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根据卡南尔和斯温纳(Canale and Swain )的论述,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 A.语汇能力 B.词汇能力 C.语言能力 D.策略能力 Key: D (pp. 75)
2 .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认为,人在说话的时候同时施行着以言述事、以言成
事和 三种行为。 A.以言做事 B.价值判断 C.表情达意 D.发出指令 Key: A (pp. 77)
3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微观功能包括工具功能、个人功能、启发功能、想象功
能、信息功能和 及。 A.策略功能、思维功能 B.相互关系功能、规章功能 C.篇章功能、人际功能 D.思维功能、篇章功能 Key: B (pp. 74)
4 . 一些学者从社会交际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 和 的理论。
A.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 B.语言使用和交际能力 C.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 D.语言使用者和语言能力 Key: C (pp. 75)
5 .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包括:懂的形式上的可能、能判断语言形式的可行性、
和。
A.能在交际中得体地使用; B.拥有社会语言能力; 知道某些话语能否实际说出来 拥有语篇能力 C.拥有策略能力; D.拥有策略能力; 拥有篇章能力; 拥有社会语言能力;
Key: A (pp. 75)
6 .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的理论中,可以验证,可以是真实或错误的陈述的句
子 类型是。 A.行为句 B.叙述句 C.受约句 D.指令句 Key: B (pp. 77)
7 .意念大纲的诞生和 理论有密切关系.
A.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 B.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C.韩礼德的功能学派 Key: B (pp. 78)
D.卡南尔和斯温纳的理论
8 .外语学习理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探究外语学习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研究, 另一种是。
A.从语言本身结构的研究; B.从社会属性方面的研究; C.跟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
D.不同类型学习者学习特殊性和规律性的研究; Key: D (pp. 78)
9 .华生提出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是。
A.刺激 ---- 反应 B.输入 ---- 反应 C.刺激一一理解一一反应 D.输入一一理解一一反应 Key: A (pp. 79)
10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所有学习,不论是言语还是非言语学习,都要经过一 个 过程。 A.接触刺激 B.做出反应 C.习惯形成 D.反复模仿 Key: C (pp. 80)
11 .克拉申解释二语习得学习理论的理论被称为。
A.监察模式 B.生成模式 C.普遍语法 D.语言输出假设 Key: A (pp. 81)
12 .乔姆斯基认为,使得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力。
A.语言结构 B.大量输入 C.普遍语法 D.监察模式 Key: C(pp. 80)
13 .乔姆斯基认为,母语习得过程是。
A.普遍语法一一语言输入一一特定语言语法; B.语言输入一一普遍语法一一特定语言语法; C.特定语言语法一一语言输入一一普遍语法; D.特定语言语法一一普遍语法一一语言输入; Key: B (pp. 81)
14 .克拉申的监察模式由习得和学得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察假设、 和 构成。
A.输入假设、输出假设 C.输入假设、中介语假设 Key: D (pp. 81)
B.输入假设、普遍语法假设 D.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
15 .克拉申认为,外语学习有
A.习得、理解 C.输入、学得 Key: D (pp. 81)
和 两种形式。 B.习得、输出 D.习得、学得
16 .根据习得和学得假设,是一种自然的方式,它不被觉察,通过对语 言的理解和运用,自然获得语言使用能力。 A.学得 B.语言输入 C.习得 D.语言输出 Key: C (pp. 81)
17 .根据习得和学得理论,是有意识的过程。
A.语言习得 B.语言学得 C.语言输入 D.语言输出 Key: B (pp. 81)
18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得是学习 的过程。
A.语言规则 B.语法 C.语言意义 D.语言形式 Key: A (pp. 81)
19 .根据习得和学得假设,最后能达到弄懂语言知识,并把语言规则进行表述的 二语习得途径是。 A.习得 B.输入 C.学得 D.刺激 Key: C (pp. 81)
20 .克拉申提出 来说明习得语言规则是有一定次序的。
A.自然顺序假设 B.习得和学得假设 C.语言输入假设 D.监察假设 Key: A (pp. 82)
21 .克拉申经常引用的词素习得顺序中,先于。
A.规则动词过去时变化、不规则动词过去时变化; B.不规则动词过去时变化、规则动词过去时变化; Key: B (pp. 82)
