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世界经济前景》读书报告
一、 报告内容概要
IMF在四月给出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将会继续下去,不会因日本大地震或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而脱离轨道,并对各国经济增长率做了预期。报告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将为4.5%,略低于2010年的5%;到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也仍将维持在 4.5%的水平上。“双速的”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仍旧十分稳固,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发展中经济体。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仅仅在2.5%的水平上,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却为6.5%的更高的水平上。根据该组织的预测,今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将为2.8%,到明年将小幅上升至2.9%;日本今年将为1.4%,明年将上升至2.1%;欧元区今年将为1.6%,明年将上升至1.8%;中国今年将为9.6%,明年将为9.5%。
早前对全球经济是否会第二次探底的担心已经是没有必要的,全球经济并没有显现,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就是,在发达国家存货周期和财政刺激引致的经济的初步复苏,基本上已经结束,接下来财政将由经济刺激转向了财政上的巩固期。而私人部门的需求将会成为经济复苏的接力棒。目前油价飞涨,大宗商品价格也是持续上涨超出预期,早前各国量化宽松的货币,使流动性过于充裕,加大了全球经济进入通货膨胀的担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有关商品价格上涨将导致20世纪70年代那样的滞胀的担忧情绪是没有必要的。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
(Stagflation),在经济学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与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地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通胀率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远高于目标水平,但我们认为这不会对经济增长造成重大的副作用。”该组织同时指出,日本地震给经济前景所带来的下行风险预计也将是有限的。从整体来看,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有所增强,原油供应中断将成为令人担心的一个因素。该组织预计,今年原油平均价格将达每桶107.16美元,明年将达每桶108美元,远高于2010年的每桶79.03美元。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是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首先,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2008年的经济危机留下的伤口还没完全痊愈,产出大大低于潜在的产出,并且这种状况还不知道还要持续很久一段时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尤其以美国来说,房地产市场仍然处于低谷,所以对房地产的投资不足缺乏的。然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伤口已经不再有大的影响,出口也得到缓慢复苏。比发达国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高的利率,新兴市场经济体家所面对的挑战,与发达经济体是完全不同的。面对缩小的产出差距和更高的资本流动如何避免经济过热。
总体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经济宏观经济议程保持大体不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紧促而已。IMF指出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发达国家必须获得财政巩固,为了这个目标,发达国家
应该更多的依靠外部需求。对称的,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需要更少的依靠外部需求,反而应该更多的依靠提高国内私人需求。IMF还指出为了调整全球经济这种不平衡的现象,新兴经济体对与之相关的发达经济体的货币升值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这种协调对于全球经济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在国家的水平上精心设计一种很好的机制,使之运行稳而不乱。
二、 简单评述
看完这份《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后,最大的感受是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体化的进程,尽管仍然存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与差距。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急切需要一个良好的协调机制,缓解全球经济失衡。但是是不是让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升值就一定是一条最好的途径呢?
就目前来看,使发展中国家货币升值,是可以缓解发达国家的巨额逆差,减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顺差。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势必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不良的影响。我认为应该首先完善全球金融体系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而且这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个经济体达到均衡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何况全球经济。升值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太过快升值,只能采取缓慢升值的,与此同时提高汇率的灵活性。
在这份报告中我最关心的大宗商品价格问题和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所引致的全球通货膨胀,将是今年最重要的问题。IMF指出,许多
新兴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是,要确保目前类似于经济繁荣的状况不要在未来一年里演变成经济过热。由于不断扩大的生产受到了产能约束,以及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了对工资上涨的压力,通胀压力可能会进一步累积。基金组织表示,目前的实际利率仍然很低,财政明显比金融危机前更宽松。根据其周期性和外部状况,各国应采取的适当行动有所不同。然而,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紧缩宏观经济。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需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帮助那些贫穷住户应对粮食价格的上涨。
这次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在2009年和2010年积极的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剩,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过热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就中国而言,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发展,导致房价飙升。国内食品价格也是节节攀升,CPI在2011年第一季度就突破5%。这些现象都显示出我国存在通货膨胀压力。由于经济刚刚复苏,不能马上收紧货币,所以对于而言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处境。
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入手,应对通货膨胀的问题。
一、 国内措施
必须坚决遏制地方的信用膨胀。地方不能拥有非债券融资的任何融资渠道。地方的变相融资行为应视同为行政违规,必须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行政责任。不压抑地方的预算外支出,就无法遏制总需求的非理性增长。立法禁止投机性资本进入普通
商品市场。对于通过操纵经济在商品市场牟取暴利的应严厉查处。对于非国营机构和个人囤积战略性物资者应处以重罪。必须使用强有力的措施熨平总需求的非理性波动。为过剩流动性提供出路。应将国内的过剩流动性导向生态治理、现代农业、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要使从紧的货币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货币的针对性,需要财政密切配合。财政要履行转移支付的职能,充分利用税费和补贴等财政转移支付工具,平衡利益分配,将发展重心导向生态治理、现代农业、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
二、 国外措施
不能继续对输出通缩和输入通胀进行鼓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可以使用环保等正当理由干预特定商品的进出口价格。应该利用巨额外汇储备建立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战略储备应包含现货和期货。大型国有企业,应以战略储备为基础,根据国家需要,在国际商品市场使用风险对冲工具实施价格干预。此外,由于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利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是较高的,2009 年年中以来,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净资本流动再次强劲恢复,尽管这次反弹的强劲程度更多反映在净资本流动的速度上,而不是在达到的水平上,所以还是要采取一定错防止热钱的涌入,使资本市场过热,已经增加本土货币被攻击的可能性。
近现代以来,尚且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有效“治理”本国通货膨胀,只是对应对当前的通胀不能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