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 第8期(总155)铁道工程学报 Aug 2011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NO.8(Ser.155) 文章编号:1006—2106(201I)08—0130—07 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何 宁 王喜军2 (1.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100039;2.中铁海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351152) 摘要:研究目的:交通工程行业由于其核心产品一般为特大型、单件或小批量、寿命要求极长的显著特征,其企 业的技术创新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与整个社会经济中各种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相比较更具独特性。本文意图 通过对基于行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的形式、动力和机制等各种要素的分析,得到一个简洁明了、易于操作、确有 实效,适用于交通工程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有助于从事交通工程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扩大和提升核心 竞争力。 研究结论: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涉及到企业运行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结合 我国的国情与交通和建筑行业的特点,结合交通工程企业的自身条件与发展目标和环境,选择恰当的创新模 式,培育和积累企业内部动力,引进和利用企业外部动力,健全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创新管理水平,扎扎实实地 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才能使技术创新成为交通工程企业快速成长的强劲引擎,为交通工程 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方式;创新动力;创新机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Communication 51一 ngineering Enterprise ● ●1广1 ● HE Ning .WANG Xi—jun (1.China Railway Group Limited,Beijing 1 00039,China;2.China Railway Haixi Investing Development Co.Ltd, Putian,Fujian 351152,China)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As the core product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 is generally of the extremely large product,the single product or the small—amount product with long service life,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terprise is easily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and it is of uniquenesscompared with ,the other industries and enterpris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ll kinds of key elements related to the modepower and ,system of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this paper tends to offer a simple,operable,effective and suitabl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 for assisting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terprise to enhance its core competitive power by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Research conclusions: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terprise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involving in all operational factors of the enterprise.The proper innovation mode should be chosen,the internal power of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cultivated and accumulated,the outside power of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made use of,the innovat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level should be enhanced continuously and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system should be buil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real situation of China,the features of th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 and the condition,development target and environment of the enterprise.In this way,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1—06—2O 作者简介:何宁,1961年出生,女,高级工程师;王喜军,1962年出生,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第8期 何 宁 王喜军: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1 3 1 can become the powerful engine to lay the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enterprise;technical innovation;innovation mode;innovation power; innovation system;suggestion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交通工程建设以及所依存 的交通业和建筑业快速发展,交通工程企业总产值、施 工与竣工面积、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交通工程企 般难以编码和可视,存在于特定个人以及这些个人之 间的联系中。交通工程较多依赖于员工的技能知识和 情景知识,设计施工也是情景性知识的运用过程。因 此,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较多与情景性知识有关。 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依次显露出许多环节急需跟 上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比如:改变粗放式管理方 式的问题,健全行业规范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 管理制度的问题,务实有效地用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问题等等。其中改变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对 薄弱状态也是很关键的一环。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 新是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为达到使工程项 目质量水平更高、成本更低、进度更快、管理更高效的 目标,对一个新型工程产品或施工技术、工艺、材料、机 械设备从设想、开发研制、试验到项目实际应用的完整 过程。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 纷繁复杂,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管 理制度,以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 1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与类型 1.1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受工程技术的项目特征、知识特性和外部特性的 影响,与一般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相比,交通工程企业 技术创新有着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以下几个方面: 1.1.1结合特定项目而开展 交通工程的核心产品不同于制造业,以特大型、单 件、寿命要求极长为其显著特征。