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易错知识点总结

来源:保捱科技网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易错知识点总结

选择题

1、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对此我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答案: D A 【提示】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1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海洋为生物生长提供了最广阔的空间,人类在向海洋进军的过程中对海洋的索取越来越多。当人类的索取超过了海洋能够负载的限度时,海洋的渔业资源就开始逐渐萎缩,最终走向灭绝的结果。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渔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渔区产生了过量捕鱼的现象;过度捕捞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题干中的现象即为过度捕捞所致。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基本内涵是: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解答】

(1)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但对于海洋渔获量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

B.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和石油污染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不是影响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主要是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所致,符合题意。 故选D。

(2)捕捞上来的都是小鱼,说明捕捞次数过多,应实行季节性休渔,使鱼类繁殖生长。改革渔具,加密渔网,可增加渔获量,但捕捞的鱼会更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可促进海洋开发,但与渔业发展无太大关系。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可为鱼类制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但与捕捞到的都是小鱼无太大关系。 故选A。

2、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为不同年份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2

108国道废弃和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使得大熊猫栖息地有所恢复,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答案: A 【提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解答】

随着108国道废弃和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大熊猫的栖息地有所恢复,这反映了人类的发展也要考虑到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A正确;并没有很好的体现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以及阶段性原则等。 故选A。

3、下图反应的环境问题是

3

A.臭氧层空洞B.酸雨C.土地荒漠化D.全球变暖 答案: D 【提示】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图中漫画显示的是北极能和企鹅没有立足之地,反映因全球气候变暖而造成两极冰川融化的地理现象。所以选D.

4、目前我国不少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人类活动C.降水增多D.气温下降 答案: B 【提示】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措施

4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气候变化、降水增多、气温下降不会导致直接水资源质量下降,ACD不符合题意;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大量废弃物

,从而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导致不少地区水资源质量下降,B符合题意。故选B. 5、下图为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c为荒漠化严重区 C.b为酸雨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2)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 ②家庭炉灶燃煤 ③工业排放的废气

5

④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⑤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③⑤B.②③C.①④D.②⑤ 答案: C B 【提示】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森林、湿地等的问题成因及开发利用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解析:

(1)从图中各环境问题的具体分布可知:a主要分布在温带性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是草原分布区,应该为荒漠

化;b主要分布在西欧和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区域工业发达,酸雨问题突出;c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沿岸、亚洲

的横断山区,应该为森林破坏,这些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有,综上所述,ABD错误, 故选C。

(2)根据上题分析,b问题为酸雨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结合选项分析,酸性气体主要来自于

工业排放的废气和家庭炉灶燃煤释放出的酸性气体,②③正确;森林的砍伐、扬尘以及开采煤、石油、天然气不是产生酸雨的主

要原因,②③正确。故选B。 【解答】

6

此题暂无解答

6、2016年8月,支付宝公益板块正式推出蚂蚁森林,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的“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2019年4月22日,支付宝宣布蚂蚁森林用户数达5亿,5亿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区种下1亿棵真树,种树总面积近140万亩。如图为2019年3月甘肃民勤的航拍图,画面右下方是蚂蚁森林,左上方是甘肃民勤的荒漠化地区。为了提高树的成活率,种树人先要通过麦草压沙,做成一个个沙障,再在沙障中种梭梭、花棒、沙柳、柠条、樟子松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除了公交地铁出行、移动支付等常见的低碳行为之外,下列举措,也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①外卖点餐 ②开通社区纳凉点 ③电子化办公 ④E-mail,微信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与种植柠条、梭梭等灌木相比,“蚂蚁森林”种植胡杨、樟子松等乔木所需能量更多,原因是() A.装点风景更美B.生态价值更高C.经济价值更大D.所需水量更大

(3)蚂蚁森林项目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常见树种有柠条、梭梭树、沙棘、沙柳、花棒等。推测这些树种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是()

A.叶片细小,呈鳞片状B.叶片宽大,有气孔 C.根系不发达,埋藏浅D.板状根大,树根长

7

答案: B D A 【提示】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低碳行为。 (2)本题主要考查植被。

(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答】

(1)“外卖点餐”会增加包装垃圾的产生,在派送外卖的过程中,交通工具的尾气污染大气,①不属于低碳行为;开通社区纳凉点可减少家庭空调的使用量;电子化办公,E-mail、微信交流等可减少纸张的使用。②③④属于低碳行为。B正确。 故选B。

(2)与柠条、梭梭等灌木相比,胡杨、樟子松等乔木生长更加旺盛,叶片更茂盛,蒸腾作用更强,所需要消耗的水量更大,因此在“蚂蚁森林”种植胡杨、樟子松等乔木所需能量是柠条、梭梭等灌木的十多倍,需要“蚂蚁森林”参与者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让这些乔木生长,D对。 故选D。

(3)叶片细小,呈鳞片状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根系发达可使植物能吸收更多的水分,这样有助于植物适应

8

干旱的环境,故A正确。叶片宽大,有气孔;根系不发达,埋藏浅;板状根大,树根长等为高温多雨气候区植物的特征,故B、C、D错误。 故选A。

7、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

A.塔里木盆地B.内蒙古高原C.长江三角洲D.黄土高原 答案: A 【提示】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西气东输主体工程的起点位于塔里木盆地,𝐴对。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是途经地区,𝐵、𝐷错。长江三角洲是目的地之一,𝐶错。

8、协调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应持的环境观是() A.天命论B.人类中心论

C.地理环境决定论D.天人合一论 答案: D

9

【提示】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解析:

主要考查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解答】

天人合一论是指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