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报告
2007年第三期 2007年6月~2007年8月
总第35期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七年九月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目 录
1
执行概要...........................................................................................................................................................1 1.1 1.2 1.3 1.4 1.5 1.6 1.7 2 3
简介...........................................................................................................................................................1 植物调查...................................................................................................................................................1 观鸟...........................................................................................................................................................1 河口泥滩沉积物.......................................................................................................................................1 废物管理...................................................................................................................................................1 工地巡察...................................................................................................................................................2 投诉...........................................................................................................................................................2
工程概况...........................................................................................................................................................2 植物调查...........................................................................................................................................................2 3.1 3.2 3.3
调查方法...................................................................................................................................................2 调查结果...................................................................................................................................................3 审核...........................................................................................................................................................5
4 观鸟...................................................................................................................................................................9 4.1 4.2 4.3
观鸟方法...................................................................................................................................................9 观鸟结果...................................................................................................................................................9 审核.........................................................................................................................................................12
5 河口泥滩沉积物.............................................................................................................................................15 5.1 5.2 5.3 5.4 5.5 5.6 5.7
监测项目.................................................................................................................................................15 监测参数.................................................................................................................................................15 监测点位.................................................................................................................................................15 监测时段与频次.....................................................................................................................................16 监测方法.................................................................................................................................................17 监测结果.................................................................................................................................................17 审核.........................................................................................................................................................19
6 7
结论与建议.....................................................................................................................................................19 下个报告期工程施工与环境监察计划.........................................................................................................20 7.1 7.2