22 .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提到,要使人们可以习得语言,输入发人语言必须符 合以下要求:足够的量、和。 A.可理解的、i+1水平的 B.超出理解范围、i-1水平的 C.超出理解范围、i+1水平的 D.可理解的、i-1水平的
Key: A (pp. 82)
23 .克拉申认为,练习对习得来说是没有帮助的。
A.听 C.读
Key: B (pp. 82)
B.说 D.记
24 .克拉申的监察假设认为,起监察作用。
A.有意识的学得 B.无意识的习得 C.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D.大量的语言输入 Key: A (pp. 83)
25 .克拉申的监察假设认为,监察作用只有具备一下三个条件才能发挥:充裕的 时间、、。
A.大量的输入、懂得规则 B. i+1水平的语言输入、可理解的语
言输入
C.无意识的习得、学得 D.集中注意力、懂得规则 Key: D (pp. 83)
26 .克拉申提出的,用来说明心理或感情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的假设是 A.习得和学得假设 C.语言输入假设 Key: B (pp. 83)
B.情感过滤假设 D.监察假设
27 .克拉申在其情感过滤假设中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心理或情感因素包括一个 人的动机 和。
A.兴趣、忧虑程度 B.兴趣、能力 C.能力、忧虑程度 D.信心、忧虑程度 Key: D (pp. 83)
28 .对克拉申的监察模式,斯温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就是。
A.语言输出假设 B.语言输入假设 C.言语行为理论 D.普遍语法 Key: A (pp. 85)
30.斯温纳的“浸泡式”教学实验说明。
A.语言输入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B.语言输入过程中,输入的语言材料应该是可理解的;
C.外语学习中,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意义重大; D.人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 Key: C(pp. 85)
31.斯温纳认为,语言输出有三个功能:一是促进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 二是,三是提供学习者有意识反思的功能。 A.使语言学习者懂得语言形式上的可能;
B.使语言学习者能在交际中得体的使用语言;
C.使得语言学习者获得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 D.学习者检验自己提出的假设的功能; Key: D (pp. 85)
32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输出活动为语言学习者实践自己的假设、提 供机会。
A.习得第二外语 B.检验自己的假设 C.掌握语言规则 D.有意识地反思 Key: B (pp. 86)
33 .根据斯温纳的理论,从认知的角度看,对二语或外语的习得都是极 其重要的。
A.语言输出 B.语言输入 C.低程度的忧虑 D.强的学习动机 Key: A (pp. 86)
34 .根据斯温纳语言输出理论的启示,在教学活动中,以下哪种活动的设计对学 生的英语学习有帮助。 A.听英文歌 B.读课文 C.看英文视频 D.小组英文讨论 Key: D (pp. 86)
35 .科德和理查兹认为,外语学习是 的过程。
A.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践和检验 B.接受刺激做出反应最后形成习惯 C.将目标语的规则内化 D.激活自身语言习得机制 Key: C (pp. 87)
36 .科德认为,学习者有表达意图,但是未掌握表达这种意图的方式,由此所犯 的错误称为。
A.系统前的语言错误 B.系统的语言错误 C.系统后的语言错误 D.中介语使用错误 Key: A (pp. 87)
37 .利特尔伍德的技能学习模式认为,语言做事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既有 的一面,也有 的一面。 A.能力、实践 B.假设、实践 C.输入、产出 D.认知、行为 Key: D (pp. 88)
38 .利特尔伍德的技能学习模式认为,语言做事技能的认知方面是指。
A.使语言学习者懂得语言形式上的可能; B.使语言学习者能在交际中得体的使用语言;
C.使得语言学习者获得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 D.得体行为计划的内在化;
Key: D (pp. 88)
39 .就语言使用而言,利特尔伍德的“得体行为计划内在化”中,“计划”是指 A.语言系统 C.语言输出 Key: A (pp. 88)
B.学习计划 D.学习假设
40 .利特尔伍德认为,语言的使用具有层次性,最高层次是
A.交际目的 B.篇章能力 C.语法能力 D.策略能力 Key: A (pp. 88)
第五章
1 .人们发现难以建立一种普适的教学法之后,开始关注
A.语言本身 B.学法 C.教与学的关系 D.语言用法 Key: B (pp. 103)
2 .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策略、 A.情感策略、交际策略 C.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Key: C (pp. 112)
B.交际策略、联想策略 D.迁移策略、资源策略
3.奥斯科特将学习策略分为一 和。
A.元认知策略、社会策略 B.记忆策略、认知策略 C.情感策略、补偿策略 D.直接策略、间接策略 Key: D (pp. 107)