所以交通工程企业 的技术创新一般不具有通用性,只适宜于特定类型的 项目。也就是说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体现在 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新技术开发和使用上,以 项目为导向,属于问题解决型,特定项目的技术创新人 员起重要作用。大多数交通工程企业较少从事不结合 特定建设项目的内部创新。 1.1.2主要和重大创新都是设计创新引导的 由于其核心产品有单件和特大型,依赖于环境,并 且对社会和经济都有巨大影响力的特点,每一个重要 产品(项目)一般都会发生设计创新。其中较大部分 是局部性的,创新所影响的生产链条相对较长。 1.1.3工艺创新占很大比重 当交通工程企业现有的施工方法不能满足特定项 目对工期、质量和成本等的具体要求时,就必须开发新 的施工方法。在交通工程企业中,这种创新主要以新 工艺和新工法的形式出现。 1.1.4情景性知识有较大作用 情景性知识为“特定时间、地点的环境知识”,一 1.2不同创新形式对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1.2.1 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 企业按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依靠自有人才、自有 仪器和设备、自己的科研组织系统,开展、完成、并取得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 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创新工作,为自主创新,在基础科学 领域取得前人未曾有过的发现或发明则称为原始创 新。由于自主创新取决于企业的研究开发实力、研究 积累、资金实力是否雄厚,以往的技术水平在本领域是 否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使其对我国大多数交通工程 企业来说还是一种比较艰巨的任务。因而交通工程企 业开展自主创新,应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自身的 市场需要和发展目标,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制定周 密的开发计划,建立严谨的组织架构,力求有价值的成 果。只有目标和成果,投入和产出得到有效匹配,才能 激发和保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 1.2.2集成创新与合作创新 企业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它方已有 的各种单个创新技术或先进技术,根据生产需要和创 新目标进行选择、优化和系统集成,创造出全新的产品 和工艺的创新方式为集成创新。集成创新对于交通工 程企业是十分适用的。集成创新比较容易满足提升特 大型并结构复杂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的创新要求。 多个交通工程企业或相关机构凭借各自技术力量 和不同的技术优势,共同解决和突破工程项目或学科 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而采取的合作创新模式是推动 交通工程企业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和积极的选 项。在我国现阶段的交通业和建筑业,合作创新为加 快技术创新的速度,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人才和 信息,促进企业优势互补、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推动产、 学、研结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合作创新与集成创新 同样有集中优势的创新要素攻克重大难题的良好 效果。 1.2.3引进消化再创新和模仿创新 交通工程企业根据经营生产和取得更多利润的需 要,寻找本行业中已出现的创新技术,进而通过购买专 有技术、专利、工法等合法手段,引进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和新机械设备,并根据自身条件和要求,加以改 进、扩展和局部强化,形成更健全和适用的技术体系, l32 铁道工程学报 201 1年8月 也是一种创新,谓之引进消化再创新。这种创新必须 在原来的基础上出现点或面的突变。这种创新对我国 多数交通工程企业来说,是迅速提高各方面技术水平, 适应市场要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比较现实的技 术创新形式。 推动和对创新成果运用的落实力度,都对整个企业技 术创新体系运行成功有决定性的意义。 2.1.3交通工程企业激励机制是内部催化力 通过对技术创新人员按贡献大小和投入多少而给 予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可提高员工开发技术和技 术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员工不断创新的自觉性。因此 有人还提出了模仿创新,是讲通过学习和模仿其 它企业已有创新技术的思路、工艺、技术、材料、设备和 开发模式,破译其核心技术与工艺的秘密,从中吸取成 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以此为借鉴,开发适用于自己的 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最终取得核心竞争力的过 程。这种形式已被一些交通工程企业做为参与市场竞 争的有力武器。本质上,这种创新与引进消化再创新 有某些相似之处。把外来的经验与自己的实践恰当地 结合,采用并发展,可能是一种有效并快捷的技术创新 形式。但是应严格把握模仿不是复制的原则,不能侵 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实际上,现实中的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 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一种创新中都有其他类型的成分, 都有其他创新类型的贡献。 在上述几种创新形式中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工程 企业的技术创新不能因其行业特点而简单地使用后两 种创新形式。而是应该以自主创新为基本出发点,依 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创造性的思维去处理后两种创 新形式,如此才能发展成为可持续的创新型企业。 2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 在形成和运行技术创新体系过程中,诱发技术创 新出现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的内部结构和作用方式、 这些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构成了技 术创新的动力及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动 力。交通工程企业创新的动力包括内部驱动和外部环 境两个方面: 2.1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分析 如前所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产品生产中获得 的超额利润,以及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是诱发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而这种宏观诉求体现于交 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内 驱力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种: 2.1.1初始动力来源于交通工程企业对垄断地位和 垄断利润的追求 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交通工程企业经营的目标。因 此,利益驱动力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的 内部动力。 2.1.2企业家精神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 和基础 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和经营决策中对技术创新的 重视程度、对技术创新目标的把握、对技术创新过程的 激励机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助动力。在企业内 部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启动、开展、 强化,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 2.1.4 创新文化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 动力 交通工程企业创新文化是其企业文化中的一个特 殊分支,它是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形势而形成的关 于技术创新的一系列知识内容、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2.2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分析 外部动力的要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社 会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产生的创新 动力4个方面。 