下个报告期工程施工计划.....................................................................................................................20 下个报告期环境监察计划.....................................................................................................................20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1 执行概要
1.1 简介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工程划分为三个合同段,合同C工程(简称IIIC工程)段位于A、B工程上游河段,下游与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B工程相连,上游至第三期第二阶段工程终点平原河口,河道中心轴线起止里程为11+800.000至13+558.733,河道长度1759m。合同C工程主要工程项目包括河道工程、堤防工程、重配工程、东深供水管线改建工程、沙石皮带设施重建工程和环境保护工程。受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委托,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组成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合同C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小组(以下简称环监小组),对工程的施工环境影响进行监察。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现处于维护期。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要求,环监小组继续在ⅢC工程区深港两侧对工程绿化恢复、景观、视觉、生态保护和河口沉积物进行监察。
本报告期环监小组鸟类专家在侧沿合同C工程段进行了鸟类观测。
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要求,IIIC工程维护期第一年的环境监察与审核任务每三个月报告一期。本报告期为2007年6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IIIC工程的环境监察与审核报告。
1.2 植物调查
本次植物调查时间自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截至调查日,ⅢC工程段的绿化种植工作基本完成。环监小组对IIIC工程绿化场地植被恢复及植物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ⅢC工程8个植被种植区(段)中有6个区(段)的场地植被覆盖度较高,均超过90%,所有调查指标%符合要求。各绿化场地调查统计结果为:堤顶及平台种植的草三项指标都达标,水蓼和直立墙爬墙虎覆盖率未达标;C04场地5项指标有3项未达标;C05场地5项指标有3项指标未达标;C06和C08场地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C07的覆盖率未达标。
1.3 观鸟
根据《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的规定,2007年6月24日和2007年8月26日为本报告期的鸟类调查日。2007年6月,共记录到25种237只,隶属7目、16科、21属,其中留鸟有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2.0%;夏候鸟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8.0%;2007年8月,共记录到28种281只,隶属6目、16科、24属,其中留鸟有26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3.0%;夏候鸟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
1.4 河口泥滩沉积物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现处于维护期,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许可证》及《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方案》,环监小组继续在深圳河河口开展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 本报告期环监小组于2007年6月18日在深圳河口泥滩沉积物各观测点进行了观测读数,由于SR1、SR2、SR3、SR4和 SR5五个管桩均遭人为破坏,需重新埋管,本次观测未能读取观测值。本报告期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颗粒分布7个监测点TOC(有机质)在3.03%~4.32%之间,平均值为3.47%、 砾在0.0%~31.6%之间,平均值为3.08%、砂在2.9%~24.2%之间,平均值为13.3%、粉砂在18.3%~49.4%之间,平均值为38.8%、粘土在25.8%~56.3%之间,平均值为44.8%。
1.5 废物管理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施工人员和机械已退场,工地未发现工程废料存放。现场主要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1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施工活动为植被养护和修整。
1.6 工地巡察
本报告期环监小组于2007年6月5日、9日、20日、25日29日和7月3日、10日、14日、24日、31日,以及8月7日、15日、20日、21日、22日、24日、26日、31日到ⅢC工地进行现场巡察,重点对工地植被恢复、生态保护和工地景观等进行了检查和督促。
本报告期环监小组于2007年6月18日对深圳河河口深港两侧泥滩沉积物各监察点进行了现场监察。 目前工地整体情况良好。
1.7 投诉
本报告期未接到任何有关IIIC工程环境影响的公众投诉。
2 工程概况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段轴线范围自桩号11+800.000至13+558.733,河道长度1759m。在合同C河段主体工程包括:1) 河道工程、2) 堤防工程、3) 东深供水管线改造工程、4) 重配工程、5) 环境保护工程。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现处于维护期,主要工作是植被恢复及养护,经雇主同意,从本报告期开始终止水质监察与审核工作。
3 植物调查
Ⅲ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目前维护期的主要工作是绿化恢复,包括植物的种植和维护。ⅢC工程段施工场地植被恢复场地包括深港两侧堤顶种植混凝土草皮、平台种植水蓼、直立墙立体绿化场地、C04、C05、C06、C07和C08场地。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要求,从2006年12月份开始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植物调查。本次调查时间自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环监小组对IIIC工程绿化场地植被恢复及植物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ⅢC工程段的绿化种植工作基本完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ⅢC工程8个植被种植区(段)中有6个区(段)的场地植被覆盖度较高,均超过90%,所有调查指标%符合要求。各绿化场地调查统计结果为:堤顶及平台种植的草三项指标都达标,水蓼和直立墙爬墙虎覆盖率未达标;C04场地5项指标有3项未达标;C05场地5项指标有3项指标未达标;C06和C08场地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C07的覆盖率未达标。大部分绿化区段的灌木、草本长势较好,但在C04和C05场地有部分乔、灌木长势不佳甚至死亡。爬墙虎由于尚处在生长期,在直立墙上的攀爬效果不佳。
3.1 调查方法
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要求,植被恢复效果调查内容为检查ⅢC工程植被恢复场地植被恢复效果及种植的草本植物及树木种类的生长情况。监察参数包括植物的物种鉴定、存活率(%)、种植密度(株/hm2)、植物高度(cm)和覆盖率(%)。其中草本植物监察参数为物种鉴定、存活率(%)和覆盖率(%),木本植物监察参数为物种鉴定、存活率(%)、种植密度(株/hm2)和植物高度(cm)。
