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材科071 姓名: 胡倩倩 指导教师:李绍纯 下发日期 2011 年 01 月05 日 题 目 专 题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粉体的研究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粉体的研究 一、主要内容、任务及要求 本毕业论文要求完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粉体的相关试验研究,具体要求如下: 通过研究不同的反应条件(用水量、催化剂类型等)对SiO2粉体性能的影响,使学生掌握溶胶凝-胶法制备陶瓷粉体的过程及原理,并熟练进行配方设计与试验研究,掌握对陶瓷粉体各种性能进行测试的方法,从而具备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并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总结分析溶胶-凝胶过程中各类因素对陶瓷粉体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溶胶-凝胶法应用的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 毕业论文要求内容丰富且具有一定深度、文章条理清晰、标题及章节分明、文笔流畅、数据准确,分析透彻、图文并茂。通过撰写论文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把课堂理论与实践内容相结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工作作风,为毕业后工作和从事科研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毕业论文的综合训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系列相关的宏观与微观实验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按时完成指导教师交待的实验任务和理论分析任务,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技术参数 (一)研究意义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固体的方法。该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Ebelman发现正硅酸乙酯水解形成的SiO2呈玻璃状,随后Graham研究发现SiO2凝胶中的水可以被有机溶剂置换,此现象引起化学家注意。在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矿物学家、陶瓷学家、玻璃学家分别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相图研究中均质试样,低温下制备出透明PLZT陶瓷和Pyrex耐热玻璃。这阶段把胶体化学原理应用到制备无机材料获得初步成功,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该法在制备材料初期就进行控制,使均匀性可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级水平,进而认识到利用此法可对材料性能进行剪裁。溶胶凝胶法不仅可用于制备微粉。而且可用于制备薄膜、纤维、体材和复合材料。其优点如下:①高纯度粉料(特别是多组分粉料),制备过程中无需机械混合,不易引进杂质;②化学均匀性好,由于溶胶—凝胶过程中,溶胶由溶液制得,化合物在分子级水平混合,故胶粒内及胶粒间化学成分完全一致;③颗粒细,胶粒尺寸小于0.1μm;④该法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不溶性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含不产生沉淀的组分的溶液中,经溶胶凝化,不溶性组分可自然地固定在凝胶体系中;⑤掺杂分布均匀 可溶
性微量掺杂组分分布均匀,不会分离、偏析,比醇盐水解法优越:⑥合成温度低,成分容易控制。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用水量对SiO2粉体的结晶程度、形貌、粒径的影响; (2)催化剂类型对SiO2粉体的结晶程度、形貌、粒径的影响; (3)烧结温度对SiO2粉体的结晶程度、形貌、粒径的影响。 (三)主要测试内容: 主要测试SiO2粉体的晶粒尺寸、结晶度(XRD)以及形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性能。 三、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目录、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组成。 论文要求文理通顺,标题清晰,段落分明,字迹清楚,数据准确,图文并茂。论文应由题目(标题)、中英文摘要、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论文字数不少于25000字,计算机打印。字迹要工整、规范,不可潦草马虎、不可滥用误用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中文标点要准确,文稿内容要完整。有关表格、图例和照片的表达一定要规范化。图表必须要有序号和名称。列举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包括期刊、书籍、论文集;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应包括:序号、作者姓名、书籍或文章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章节与页码等;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文献资料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出,在论文中应用参考文献处,应注明该参考文献的序号。 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 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2011年3月1日 ~3月 31日 文献查阅、试验设计
2011年4月 1 日 ~ 5月31日 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2011年6月1日 ~ 6月 18日 论文写作 整理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2011年6月19日 ~ 6月 20 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院(系)意见: 院(系)负责人: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日期 教学院长签字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