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筋偏位处理方案
1、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柱钢筋偏位及产生的原因
柱筋偏位的主要原因有: 柱轴线放线不准确; 柱模板搭接支撑不牢;
柱钢筋骨架绑扎不牢,在节点处梁钢筋就位时将柱筋挤歪了; 钢筋绑扎不牢固、操作不规范、人为踩踏 浇筑砼时振捣不当,把柱筋骨架振松。
3、整改措施
(1)采用人工复位的方法:柱的主筋根部砼剔凿,剔凿成一个深宽均为小坑,然后采用扳手1:6将偏位的钢筋打弯,调至正确位置,每根钢筋再加一根七字拐钢筋绑扎搭接,搭接长度1100mm,弯脚为20mm;
(2)采用植筋的方法:偏位较大时,在柱框内相同的延伸线上种植同规格的钢筋,处理步骤如下:
1) 构造要求:钻孔直径应大于所植钢筋直径4mm,钻孔深度不小于10d; 2) 钻孔后,应先用空压机或手动气筒彻底吹净孔内碎石和粉尘,保持孔道干燥; 3) 在孔中注入专用胶液,立即插筋,并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深度,
然后对植筋进行固定,直到硬化;
4) 与该植筋对应的偏位筋,切除时应预留适当的长度,沿根部表面剔除砼,将
柱外部分钢筋打弯并埋入楼面里,余下的部分调整后与新植筋钢筋搭接。
4、预防措施
(1)熟悉图纸,按图纸及施工工艺标准要求,向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钢筋绑扎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2)做好操平放线工作,弹好水平标高线,柱墙外皮尺寸线,并进行复核; (3)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绑扎前先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钢筋;
(4)柱主筋用两个箍筋分别在楼面标高处和楼面上500mm处固定,绑扎牢靠;(5)浇筑砼前详细检查柱筋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固定措施是否牢靠。 (6)浇筑砼时,防止振捣不当,把纵筋骨架振松,防止泵管的拖拉,需派人全程看护钢筋,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