根据IIIC工程施工布置及植被恢复情况,本次植物调查分7个区(段)进行:⑴堤顶混凝土草皮及平台水蓼;⑵直立墙立体绿化;⑶C04场地;⑷C05;⑸C06;⑹C07场地;⑺C08场地。根据IIIC工程植被恢复要求及植物种植特点,现场用量尺直接测量结合GPS定位,计算绿化场地面积。根据IIIC工程植被恢复设计图纸及现场植物种类与分布,对植物种类进行勘察,经过观测和测量,查阅相关植物物种鉴定手册鉴定物种。草本植物测量种植面积和存活植物面积(大面积草本植物采用样方推算方法,样方面积取1m×1m),计算存活率和覆盖率,并记录植株生长情况。乔木和灌木,采用现场普查、逐株核实的方法,通
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过直接测量计算种植数量,进行现场计数,记录植株数量和存活植株的数量;植物高度采用现场量度,用量尺直接对每株植物的自然高度进行度量,分别测量每株植物的高度,统计同种植物的高度,计算植物的存活率、种植密度和植物高度,并记录植株生长情况。植物的存活率(%)、种植密度(株/hm2)和覆盖率(%)按以下计算:
存活率(%)=存活植物量/调查植物种植量×100﹪ 种植密度(株/hm2)=存活植物株数/种植场地面积 覆盖率(%)=存活植物种植面积/种植场地面积×100﹪
3.2 调查结果
环监小组自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对IIIC工程各区(段)绿化场地及植被恢复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测量,各区段调查结果见表3-1~表3-8。
表3-1 ⅢC工程堤顶混凝土草皮及平台和直立墙植物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项 目
计划种植量
调查植物量
存活植物量
存活率 (%)
植物高度 (cm)
/
1、堤顶草 9030m2 9030m2 00 m2 98.6 2、平台水蓼 5330m2 5330m2 4420 m2 82.9 80~110 3、直立墙爬墙虎 8316株 8316株 8290株 99.7 50~65
表3-2 ⅢC工程C04绿化场地植物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植 物
计划种植量 (乔木:株; 灌草:m2)
调查种植量 (乔木:株;灌草:m2)
存活植物量 (乔木:株; 灌草:m2)
存活率(%)
植物高度 (cm)
1、榕树 175 175 173 98.9 250~280 2、垂柳 174 174 170 97.7 230~290 3、石柯 684 684 660 96.5 150~170 4、土密树 684 684 6、盐肤木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3
670 98.0 150~170 0
93.6
120~160
5、白楸 684 684 675 98.7 100~120
684
684
7、狗牙根 11544m2 11544m2 10400m2 90.1 /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表3-3 ⅢC工程C05绿化场地植物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植 物 1、柿树 2、朴树 3、豹皮樟 5、桃金娘
计划种植量 (乔木:株; 灌草:m2)
135 135 541 541
调查种植量 (乔木:株;灌草:m2)
135 135 541 541
存活植物量 (乔木:株; 灌草:m2)
131 133 535 530
存活率(%) 97.0 98.5 98.9 98.0
植物高度 (cm) 350~390 300~330 70~100 60~90
4、石斑木 541 541 6、土密树 541 541
525 97.0 100~160 520 96.1 150~160
7、狗牙根 9144m2 9144m2 8696m2 95.1 / 表3-4 ⅢC工程C06绿化场地植物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植 物
计划种植量
(乔木:株; 灌草:m2)
调查种植量 (乔木:株;灌草:m2)
存活植物量 (乔木:株; 灌草:m2)
存活率(%)
植物高度 (cm)
1、狗牙根 1620m2 1620m2 1550m2 95.7 /
表3-5 ⅢC工程C07绿化场地植物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植 物
计划种植量 (乔木:株; 灌草:m2)
调查种植量 (乔木:株;灌草:m2)
存活植物量 (乔木:株; 灌草:m2)
存活率(%)
植物高度 (cm)
1、芒刺野古草 2574m2 2574m2 1775m2 69.0 /
表3-6 ⅢC工程C08绿化场地植物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植 物
计划种植量
(乔木:株; 灌草:m2)
调查种植量 (乔木:株;灌草:m2)
存活植物量 (乔木:株; 灌草:m2)
存活率(%)
植物高度 (cm)
1、狗牙根 1980m2 1980m2 1930m2 97.5 /
表3-7 ⅢC工程各调查区(段)场地草本覆盖率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调查区(段) 堤顶混凝土草皮 平台水蓼 直立墙* C04
种植场地面积(㎡)
存活草本面积(㎡)
覆盖率(%)
9030 00 98.6 5330 11544
4420
82.9 2.5
7900 200**
10400 90.1 4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表3-7 ⅢC工程各调查区(段)场地草本覆盖率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调查区(段)
C05 C06 C07 C08
种植场地面积(㎡)
存活草本面积(㎡)
覆盖率(%)
9144 8696 95.1 1620 1550 95.7 2574 1775 69.0 1980 1930 97.5 注:*为立体墙面;**为调查的攀爬覆盖面。
表3-8 ⅢC工程各调查区(段)植物种植密度调查结果 调查日期:2007年8月20日至8月24日
调查区(段)
C04 C05 C06 C07 C08
种植场地面积(hm2)
1.1544 0.9144 0.1620 0.2574 0.1980
存活植物株数(株)
2988 2374 无乔、灌木 无乔、灌木
种植密度(株/hm2)
2588 2596 / /
无乔、灌木 / 3.3 审核
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和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工程合同C建造合同文件之《技术规范》规定,确定审核标准:乔木和灌木审核项目为物种(相符性)、存活率(%)、种植密度(株/hm2)和植物高度(m);草本植物审核项目为物种(相符性)、存活率(%)和覆盖率(%)。ⅢC工程绿化场地,草本植物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乔木和灌木成活率达到100﹪,植株自然高满足设计图纸要求,见表3-9;种植密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见表3-10。ⅢC工程各调查区(段)种植的植物种类要求见表3-11。
C04和C05绿化场地植物高度达标情况分别见表3-12和表3-13。
表3-9 ⅢC工程绿化场地植物高度要求 单位:cm
植被名称
自然高
植被名称
自然高
1、榕树 250~300 2、垂柳 200~300 3、石柯 150~200 4、土密树 150~200 5、白楸 200~250 6、盐肤木 250~300 7、柿树 350~450 8、豹皮樟 60~80 9、石斑木 250~300 10、桃金娘 50~60 11、爬墙虎 50~80长 12、朴树 300~350 13、水蓼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5
长不少于20cm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表3-10 ⅢC工程绿化场地植物种植密度要求
调查区(段)
C04 C05
表3-11 ⅢC工程绿化场地植物种植种类要求 调查 区段 堤顶 平台 C04 C05 C06 C07 C08
表3-12 ⅢC工程C04绿化场地植物高度达标情况统计表
植物名称
调查高度(cm)
标准高度(cm)
达标情况
+ + + + - -
1、草 1、水蓼 1、榕树 1、柿树 1、狗牙根 1、狗牙根
2、垂柳 2、朴树
3、石柯 3、豹皮樟
植 物 名 称
4、土密树 4、石斑木
5、白楸 5、桃金娘
6、盐肤木 6、土密树
7、狗牙根 7、狗牙根
种植场地面积(hm2)
1.1544
计划植物株数(株)
3085
要求种植密度 (株/hm2)
2672
0.9144 2434 2662 直立墙 1、爬墙虎
1、芒刺野古草
1、榕树 250~280 250~300 2、垂柳 230~290 200~300 3、石柯 150~170 150~200 4、土密树 150~170 150~200 5、白楸 100~120 200~250 6、盐肤木 120~160 250~300 注:“+”代表达标,“-”代表未达标