2.2.1 市场需求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 拉力 需求拉动在推动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动 力之中是最为重要的。企业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技术 创新是为了产品的更高质量、产品生产的更快速度、可 预期的利润最大化。而其中核心是产品,市场对产品 的需求必须首先存在,否则就失去了创新的目标,产生 不了创新的愿望,恶化了健康的科研形态,久而久之就 失去了创新的意识。 2.2.2 市场竞争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 压力 市场竞争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动力要 素。如果说市场需求引发交通工程企业的创新愿望, 树立了目标,是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初始动力,那 么市场竞争则促使企业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获得比竞争 对手更多、更好地、更有效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因此市场竞争是加速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2.2.3社会和行业技术进步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 新的外在推力 毫无疑问,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每个过 程,每个环节都受到整个社会技术创新环境特别是交 通及建筑业技术环境的影响。社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推动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实现交通工程企业的技 术创新系统运行状态的改进。 2.2.4行业主管部门是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 的行政拉力 交通工程所在的建筑行业和交通行业都是中国经 济的支柱产业,奠定了其技术创新在国家技术创新体 第8期 何 宁王喜军: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1 33 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及对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重大 影响。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对这类行业的企业 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或采取各 种措施来推动该类行业的技术创新。行业主管部 门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交通工程企业进行技术创 新,但这种支持是辅助的,而不是主要的。 3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交通工程企业的创新机制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和运行机制为主要骨架: 3.1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刺激和鼓励技术创新的体系。可 包含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以及发展性激励 等。对交通工程企业创新人员的激励应注重实效,可 多种方式并举。关键是以人为本,对症下药。但必须 机制化、常态化,以信为本,才能对技术创新有持久的 推动力。 3.2技术创新的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有效控制和 管理的设计和实施。或者是在目标确定、时间可控和 空间有序条件下的有效的系统控制体系。约束机制的 内涵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机制表 技术创新的内部约束 技术创新的外部约束 技术创新资金的约束 创新技术的社会与环境效 益的约束 企业技术人员数量与质量 创新技术潜在与显在需求 的约束 状况的约束 技术水平的约束 技术环境的约束 技术创新信息的获取与应 国家、行业技术创新的 用水平的约束 约束 技术创新及其服务配套机 交通工程企业之间的相互 构配置状况的约束 约束 创新组织协调水平的约束 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生产条 件和市场开拓条件的约束 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约束机制的建立,必须进 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各种要素,科学的加以 配置。保证技术创新在约束机制的作用下正常运行, 这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的基础。 3.3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涵盖了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它是 一个系统动态模式(如图1所示),图中①②是循环过 程,③④是反馈过程,通过循环反馈,促使技术创新得 以不断深入进行。 3.4技术创新机制相互关系 在制定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目标时,激励机制 图1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示意图 是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动力来源,也是运行机制的前 提,激励机制通过正向激励与逆向激励,对技术创新产 生影响;约束机制通过逆向控制与约束,保证技术创新 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约束机制是运行机制的条件;而运 行机制是技术创新机制得以实施的保证。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和运行机制构成了有机的交通工程企业技术 创新机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一…~一—1 正向激励! 企业总体目标 f正向约束 图2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总体模型示意图 4提高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措施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体系包括技术创新 资源投入能力(为开展技术创新所投入的人力、物力 的数量和质量)、技术创新管理能力(计划、组织和实 施的水平和执行力)、研究开发能力和创新产品制造 能力4个方面。其中,研究开发能力由创新资源投入 与配置的结果表示,但更加强调技术创新的结果;创新 产品制造能力是指使交通工程企业对作为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新机械设备的载体的工程新产品的制造 能力。 4.1提高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措施 4.1.1提高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措施 4.1.1.1选择和采用合适的创新战略 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明确技术创新方 134 铁道工程学报 2011年8月 向,在各种创新模式中有所侧重。以避免巨资投入、降 低风险,从而避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1.1.2构筑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提 组建的成功经验是: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以现有的 科研力量为基础进行扩展,形成决策层、管理层、开发 层一体化,紧密型管理与松散型管理相结合的组织机 构。其内部由梯次分明的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研 究所或者项目小组、信息服务机构、实验室或设计部门 等组成。其中专家委员会、信息服务机构和少数开发 机构为技术中心的核心层,人、财、物由其中心管理,其 他部门为紧密层。人才由所依托的二级单位负责管 理,技术中心根据任务需要进行业务归口管理和指导。 4.1.2提高交通工程企业研究开发能力的措施 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使其能持续创新,必须建 立健全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技术创新 体系,在企业内部建立研究开发与生产、市场紧密结合 的运行机制。 4.1.1.3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加速技术中心建设 借鉴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构筑企业自己的技术 中心,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技术中心应 紧密配合生产现场,围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进 度开展技术攻关。