4 .课标中所提及的策略实际上便是奥玛利和钱莫特以及奥斯科特所指的 A.元认知策略 C.间接策略 Key: A (pp. 112)
B.补偿策略 D.归类策略
5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输出活动为语言学习者实践自己的假设、提 供机会。
A.习得第二外语 C.掌握语言规则 Key: B (pp. 86)
B.检验自己的假设 D.有意识地反思
6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小学外语运动实验说明,小学外语学习,年
纪大一点的学生 _______
B.略有优势、效率较高 A.略有优势、效率较低
D.有绝对优势、效率不高 C.没有优势、效率更高
Key: B (pp. 114)
7 .动机越强,学习效果。
A.越好
C.无明显相关关系 Key: A (pp. 116)
8 .语言学能指的是。
A.人们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C.人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Key: A (pp. 121)
B.越差 D.未论证
B.语言学习的效率 D.语言学习的欲望
9 .卡罗尔和萨庞语言学能测试包括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 和 A.归纳学习能力、记忆能力 C.语法能力、篇章能力 Key: A (pp. 117)
B.策略使用能力、交际能力
D.语言使用能力、语言学习能力
10 .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输出活动为语言学习者实践自己的假设、提 供机会。
A.习得第二外语 B.检验自己的假设 C.掌握语言规则 D.有意识地反思 Key: B (pp. 86)
11 .技能学习模式认为,语言做事技能的认知方面是指。
A.使语言学习者懂得语言形式上的可能;
B.使语言学习者能在交际中得体的使用语言;
C.使得语言学习者获得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 D.得体行为计划的内在化; Key: D (pp. 108)
12 .多恩耶把学习动机策略界定为。
A.促进个人为学习目的而努力的行为 C.提高学习者兴趣的策略
B.内在和外在动机
D.降低学习者忧虑的策略
Key: A (pp. 117)
13 .兰伯特和加德纳将学习动机分为。
A.工具型动机和结合型动机 B.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C.工具型动机和同化型动机 D.结合型动机和同化型动机 Key: A (pp. 116)
14 .临界期假设是指。
A.语言习得在某一时间过后变得更难B.语言学习在某一时间后更易 C.语言学习在一定时期内会自然和不 D.语言学有其时间性
费力发生
Key: C (pp. 114)
15 .策略是指。
A.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策略; B.为完成具体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C.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D.合理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Key: A (pp. 112-113)
16 .认知策略是指。
A.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策略; B.为完成具体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C.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D.合理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Key: B (pp. 112-113)
17 .资源策略是指。
A.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策略; B.为完成具体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C.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D.合理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Key: D (pp. 112-113)
18 .交际策略是指。
A.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策略; B.为完成具体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C.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 D.合理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Key: C (pp. 112-113)
19 .德西认为,内在动机的目的是。
A.从语言学习本身获得某种内在满足;
B.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策略; C.从外部获得回报;
D.合理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Key: A (pp. 117)
20 .德西认为,外在动机的目的是。
A.从语言学习本身获得某种内在满足;
B.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策略; C.从外部获得回报;
D.合理有效利用多种资源; Key: A (pp.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