表3-13 ⅢC工程C05绿化场地植物高度达标情况统计表
植物名称
调查高度(cm)
标准高度(cm)
达标情况
+ + + - + +
1、柿树 350~390 350~450 2、朴树 300~330 300~350 3、豹皮樟 70~100 60~80 4、石斑木 100~160 250~300 5、桃金娘 60~90 50~60 6、土密树 150~160 150~200 注:“+”代表达标,“-”代表未达标
6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堤顶混凝土草皮、平台水蓼和直立墙
由表3-1,该场地堤顶、平台和直立墙种植的植物种类分别是草、水蓼和爬墙虎,对照表3-11,种植物种符合要求。根据表3-1,草、爬墙虎成活率超过90%,成活率较高。根据表3-7,混凝土草皮覆盖率为98.6%,满足草本植物覆盖率90%的要求,水蓼的覆盖率为82.9%,未达到草本植物覆盖率90%的要求。爬墙虎覆盖率为2.5%,由于爬墙虎还处于生长期,在直立墙面的攀爬效果还不明显。由表3-1对照表3-9,爬墙虎苗木高度符合要求。整个场地混凝土草皮长势较好,物种、存活率和覆盖率均达到要求;平台水蓼物种、覆盖率均达到要求,但是长势不好;爬墙虎苗木高度满足要求,但攀爬效果不佳,覆盖率未达标。
C04绿化场地
由表3-2,该场地植物种类为榕树、垂柳、石柯、土密树、白楸、盐肤木、狗牙根,对照表3-11,植物种植种类符合要求。根据表3-7,该场地草本植物的覆盖率为90.1%,超过90%,与2007年第二期相比(98.7%)有所下降,但符合规定要求。根据表3-2,该场地榕树、垂柳、石柯、土密树、白楸、盐肤木的存活率分别为98.9%、97.7%、96.5%、98.0%、98.7%、93.6%,所有乔灌木都未满足存活率达到100%的要求。由表3-8,该场地乔灌植物种植密度为2588株/hm2,对照表3-10(设计要求2672株/hm2),未完全满足植物种植密度的要求。根据表3-2对照表3-12,该场地有部分白楸和盐肤木的高度未达标,其它植物高度均符合要求。
C05绿化场地
由表3-3,该绿化场地植物种类为柿树、朴树、豹皮樟、石斑木、桃金娘、土密树、狗牙根,对照表3-11,植物种植种类符合要求。根据表3-7,该场地草本植物的覆盖率为95.1%,满足草本植物覆盖率大于90%的要求,但与2007年第二期相比(98.3%)有所下降。根据表3-3,柿树、朴树、豹皮樟、石斑木、桃金娘、土密树的存活率分别为97.0%、98.5%、98.9%、97.0%、98.0%、96.1%,所有乔灌木均未满足存活率达到100%的要求。由表3-8,该场地植物种植密度为株2596株/hm2,设计要求为2662株/hm2(见表3-10),目前仍未满足植物种植密度的要求。由表3-3对照表3-13,除石斑木外,其余植物高度均符合要求。
C06绿化场地
C06场地种植狗牙根1种植物,符合植物种植种类的要求,现场调查植物覆盖率为95.7%,与2007年第二期调查的结果(95.1%)相仿。满足草本植物覆盖率90%以上的要求。
C07绿化场地
C07场地种植芒刺野古草1种植物,符合植物种植种类的要求,但由于现场地形和持续雨水的原因,长时间的被雨水浸泡导致部分植被死亡,现场调查植物覆盖率为69.0%,未满足草本植物覆盖率90%以上的要求。
C08绿化场地
C08场地种植狗牙根1种植物,符合植物种植种类的要求,现场调查植物覆盖率为97.5%,与2007年第二期调查的结果(98.0%)略有降低,但还是满足草本植物覆盖率90%以上的要求。
表3-14 ⅢC工程植被恢复综合达标情况统计表 调查区(段)
达 标 情 况(达标率)*
物种鉴定 覆盖率(草本) 存活率(乔灌)种植密度植物高度
110% 92% 2.7% 100% 106%
100% 100% 100% 97% 98%
/ / / 97% 98%
/ / / 67% 83%
全场覆盖度(%)
堤顶混凝土草皮 100% 平台水蓼 C04 C05 C06
100% 100% 100% 100%
直立墙爬墙虎 100%
98.6 82.9 2.5 90.1 95.1 95.7
106% / /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7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表3-14 ⅢC工程植被恢复综合达标情况统计表 调查区(段)
C07 C08
达 标 情 况(达标率)*
物种鉴定 覆盖率(草本) 存活率(乔灌)种植密度植物高度100% 100%
77% 108%
/ /
/ /
/ /
全场覆盖度(%)
69.0 97.5
*注:达标率(%)=达标值/标准值×100%;基础数据采集截止日期为2007年8月24日。除草本覆盖率的标准值为90%外,其余调查指标的标准值均为100%
从表3-14分析,ⅢC工程8个植被种植区(段)中有6个区(段)的场地植被覆盖度较高,均超过90%,所有调查指标%符合要求。各绿化场地调查统计结果为:堤顶及平台种植的草三项指标都达标,水蓼和直立墙爬墙虎覆盖率未达标;C04场地5项指标有3项未达标;C05场地5项指标有3项指标未达标;C06和C08场地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C07的覆盖率未达标。
建议在下阶段植被养护期对绿化场地有裸露的地表实施补种;对杂草较多且较茂盛的绿化场地尽快清除杂草;对植被进行定期灌溉和养护;在台风多发季节,须对一些较大型的乔灌木进行有效的固定;对已经死亡的乔、灌木进行更换;对直立墙爬墙虎进行有效牵引,并加强灌溉和维护。下阶段ⅢC工程植被恢复及植物种植和维护中要解决的问题,见表3-15。
表3-15 ⅢC工程植被恢复及种植情况统计表
场地 堤顶
本期调查植被恢复及种植情况
物种鉴定 达标 物种鉴定 达标 物种鉴定
直立墙
达标 物种 鉴定 达标 物种 鉴定 达标 物种 鉴定 达标 物种 鉴定 达标
存活率
达标 种植 密度 未达标种植 密度 未达标种植 密度
未达标 种植 高度 未达标种植 高度 未达标种植 高度
覆盖率
存活率 达标 存活率 达标 存活率
覆盖率 达标 覆盖率 达标 覆盖率
建议下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做好植被养护
平台 补种水蓼,做好植被养护
对长势不好的爬墙虎进行更换,定期浇水、施肥,对未在直立墙面攀爬的植株进行牵引。
C04
1、部分死亡的植物尽快更换、补种;2、做好植物的养护工作。
未达标 存活率 未达标 存活率
达标 覆盖率达标 覆盖率
做好草本植物的养护工作。
C05
1、更换部分死亡的植物;2、做好植物的养护工作。
C06
达标 / / 达标 存活率
种植 密度
种植 高度
覆盖率
C07
达标 / / 未达标
1、更换部分死亡的植物;2、做好植物
的养护工作。
8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表3-15 ⅢC工程植被恢复及种植情况统计表
场地
物种 鉴定 达标
本期调查植被恢复及种植情况 存活率
种植 密度
种植 高度
覆盖率
建议下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C08 做好草本植物的养护工作。
达标 / / 达标
4 观鸟
4.1 观鸟方法
主要采用样线观鸟法,在合同IIIC工程段文锦渡上至平原河口段,长度约为1800米,沿深圳河固定的样线(样条)上,以匀速步行观察鸟类,往、返各一次。鸟类的野外鉴别采用10倍的望远镜直接观察。调查的有效距离为样带100米宽的范围。发现鸟类后,立即记录鸟类的名称及该物种的个体数量和生境,同时结合鸟类的鸣叫声辨别其种类和数量。2007年6月24日和2007年8月26日为本报告期的鸟类调查日,上午(9:30)在样带内步行观鸟调查,同日中午(11:00)再作一次步行调查。
4.2 观鸟结果
2007年6月24日记录的参数包括物种中文名称、学名(拉丁名)、英文名、相对数量和居留类型。本月鸟类调查记录见表4-1。
表4-1 鸟类样线观测记录表
观鸟日期:2007年6月24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
中文名
拉丁文名
英文名
数量(只)
居留类型
Ⅰ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Storks (1)鹭科 Ardedae 1 池鹭 2 白鹭 3 中白鹭 4 绿鹭
Ardeola bacchus Egretta garzetta Butorides striatus
Herons Chinese Pond-Heron Little Egret Little Green Heron Rails
White-breasted Waterben Pigeons Spot-necked Dove Cuckoos Common Coucal Swifts House Swift Kingfishers
20 25 1 1 6 1 10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夏候鸟
9
Egretta intermedia Intermediate Egret 2 留鸟
II 鹤形目 GRUIFORMES Cranes (2)秧鸡科 Rallidae 5 白胸苦恶鸟
Amaurornis phoenicurus
III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Pigeons (3)鸠鸽科 Columbidae 6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IV 杜鹃目 CUCULIFORMES Cuckoos (4)杜鹃科 Cuculidae 7 褐翅鸦鹃
Centropus sinensis