目前我国交通工程企业技术中心的 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能力的高低直 接关系到技术创新的效率,建筑企业可以从表2措施 着手: 表2提高交通工程企业研究开发能力措施表 提高目标 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以应用研究为主导,以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为重点,以示范工程为依 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 托,集中发挥优势的工程技术力量,以此作为提高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 和扩展创新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1.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尽可能多申请专利、非专利技术、工法; 提高知识产权的质和量,加强知 2.多方收集专利技术信息,指导技术创新工作,避免重复研究和侵权 研究开发能力 识产权保护 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研究开发能力; 3.健全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行为, 让其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成为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落实对技术创新人员的奖励,提 1.对各种程度的创新成果及时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注重时效性和准 高奖励的时效性 确性; 2.在形式上尽量照顾技术创新人员的需求,注重针对性。 4.1.3提高交通工程企业创新产品制造能力的措施 要提高创新产品制造能力,可以从提高施工生产 机械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员工素质和提高工程项目管 理水平3个方面人手。 表3提高交通工程企业创新产品制造能力措施表 提高目标 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提高施工生产机械装备 技术水平 要加大装备投入和装备改造的步伐,采用先进装备替代现有的装备。 1.加大职工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 素质较高,与市场前景、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2.把操作工人的培训常态化,根据生产需求和生产节奏,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培训与引进相结合,对于部分企业亟需的特殊工种和操作要求高的岗位,可采 用招聘引进的方式。 创新产品 制造能力 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 水平 1.组建项目管理部,积极培育、发展多种类型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立以工程项 目管理为基础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 2.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复合型的项目管理人才,提高项目管理 的水平。 4.1.4提高交通工程企业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的措施 创新离不开投入。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的多少, 略性技术的自主创新环节影响是极大的。因此加大 创新资源的投入是提高技术创新体系效能的主要措 施。提高交通工程企业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措施如表4 所示。 对其研究、开发和中试等核心技术创新环节,尤其是对 在围绕工程项目的技术攻关与技术创新以外的企业战 第8期 何宁 王喜军:关于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分析与研究 1 35 表4提高交通工程企业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措施表 提高目标 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1.加强企业对技术创新现实意义和效果的认识,制定相关逐步提高科技 投入比重;调动企业内部各生产经营元素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建立起企业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 内部的融资体系; 研究开发经费比重 2.优化技术创新的投资结构,使有限的资金创造的效用最大; 3.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科技开发与创新的风险基金; 4.积极利用技术创新。 创新资源 投入能力 1.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机制和环境,保证必要的研究设施条件; 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提 2.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来充实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力量; 高技术创新人员的素质 3.建立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流动机制,以调动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 和数量 造性; 4.用好高级科技人才,认真组织运作专家委员会,引入博士后工作站机制。 更新研究和检测设备,提 引进或改造研究设备和检测仪器,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保证研究、开发和中试 高研究装备水平 等环节的需要。 4.2提高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持措施 激励机制,要给有正确的方向的创新者以合适的权利, 交通工程企业要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除了直接从 给创新的成功者以显著的利益,保护创新失败者的积 以上几个角度人手外,还要从企业创新意识、企业文化 极性。如此,才可形成企业创新文化的基本态势,才能 建设、支持等角度来关注。 使整个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总是在生机勃勃的技术创新 4.2.1提高决策层创新自觉性,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 的带动下,在良l生循环之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创新倾向对技术创新的质量与数量有决定性的作 4.2.3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要紧紧依靠主管 用。所谓创新倾向是一种贯穿于技术创新所有环节 部门的指导与规划 的意识与观念,自始至终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效果。 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历程表明,在技术创新 企业的创新倾向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全体员 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又一次处 工的创新意识,二是领导者的创新意愿。强化整个企 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尚在逐步完善,我国交通工 业的创新倾向,首先要不断地宣传教育,把技术创新的 程企业逐渐向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方向发展。近年 目标和愿景交给全体员工,把其意义和重要性让各个 来,我国主管部门结合具体国情和交通业和建筑 层面深入了解,使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都意识到企业 业的特点,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同时深化企业 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个人的进步也可以源自技术 科技改革,制定行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划与 创新。其次,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奖励力度,让技术创新 战略,建立行业技术交易市场,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商 的行动受到鼓励;增加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减轻追究 业化,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大 技术创新失败责任,让技术创新的意愿较少受到羁绊。 专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取得 4.2.2培育具有交通工程企业特点的新型创新文化 了一些进展。