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肃省定西市首家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甘肃省定西市首家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甘肃省定西市首家家庭农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周转辉 蒲文忠

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4期

周转辉1,蒲文忠2

(1.通渭县农牧局,甘肃通渭 743300;2.通渭县国土资源局,甘肃通渭 743300)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是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经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一个新的尝试。本文根据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爱红农场的产生和发展实践,对当地如何发展现代家庭农场和农村经济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与思考;定西

2013年5月24日,“通渭县爱红农场”在通渭县工商局注册成功,并领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成为甘肃省定西市第一家由农业部门认定、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该农场的成功注册,意味着甘肃省定西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1 爱红家庭农场产生历程

孙爱红,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襄南乡东坪村农民,家庭人口3人,承包土地1.33hm2。多年以来,一直种植冬小麦等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一家人的生活基本上靠外出打工的收入支撑着。

2007、2008年他在自家承包地里试种了几亩全膜玉米,长势良好,喜获丰收,其保墒增产的稳定性在2007年的旱灾和2008年的雹灾中得到了验证,这个“旱不跨,打不倒”的“铁秆”庄稼使他的心里萌发了扩大种植面积的念头。

2009年,在当时县乡包村干部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决定自己不再外出奔波,而是要把村里闲置的土地租来,靠种植玉米发家致富。于是租赁村里闲置的5.33hm2土地,全部种植了全膜玉米,当年收入3万元。

2010年,尝到甜头的他再次萌发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乡、乡把他作为种养大户对象来培养,落实了奖励优惠,从资金、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扶持,使他对种植全膜玉米的信心和胆量更大了。当年他以15~30元/667m2不等的价格,租赁本村16户农户新修的梯田地16.67hm2,全部种植了全膜玉米,纯收入8.7万元。

从此,他的致富梦,一发不可收,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2013年种植全膜玉米53.33hm2,采用农业新技术种植,利用农业机械耕作,产量达到400t。同时建饲料青贮池、青贮玉米秸秆,引进良种牛和猪,发展养殖业,当年纯收入28万元。并在县农牧部门的指导下,成功注册了“通渭县爱红农场”,孙爱红也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2 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与经验

2.1 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

通过对爱红家庭农场的发展来看,其主要原因是家庭经营规模小,土地零碎分散,劳力、资金、技术投入不足、配置不合理。当地青壮年农民说“种地十亩八亩、不如打工半年舒服”。这既是对种地与打工两者效益的形象对比,又是对两者劳动强度的衡量概括。因此,农民要从土地上发家致富,必须因势利导,创新农村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生,正好成为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的积极尝试。

2.2 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农业循环发展的路子

走种养结合之路,延长产业链条,是成功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引发的变化,不仅解决了种的难题、而且带动了养的拓展。针对大量的玉米秸秆做燃料用不完,就地焚烧或撂之地头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现实问题,孙爱红购进了粉碎机,及时青贮发展养殖业,从种植大户到种养大户,最后发展成家庭农场。

2.3 家庭农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青壮劳动力严重匮乏,真正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都是“38、61、99”,大量的老、弱、病、残和妇女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村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凸现,而外出务工者又牵挂着家庭,不能安心工作。爱红家庭农场租赁了本村61户的土地,这61户把耕地租出去以后,青壮年劳力均安心出外打工,家里老人、妇女在农忙时还为孙爱红打工,既就近挣钱又不误自家的生产生活。如该村村民孙世福,把自己承包的32亩土地转包给孙爱红后,带着家人在跑运输,年纯收入8万元。当地农民只依靠自己承包的那几亩土地,显然收入少,于是许多农民不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土地上,而是更加主动和自愿地外出打工。这充分说明,家庭农场的出现,使得广大农民可以轻松解除对少量土地的依恋,而没有牵挂地去外地打工,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增长创业本领,进而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2.4 家庭农场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定居或弃农进企务工,从而产生不少无人耕种的空闲地。这些空闲地,为一些具有技术能力、经营头脑的农民,通过租赁和转包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把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生产,一方面把农民从繁重而低效的体力劳动中了出来,另一方面打破原先地埂,扩大了土地面积。孙爱红租赁当地耕地53.33hm2,创办家庭农场既解决了当地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又顺应了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可以使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挖掘土地增产增效潜力,使土地重新得到开发利用,而且带动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可见,农村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既得到租金、又挣得工资,是解决农村土地诸多现实问题的较好方法。

2.5 家庭农场是建立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

甘肃省定西市耕地大多属山地,地块小且分散,交通不便,先进的农业机械很少有“用武之地”,农业生产大多数依然是比较原始粗放的耕作方式。而且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在家种地的大多数为留守的老年人,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农业技术水平十分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决策能力、盈利能力有限,不利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农业机械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入。家庭农场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适度规模经营,集约化、标准化和商品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它既克服了传统农业的滞后思想,又凝聚了推进土地流转,生产经营,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是建立现代农业的较好形式。

3 发展家庭农场的几点思考

3.1 推进土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的确权颁证,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等机制,规范土地流转,以保护双方的权益。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要制定土地流转优惠,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培育各类产业大户,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进而通过它们集聚产业,集约土地,推动规模化经营,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下转第75页)土地流转,为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3.2 制定扶持

发展家庭农场,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等优惠,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家庭农场财政扶持。要优先安排国家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补贴等支农资金向家庭农场倾斜;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项目扶持,优先安排家庭农场承担实施。另一方面要加强家庭农场金融扶持。要以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为主体,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对家庭农场通过利用大型农机具、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给予贷款扶持。

3.3 培育职业农民

由于大多数农民人力资本水平低下,文化水平不高,只有加强对农民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广大农户发展家庭农场的信心和决心。要以农业种养大户的培植为切入点,积极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户、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农产品经纪人,农业服务组织骨干等的各类人员培训。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过程的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培养生产技能型、经营管理型、技术服务型和市场营销型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培育职业农民的质量。要引入培养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改善职业农民队伍的文化结构。

3.4 降低准入门槛

家庭农场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行业间应具有不同的内涵。现阶段,对家庭农场的准入条件要求不易过高,对贫困落后地区,应放宽调低家庭农场准入资格,对有智力、有体力、有实力的农业专业大户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规范、稳定发展,逐步向家庭农场转化。鼓励农民采取土地租赁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建立联合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组织模式,最终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达到高效率快速提升发展现代农业。

3.5 加强监督管理

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应对家庭农场加强监督管理,并且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只有对其检查监督,才能使国家的资金补助,物化补贴,真正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有效促进他们真抓实干,使家庭农场持续有效运转,实现预期目标。对取得成绩突出的家庭农场,采取制度激励,理想激励,目标激励,这样才能使他们有奔头,产生动力,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

3.6 健全服务体系

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和集约经营的水平受制于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采取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生产、综合防控、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家庭农场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家庭农场组建农业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其成为家庭农场连接市场的纽带。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提供良种、农机、植保,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等一体化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