V 雨燕目 APODIFORMES Swifts (5)雨燕科 Apodidae 8 小白腰雨燕
Apus affinis
VI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Rollers (6)翠鸟科 Alcedinidae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表4-1 鸟类样线观测记录表
观鸟日期:2007年6月24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9 白胸翡翠
Halcyon smyrnensis
White-breasted Kingfisher Perching Birds Swallows House Swallow Wagtails White Wagtail Bulbuls
2 25 2
留鸟 夏候鸟 留鸟
VII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7)燕科 Hirundinidae 10 家燕 11 白鹡鸰 12 白头鹎 13 红耳鹎 14 白喉红臀鹎 15 棕背伯劳 16 黑领椋鸟 17 八哥 18 喜鹊 19 鹊鸲 20 乌鸫 21 黄腹鹪莺 22 暗绿绣眼鸟 23 白腰文鸟 24 斑文鸟 25 麻雀
Hirundo rustica Motacilla alba
(8)鹡鸰科 Motacilldae (9)鹎科 Pycnonotidae
15 留鸟 3 留鸟 3 1 2 20 2 5 5 5 10 30 40 0.83 1.15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Pycnonotus sinensis Chinese Bulbul Pycnonotus jocosus Red-whiskered Pycnonotus aurigaster Golden-vented Bulbul
Shrikes Black-headed Shrike Starlings Black-collared Starling Crested Myna Crows Common Magpie Thrushes Magpie Robin Warblers Yellow-bellied Hill Prinia White-Eyes Dark Green White-Eye Weavers White-eumped Munia Spotted Mannikin Tree Sparrow
Lanius schach Sturnus nigricollis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Pica pica
Copsychus saularis Turdus merula Prinia flaviventris Zosterops japonica Lonchura striata Lonchura punctulata Passer montanus 物种均匀度(J) 物种多样性指数(H) (10)伯劳科 Laniidae (11)椋鸟科 Sturnidae (12)鸦科 Corvidae (13)鸫科 Turdidae Blackbird 1 留鸟
(14)莺科 Sylviidae (15)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 (16)文鸟科 Ploceidae
2007年8月26日记录的参数包括物种中文名称、学名(拉丁名)、英文名、相对数量和居留类型。本
月鸟类调查记录见表4-2。
表4-2 鸟类样线观测记录表
观鸟日期:2007年8月26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
中文名
拉丁文名
英文名
数量(只)
居留类型
Ⅰ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Storks (1)鹭科 Ardedae 1 苍鹭 2 池鹭
10
1 30
留鸟 留鸟
Herons Grey Heron Chinese Pond-Heron
Ardea cinerea Ardeola bacchus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表4-2 鸟类样线观测记录表
观鸟日期:2007年8月26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3 白鹭 4 中白鹭 5 绿鹭 6 夜鹭
Egretta garzetta Butorides striatus Nycticorax nycticoax
Little Egret Little Green Heron Black-crowned Heron Hawks Red Kite Pigeons Spot-necked Dove Swifts Swifts House Swift Kingfishers Common Kingfisher White-breasted Kingfisher Swallows House Swallow Wagtails White Wagtail Bulbuls
30 2 1
留鸟 留鸟 留鸟
Egretta intermedia Intermediate Egret 2 留鸟
Ⅱ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Falcons (2)鹰科 Accipitridae 7 鸢
Milvus milvus
1 15 8 6 4 25 5
留鸟 留鸟 夏候鸟 留鸟 留鸟 夏候鸟 留鸟
III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Pigeons (3)鸠鸽科 Columbidae 8 珠颈斑鸠
Streptopelia chinensis
IV 雨燕目 APODIFORMES (4)雨燕科 Apodidae 9 小白腰雨燕
Apus affinis
V 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 Rollers (5)翠鸟科 Alcedinidae 10 翠鸟 11 白胸翡翠
Alcedo atthis Halcyon smyrnensis
VI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Perching Birds (6)燕科 Hirundinidae 12 家燕 13 白鹡鸰 14 白头鹎 15 红耳鹎 16 白喉红臀鹎 17 棕背伯劳 18 黑卷尾 19 黑领椋鸟 20 八哥 21 喜鹊 22 白颈鸦 23 鹊鸲 24 黄腹鹪莺 25 暗绿绣眼鸟
Hirundo rustica Motacilla alba
(7)鹡鸰科 Motacilldae (8)鹎科 Pycnonotidae
20 留鸟 5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留鸟
11
Pycnonotus sinensis Chinese Bulbul Pycnonotus jocosus Red-whiskered Shrikes Black-headed Shrike Drongos Black Drongo Starlings Black-collared Starling Crested Myna Crows Common Magpie Collared Crow Thrushes Magpie Robin Warblers Yellow-bellied Hill Prinia White-Eyes Dark Green White-Eye
Pycnonotus aurigaster Golden-vented Bulbul 5
2 5 3 10 4 2 5 5 10
Lanius schach Dicrurus macrocercus Sturnus nigricollis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Pica pica Corvus torquatus Copsychus saularis Prinia flaviventris Zosterops japonica
(9)伯劳科 Laniidae (10)卷尾科 Dicruridae (11)椋鸟科 Sturnidae (12)鸦科 Corvidae (13)鸫科 Turdidae (14)莺科 Sylviidae (15)绣眼鸟科 Zosteropidae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表4-2 鸟类样线观测记录表
观鸟日期:2007年8月26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16)文鸟科 Ploceidae 26 白腰文鸟 27 斑文鸟 28 麻雀
Lonchura striata Lonchura punctulata Passer montanus 物种均匀度(J) 物种多样性指数(H)
Weavers White-eumped Munia Spotted Mannikin Tree Sparrow
10 40 25 0.86 1.24
留鸟 留鸟 留鸟
4.3 审核