但在使交通工程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 结合交通工程企业自身特点,培育具有企业特色 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利益分配主体 的新型创新文化是提高交通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 等方向上,还需更加匹配,更有实效,还有更深入的工 一个重要方面。在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过程中,企业 作要做。 管理者应有远见卓识。可以运用一些必要的管理手 段,首先在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以在广大 5 结论 员工中鼓励学习新技术为起点,全面推动技术创新。 交通工程企业的技术创新涉及到企业运行方方面 营造一种浓厚的奋进氛围和宽松的思维环境。鼓励个 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结合我国的国 性发挥,鼓励打破常规,同时鼓励合作精神,鼓励集体 情与交通和建筑行业的特点,结合交通工程企业的自 创造。其次把是否能为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施工质量, 身条件与发展目标和环境,选择恰当的创新模式,培育 不断攻克满足建设目标和环境要求的设计施工技术上 和积累企业内部动力,引进和利用企业外部动力,健全 的难关,不断增长开拓新市场的技术实力而进行技术 创新机制,不断提高创新管理水平,扎扎实实地构筑可 创新并卓有成效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有关组织和有关部 持续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我国交通工程企业正 门工作成效的指标之一。再者打造创新文化也要运用 在处于国内外市场动荡的高潮时期,必须强化技术创 — L—l— l—l 1 ]J 2 1j3 ] j 4 1j 136 铁道工程学报 2011年8月 新管理,使技术创新成为交通工程企业快速成长的强 劲引擎,为交通工程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Tang Wuxiang.On Innovation[M].BeUing:China Braille Press,1999. 参考文献: 『5] 部振廷,刘志昆.企业创新策划新思维[M].北京:中国经 ~ 济出版社,1999. Bu Zhenting,Liu Zhikun.The New Innovation 侯书森,文章代.创新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1. Hou Shusen,Wen Zhangdai.Innovation Management Planning of Enterprises[M].Beijing: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1999. [M].Dongy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Press, 1991. [6] 潘安平.建筑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 浙江大学,2002. Pan Anping.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y on 林小丹,陈松.建筑业创新体系的构建[J].建筑经济, 2003(11):18—22. Lin Xiaodan,Chen Song.Building the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nstuctrion Industry[D]. 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2002. System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Construction Economy,2003(11):18—22. [7] 孟祥红.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测度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 津:天津大学,2004. Meng Xianghong.The Theory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Fu Jiaji.Study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8. 唐五湘.创新论[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9. Measure[D].Tinjian:Tianjin University,2004. (上接第129页) 通过对影响直通运输是否宜于推行的各因素进行 分类和分层次分析,利用模糊综合判断法将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得到是否对企业 实施直通运输的决策依据。通过将计算结果和实际案 Integration of Railway Special Lines[J].Railway Transport and Economy,2011(1):22—26・ [5]胡宝清・模糊数学基础理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模糊综合判断法符合实际 Ba .n:: 。 决策的需要。 [6]谢季坚,.M舳瑚 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 其应用[M].武汉:华 参考文献: [1]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出版社,2000.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Xie Jijin,Liau Chengping.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Fuzzy Mathmatic[M].Wuhan:Press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 Xu Guozhi.Research of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hanghai:Shanghai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Press,2000. [7] 谷永磊,魏庆朝,李力军.铁路接轨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 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6(9):82—86. Gu Yongiei,Wei Qingchao,Li Lijun.Research on Fuzzy [2]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 大学出版社,2004. SyntheticEvaluation ofRailwayRail Joint Schemes『J].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06(9):82—86. Li Shiyong.Engineering Fuzzy Mathmatic and it’S Application[M].Harbin:Press of Harbin Institude of Technology,2004.[8] 徐晋,梁冠民.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CNG加气站选址 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3):82—84. Xu Jin,Liang Guanmin.Based on Fuzzy Analytic [3] 王莹.路企直通运输组织流程再造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Wang Yig.Innvestigation of the Reconstuctrion of Direct— Hierarchy Process of CNG Fuefing Station Location Resrearch[J].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2011(3):82—84. connection Transportation Press『D]. Chengd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10. [9]史袜馨,张丹松.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商选择模型研究[J].物流科技,20o6(9):5—8. [4] 王德占,李雪飞,郎茂祥.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铁路专用线 优化整合中的应[J].铁路运输与经济,2011(1):22一 26. Wang Dezhan,Li Xuefei,Lang Maoxiang.Application of shi Yixin,Zhang Dansong・Research on the Choice Model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Service Company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J].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9):5—8・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0n on Ot,timization and (编辑 梅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