDO全等

二、引入新知

问题一:出示一个玻璃瓶,两根等长的小棒,谁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现有的器材测量出玻璃瓶的内径

问题二: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上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的距离。 提问:

1、你相信这个故事中的测量方法能够测量出我军与碉堡的距离吗 2、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设计说明:用真实的故事引入新课,体现了三角形全等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适时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 模拟探索:

一人模拟战士,一人模拟碉堡,一人模拟树,其他同学观察。 ;

理论分析:

三、例题学习

A

· 例: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明想用绳子 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叔叔帮他出了一个这样的 主意:

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 AC并延长到D,使CD=AC;连接BC并延长到D,使CE=CB;连接 DE并测量出它的长度。 思考:

(1)请结合问题列出所有的已知条件; (2)DE=AB吗,请说明理由。

说明:此处教师要结合黑板上的贴图,通过具体操作并写出完整的推理过程,以给学生示范作用。 四、练习

1、有一座锥形小山,如图,要测量锥形小山两端 A、B的距离,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 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 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 就是A、B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2、在一座楼相邻两面墙的外部有两点A、C,如图,请设计方案测量A、C两点间的距离

! A B

C D

五、能力提升

图1就是我们例题中用来测池塘边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图2:先在地上任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点C,连接AC、BC,再过A点做BC的平行线,在AE上找一点D,使AD=BC,连接CD,测量CD的长即为A、B间的距离。

图3:在地上取一点C,用量角器测得∠ABC=90°,在AC的另一侧做射线CE,使∠BCE=∠ACB,且交AB的延长线于点D,测量BD的长即为A、B间的距离。 请结合图2与图3的作图过程,找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并证明这样做的合理性。

.

六、课堂小结

检测自己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

1、在遇到不可直接测量的距离时,我们可以通过构造______________,使“不可直接测量的距离”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不能直接测量两点距离时,需要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测量,构造全等三角形的第一步是选取能够直接到达这两点的一个点,以下四幅图点B的位置选取正确的是:

3、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将不能

直接测量距离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直接测量的距离问题 叫做数学建模,其基本方法是结合“数形”的已知条件抽象几何图形。 〖作业〗必做题 课本175页知识技能1 选做题 课本175页数学理解1

6.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已知:AC=DC,BC=EC 求证:AB=DE

证明:在△ABC与△DEC中 AO=CO

∠ABC= ∠DEC(对顶角相等) BC=EC

所以△ABC≌△DEC(边角边) 因此AB=DE

〖板书〗

教后反思:

教学思路设计完整,有新意,并通过模拟测量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应变能力,在电子白板的使用上非常熟练。但在细节方面仍需注意,如:因为一开始紧张的缘故,将课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写成了“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对个别问题只是提了出来,但并未让学生真正去动手做一做,知识是否当堂消化值得思考;本节课主要集中设计或证明“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可行性,却并未给出一定的数据,让学生回答被测距离是多少,这为本节留下了一点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