环监小组鸟类专家于2007年6月24日,对深圳河IIIC工程段进行了观鸟,共记录到25种237只,隶属7目、16科、21属,其中留鸟有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2.0%;夏候鸟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8.0%。IIIC工程段主体工程施工已结束,目前只有少量绿化工人在小范围内作业。原来河道两岸的草本、灌木和树木基本上已消失,两岸防堤已全部用石块砌成,新河岸的植被恢复工作正在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适应鸟类的聚集和栖息。原来水鸟聚集和栖息最多的地带平原河口,由于水位上涨泥滩面积减少,导致平原河口湿地的鸟类明显减少。
环监小组鸟类专家于2007年8月26日,对深圳河IIIC工程段进行了观鸟,共记录到28种281只,隶属6目、16科、24属,其中留鸟有26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3.0%;夏候鸟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本月IIIC工程段施工已结束,河道两岸的植被恢复工作正在进行,绿化恢复程度较好,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增加。原来水鸟聚集和栖息最多的地带平原河口,由于方面清除了平原河口的淤泥和水草,本次调查平原河口湿地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本报告中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其计算公式为:
H=−∑PilogPi
i=1
S
式中:
H为物种多样性指数;
Ρi为第i物种在全部样带中的比例; S为样带中的物种数。
并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均匀度:
J=H/logS
式中:
J为物种均匀程度; H和S含意同前。
根据观鸟资料计算,本报告期IIIC工程段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H)2007年6月为1.15、2007年8月为1.24,物种均匀度(J)2007年6月为0.83、2007年8月为0.86。
2007年6月(25种、237只)观鸟结果表明: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与2006年6月(19种、132只)相比,其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31.6%和79.5%。与2005年6月(25种,209只)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
2007年8月(28种、281只)观鸟结果表明: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与2006年8月(14种,132只)相比,其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一倍。与2005年8月(25种,295只)相比,其种类和数量
12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十分接近。
因此,可以说明IIIC工程段恢复期鸟类受环境的改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观察结果表明:环境和鸟类的恢复处于良好状态。
2007年6月观到水鸟有7种,即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绿鹭Butorides striatus、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白鹡鸰Motacilla alba,以上7种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20.8%。非水鸟有18种,占总数量的79.2%。主要优势种有5种(占总个体数量的5%以上),即家燕Hirundo rustic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以上5种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51.0%。
2007年8月观到水鸟有9种,即苍鹭Ardea cinerea、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绿鹭Butorides striatus、夜鹭Nycticorax nycticoax、翠鸟Alcedo atthis、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白鹡鸰Motacilla alba等,以上9种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28.8%。可以说明IIIC工程段恢复期,环境基本上适合水鸟的栖息,但要恢复到施工前的水鸟水平,还需要有一定的恢复时间。非水鸟有19种,占总个体数量的71.2%。主要优势种有5种(占总个体数量的5%以上),即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家燕Hirundo rustic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斑文鸟Lonchura punctulata,以上5种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49.0%。
基线调查阶段中观鸟共记录鸟类72种鸟类(丰富度),基线调查4月至9月观鸟物种是36种,其中观鸟种数在最高月为33种,样条面积上的预计鸟类数量是114.8只(多度)。对深圳河IIIC工程段6月份鸟类的观察,发现鸟类物种有19种,样条面积上的鸟类数量有132只,观鸟样条数为两条,平均样条面积上预计鸟类数量是66.0只(多度)。
2007年6月C段工地上鸟类优势种与基线调查的鸟类优势种频率比较见表4-3。
表4-3 6月份C段工地上鸟类优势种与基线调查鸟类优势种频率对比表
观鸟日期:2007年6月24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
中文名 1 池鹭 2 白鹭 3 珠颈斑鸠 4 家燕 5 白鹡鸰 6 红耳鹎 7 白头鹎 8 八哥 9 黑脸噪鹛 10 斑文鸟 11 麻雀
拉丁文名
Ardeola bacchus Egretta garzetta Streptopelia chinensis Hirundo rustica Motacilla alba Pycnonotus jocosus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Garrulax perspicillatus Lonchura punctulata Passer montanus 累计频率 tAOF
从表4-3对比表可以看出,6月对IIIC工程段观鸟与基线调查观鸟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对比有以下特点:
1. 优势种(频率5%以上)种数相同。基线调查和本月调查优势种都有为(频率达到5%)7种。 2. 优势种明显。优势种(7种)累计频率分别为56.0%和73.7%。这说明本月调查优势种比基线调查更
基线调查(tAOF)
本月调查(tAOF)
23% 8.4% 5% 10.5% 7% < < 10.5% 5% < 6% < < 8.4% 5% < < 12.7% < 16.9% 56% 114.8
73.7% 118.5
Pycnonotus sinensis 5% 6.3% 注:“tAOF”为总多度,即平均样条面积上鸟类数量。“<”小于5%。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13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为明显。
3.本月(6月)观鸟(25种)与上次观鸟(即2007年4月(20种))相比鸟类种数有了明显增加。 4.本月(6月)与2006年6月IIIC工程段观鸟结果相比,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2006年6月观到鸟类有19种,本月鸟类种数(25种)增加了6种。2006年6月观到鸟类个体数有132只,本月鸟类个体数237只,增加了79.5%。因此,IIIC工程段施工已完成,工程段正处于绿化恢复阶段,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明显,属于正常恢复的良好阶段。
5.本月(6月)与2005年6月IIIC工程段观鸟结果相比,鸟类的种类数相同,2005年6月观察鸟类有25种,数量为209只,本月鸟类种数也是25种。鸟类个体数比2005年6月增加了13.4%。因此,本月观鸟结果可以说明,现在鸟类种类和数量的恢复已经开始达到2005年6月工程前期阶段。由此可见,IIIC工程段鸟类的恢复向着良好的状态发展。
2007年8月观测的C段工地上鸟类优势种与基线调查的鸟类优势种频率比较见表4-4。
表4-4 8月份C段工地上鸟类优势种与基线调查鸟类优势种频率对比表
观鸟日期:2007年8月26日 天气状况:晴 调查人员:常弘、张国萍
中文名 1 池鹭 2 白鹭 3 珠颈斑鸠 4 家燕 5 白鹡鸰 6 红耳鹎 7 白头鹎 8 八哥 9 黑脸噪鹛 10 斑文鸟 11 麻雀
拉丁文名
