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家属负担与干预策略 能,重返社会并最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社会技能训 导,签订看护管理协议,使他们明确监护责任及相关措施,定 练正在13益受到各国精神卫生工作者普遍关注。作为家属要 期对监护人考核,保证家庭看护管理期间,能按照培训内容 鼓励、支持病人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活动,参加 给予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照顾和管理,及时发现问 社区医疗站、日托培训中心等功能恢复训练,参加各种形式 题,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人出现逃跑、肇祸、肇事、危害社会 的社交活动、合理的体育运动和家务,在有机会的情况下,选 的情况,促进其全面康复。 择力所能及的工作,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精神病患者家属照料负担分析 社会因素在精神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护理中的 精神病患者家属出于家庭责任关心、呵护患者的同时, 影响已形成共识,因此应在社会上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 由于精神疾病的社会影响,自身也承受着心理、经济、社会等 积极开展卫生宣教,教育患者周围的人要尊重、关怀、理解患 方面的诸多压力。 者。 (一)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大 加强精神疾病的预防,促进精神健康,维护精神患者的 由于精神病患者家属缺乏对精神病的认识和受社会传 权利,为广大的精神病患者提供没有偏见和歧视的医疗服 统观念的影响,害怕患者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甚至否认精 务,消除社会偏见,以减轻精神患者及其家属的自卑心理,使 神病,且急于了解疾病的性质、有无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患者能够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对疾病治疗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同时又担心药物能否损害患 (三)完善社区精神病人社会保障机制 者的健康,害怕药物成瘾等,因此急需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 精神病人康复过程较长易于反复且受陈旧观念影响,特 防治。其次,由于部分精神病患者出院时存有残留症状或巩 别是因病人在社会上肇事肇祸时有发生,导致用人单位不愿 固治疗阶段病情复发而再次出现精神症状,如攻击性行为、 接收康复后的精神病患者,致使他们寻找工作较为困难,许 言语兴奋幻觉、妄想、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使家庭成员在 多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特别是精力和经济双重压力会造成因 与其朝夕相处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障碍。多数研究 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无力对其控制,从而成为社会 结果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伴有 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当给予贫困精神病人适当经济补贴和 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敏感等心身不健康状态,不仅影响家属 各方面的照顾。例如,国家提出普及医保覆盖面、建立社会保 自身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治疗。 障系统是一个福音,通过各项措施帮助他们建立信心维持治 (二)患者家属社会支持差 疗,减少复发,为精神病人家庭管理提供有力保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 (四)强化精神卫生专业社会工作体系建设 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 精神疾病的形成常与社会问题相关,又对社会产生巨大 帮助和支援,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 的影响,需要社会工作者协助预防、治疗与康复。当前精神疾 “可利用的外部资源”。Angermeyer等研究发现,由于社会对 病的治疗和处理,主要关注专业医院治疗,对于患者所处环 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歧视,人们不愿与精神病患者及家庭 境改善等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够完善和需要完整的地方,社 有过多的联系,又因照顾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照顾患者 工的协助就能很好的填补这个空缺。为此,应提高精神卫生 以及连带病耻感,主动参加各种活动下降,与人群交流减少, 社工的专业化水平,加强精神卫生社工的制度化建设,完善 得到的社会支持也随之减少。 精神卫生社工的外部环境,使精神病患者在回归社会前做好 (三)患者家属经济负担重 再社会化,对促进病人的心理康复、社会康复,使病人顺利回 多数精神病患者工作(劳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工作能 归社会,扮演正常的社会角色有着重要意义。 力,无法获得收人,加之他们需长期服药治疗或疾病复发再 [参考文献] 治疗,以及病人的破坏性行为对家庭用具和设施的损坏,均 [1]彭林珍,罗家洪,毛勇等.精神症患者生命质量 需经济投入,致使家庭成员难以承受其经济负担。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7). 四、精神病患者家属负担消减的干预策略讨论 【2】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规范完善责任监护 1998. 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家庭管理对精神病防治的重要 [3]Angermeyer M C,Matschinger H.Public attitudes to 性,由单纯重视精神病人的治疗拓展到重视精神疾病的预 peoplewith depression:have there been any changes over the 防,制定精神卫生法规,从财政上予以支持,为病人指定 lastdecade[J].J Affect Disord,2004,83(2):177—182. 有效监护人,设立监护人专项补贴,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指 [责任编辑:邵猷芬]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