Ardeola bacchus Egretta garzetta Streptopelia chinensis Hirundo rustica Motacilla alba Pycnonotus jocosus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Garrulax perspicillatus Lonchura punctulata Passer montanus 累计频率 tAOF
基线调查(tAOF)
本月调查(tAOF)
23% 10.7% 5% 10.7% 7% 5.3% < 8.9% 5% < 6% < < < 5% < < 14.2% < 8.9% 56% 114.8
65.8% 140.5
Pycnonotus sinensis 5% 7.1% 注:“tAOF”为总多度,即平均样条面积上鸟类数量。“<”小于5%。
从表4-4对比表可以看出,2007年8月对IIIC工程段观鸟与基线调查观鸟有一定的差异,二者对比有以下特点:
1. 优势种(频率5%以上)种数相同。基线调查和本月调查优势种都有为(频率达到5%)7种。 2. 优势种明显。优势种累计频率分别为56.0%和65.8%。基线调查的最明显的优势种是池鹭Ardeola bacchus和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这两种优势种累计频率为30%;本月调查的最大优势种是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麻雀Passer montanus,这3个优势种累计频率为35.6%。
3.本月(8月)与2006年8月IIIC工程段观鸟结果相比,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已明显增加,2006年8月观测到鸟类有14种,本月鸟类种数(28种)增加了14种,增加了一倍。2006年8月观到鸟类个体数有132只,本月鸟类个体数281只,增加了112.9%。IIIC工程段施工已完成,工程段原有的植被已基本上不存在,但新的绿化带恢复良好,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是明显的,也是环境恢复向着良好方向发展。
4.本月(8月)与2005年8月IIIC工程段观鸟结果相比,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上相同,2005年8月观察鸟类有25种,数量为295只,本月鸟类种数(28种)增加了12.0%,个体数量比2005年8月仅少
14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4.7%。2005年8月工程正处于前期阶段,保存着部分原始的植被状态,鸟类的群落数量较多属于正常现象。也是IIIC工程段施工后期可接受的范围内。但要恢复到施工前的鸟类状况,仍需要较长的时间。
总体来说,工地周边地带基本上没有水草、草地和零星的灌木丛,鸟类已没有合适的的栖息地,但是施工地段围网外侧(侧)有农田湿地和较高大的乔木、草灌木较多,主要是乌桕、水翁、朴树、榕树和血桐等,主要草本有鸭舌草、水茄、圣红蓟、马唐、辣蓼等,适宜鸟类的栖息和活动,使鸟类有了足够的隐蔽所。平原河口地带仍然保留着小面积的原始湿地,能满足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水鸟栖息。因此,深圳河IIIC工程段环境总体上对鸟类栖息不会产生影响。
建议承建商在施工过程中对现有为数不多的草本、灌丛和树木尽可能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管理,施工后期要注意河岸两侧的绿化。并对平原河口地带小面积的原始湿地重点给予保护,满足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水鸟栖息环境。
5 河口泥滩沉积物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现处于维护期,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许可证》及《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方案》,本报告期环监小组继续进行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工作。为保证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察资料数据的延续性,深圳河第三期工程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点布置与深圳河第二期工程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点布置相同。
5.1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河口泥滩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颗粒分布。
5.2 监测参数
泥滩沉积物沉积速率监测参数为沉积厚度,单位为cm/每季;沉积物颗粒分布监测参数为泥滩沉积物中有机质、砾、砂、粉砂和粘土的百分比。本监测方案泥滩各类沉积物及颗粒定义为:有机质为沉积物中所有含有机碳物质的总和,砾为沉积物中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占全重25-30%,砂为沉积物中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85%的颗粒物总和,粉砂为沉积物中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颗粒物,粘土为沉积物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物。
5.3 监测点位
为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合同C工程维护期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站(点)布置与治理深圳河第二期工程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站(点)布置基本保持一致。
在深圳河河口泥滩共设5个沉积速率观测站(SR1、SR2、SR3、SR4和SR5)和7个沉积物颗粒分布监测点(SR1、A1、A2、A3、SR3、SR4和SR5)。SR1位于深圳河河口外顶心滩上,A1、A2和A3位于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SR3、SR4及SR5位于米埔湿地。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速率和颗粒分布监测点坐标见表5-1,监测点位置见图5-1。
15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A3 SR2 A2 A1 SR1 SR4 SR5 SR3
注:SR1、SR3、SR4和SR5沉积物颗粒分布监测点与沉积速率观测点位置相同
图5-1 深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站(点)位置图
表5-1 深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站(点)坐标
站 位 SR1 SR2 A1 A2 A3 SR3 SR4 SR5
东 经 114 o 01.486' 114 o 00.111' 114 o 00.132' 114 o 00.126' 114 o 00.146' 114 o 00.117' 114 o 01.267' 114 o 01.800'
北 纬 22 o 30.380' 22 o 31.410' 22 o 31.499' 22 o 31.598' 22 o 31.677' 22 o 30.000' 22 o 30.300' 22 o 30.400'
5.4 监测时段与频次
5.4.1 监测时段
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许可证》要求,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在工程完工后维护期进行。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合同C工程进度安排,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河口沉积物监测时段自2007年1月1日开始至2008年12月31日结束,共2年。
16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5.4.2 监测频次
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合同C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补充说明》,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合同C工程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时段为工程完工后二年,监测频率为每三个月监测一次,共监测8次。具体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2007年4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2007年10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2008年4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2008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各监测1次,监测月份为每三个月监测时段的最后一个月份。
5.5 监测方法
5.5.1 河口泥滩沉积速率
工程完工后观测前,在各测点安装打牢固的PVC管(内套相同内径和长度的钢管固定),并露出地面1-2米,标划刻度,观测时进行读数。
在SR1和SR2观测站各布设3个管桩(A、B、C),在SR3、SR4和SR5各布设5个管桩(A、B、C、D、E),计算每测站各管桩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该测站泥滩沉积物的平均沉积厚度,根据沉积厚度计算沉积率(单位:cm/每季)。
5.5.2 泥滩颗粒分布
应用湿筛法,测定各监测站(点)泥滩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并筛分不同粒径的颗粒,计算各粒径颗粒的百分比。
在SR1及A1、A2和A3测站各取3个采样点(A0、B0、C0),在SR3、SR4和SR5测站各取5个采样点(A0、B0、C0、D0、E0),计算每测站各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机质和不同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并计算其算术平均值,为该测站泥滩沉积物有机质和不同粒径颗粒的百分比(单位:%)
5.6 监测结果
5.6.1 沉积速率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现处于维护期,根据《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及《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方案》,本报告期环监小组于2007年6月18日在深圳河口泥滩沉积物各观测点进行了观测读数,由于SR1、SR2、SR3、SR4和 SR5五个管桩均遭人为破坏,需重新埋管,本次观测未能读取沉积厚度观测值。
5.6.2 沉积物颗粒分布
根据《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方案》的规定,环监小组于2007年6月18日在深圳河口深港两侧泥滩沉积物各监测点采集样本,对各监测点河口泥滩沉积物颗粒分布进行了监测,经实验室分析、计算、统计,结果见表5-2。
表5-2 2007年6月份深圳河河口沉积物颗粒分布监测结果
测 点
采样点 TOC(%)A0 B0
SR1
C0
3.68
0
4.00
45.30
50.70
3.40 3.30
砾(%) 砂(%)
0 0
4.90 9.60
粉砂(%) 粘土(%)44.0 34.10
51.0 56.30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17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表5-2 2007年6月份深圳河河口沉积物颗粒分布监测结果
测 点
采样点 TOC(%)平均值 A0 B0
A1
C0 平均值 A0 B0
A2
C0 平均值 A0 B0
A3
C0 平均值 A0 B0 C0
SR3
D0 E0 平均值 A0 B0 C0
SR4
D0 E0 平均值
SR5
A0 B0
3.65 3.57 3. 3.17 3.65
0 0 0 0 0
15.0 21.20 15.18 14.30 21.20
38.50 35.30 38.26 41.90 42.00
46.40 43.50 46.54 43.80 36.80
3.16 3.56 3.50 3.37 4.32 3.3
0 0 0 0 0 0
17.10 16.20 14.38 13.40 16.50 9.80
31.90 38.60 38.24 38.60 33.60 45.30
51.00 45.10 47.34 48.0 49.9 44.90
3.38 3.21 3.88 3.51 3.40
5.90 14.33 0 0 0
9.80 16.43 13.80 14.20 10.60
36.10 29.03 40.70 41.60 38.40
48.20 40.13 45.40 44.20 51.00
3.70 3.38 3.21 3.05
0 13.37 31.60 5.50
13.0 17.07 24.20 15.30
41.60 32.10 18.30 32.70
45.40 37.40 25.80 46.40
3.42 3.56 3.41 3.03
0 0 22.70 17.40
4.30 4.37 20.70 17.50
44.50 45.23 23.70 31.0
51.20 50.43 32.80 34.0
3.39 3.73 3.52
砾(%) 砂(%)
0 0 0
6.17 2.90 5.90
粉砂(%) 粘土(%)41.13 45.20 46.00
52.67 52.0 48.10
18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2007年 第三期
表5-2 2007年6月份深圳河河口沉积物颗粒分布监测结果
测 点
采样点 TOC(%)C0 D0 E0 平均值
平均值
3.55 3.28 3.60 3.45 3.47
砾(%) 砂(%)
0 0 0 0 3.08
20.60 10.40 12.70 15.84 13.3
粉砂(%) 粘土(%)45.30 43.70 49.40 44.46 38.8
34.10 45.90 38.0 39.72 44.8
5.7 审核
5.7.1 沉积速率
本报告期环监小组于2007年6月18日在深圳河口泥滩沉积物各观测点进行了观测读数,由于SR1、
SR2、SR3、SR4和 SR5五个管桩均遭人为破坏,需重新埋管,本次观测未能读取观测值,未能计算沉积速率。
5.7.2 沉积物颗粒分布
从表5-2可见,本报告期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颗粒分布,7个监测点TOC(有机质)在3.03%~4.32%之间,平均值为3.47%,同上季度平均值(3.47%)相比未发生变化;砾在0.0%~31.6%之间,平均值为3.08%,同上季度平均值(4.19%)相比下降了36%;砂在2.9%~24.2%之间,平均值为13.3%,同上季度平均值(16.48%)相比下降了23.9%;粉砂在18.3%~49.4%之间,平均值为38.8%,同上季度平均值(42.26%)相比下降了8.9%;粘土在25.8%~56.3%之间,平均值为44.8%,同上季度平均值(37.07%)相比上升了17.3%。
6 结论与建议
IIIC工程已于2006年11月30日完工,现处于维护期,本报告期IIIC工程主要是植被恢复及绿化植物的维护和修整。
本报告期IIIC施工地段出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基本上属于正常,也处在施工后期恢复阶段。2007年6月,共记录到25种237只,隶属7目、16科、21属,其中留鸟有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2.0%;夏候鸟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8.0%;2007年8月,共记录到28种281只,隶属6目、16科、24属,其中留鸟有26种,占总物种数量的93.0%;夏候鸟2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IIIC工程建设对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总体上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IIIC工程段生态恢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建议承建商加强植被恢复工程管理,做好绿化场地的清理和植物浇灌用水工作,水质应满足要求;选用的植物苗木规格应符合相关规定,要科学、有效地进行植物种植,恢复和改善工区生态环境。
IIIC工地施工面较大,对鸟类生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监小组建议承建商在工程进入维护期后,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要多为改善鸟类栖息和觅食的生态环境考虑。
环监小组将加强施工现场巡察和督促工作,对生态恢复及植物种植进行重点监察,随时提醒承建商做好工程维护期环境保护工作。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19
治理深圳河第三期第二阶段合同C工程
2007年 第三期 环境监察与审核月报
7 下个报告期工程施工与环境监察计划
7.1 下个报告期工程施工计划
1) 绿化工程;
2) 施工临时设施拆除,场地清理。
7.2 下个报告期环境监察计划
1)侧IIIC工程段鸟类观测; 2)IIIC工程段植被恢复调查; 3)深圳河河口泥滩沉积物监测; 4)IIIC工程段施工现场巡视监察;
5)《治理深圳河第三期工程环境监察与审核手册》规定的其它监察任务。
20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