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满分36分) 1.下列函数中,不是一次函数的是( ) A.y=x+4
B.y=x
C.y=2﹣3x
D.y=
2.对于函数y=﹣2x+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B.它的图象与x轴交点坐标为(0,1) C.它的图象必经过点(﹣1,3) D.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3.在函数y=A.x>0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B.x≥﹣5
C.x≥﹣5且 x≠0 D.x≥0 且 x≠0
4.函数y=5﹣2x,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 ) A.增大 C.不变
B.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5.李强同学去登山,先匀速登上山顶,原地休息一段时间后,又匀速下山,上山的速度小于下山的速度.在登山过程中,他行走的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6.若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k的值可以为( ) A.﹣2
B.﹣
C.0
D.2
7.电话卡上存有4元话费,通话时每分钟话费0.4元,则电话卡上的余额y(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是图中的( )
A. B. C. D.
8.小明同学利用“描点法”画某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列出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x y
… …
﹣2 4
﹣1 1
0 ﹣2
1 ﹣6
2 ﹣8
… …
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其中有一个函数值计算错误,这个错误的函数值是( ) A.2
B.1
C.﹣6
D.﹣8
9.已知一次函数y=﹣2x+1,当x≤0时,y的取值范围为( ) A.y≤1
B.y≥0
C.y≤0
D.y≥1
10.以下关于直线y=2x﹣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y=2x﹣4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4) B.坐标为(3,3)的点不在直线y=2x﹣4上 C.直线y=2x﹣4不经过第四象限
D.函数y=2x﹣4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11.甲、乙两地之间是一条直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赵明阳跑步从甲地往乙地,王浩月骑自行车从乙地往甲地,两人同时出发,王浩月先到达目的地,两人之间的距离s(km)与运动时间t(h)的函数关系大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人出发1小时后相遇 B.赵明阳跑步的速度为8km/h C.王浩月到达目的地时两人相距10km D.王浩月比赵明阳提前1.5h到目的地
12.小带和小路两个人开车从A城出发匀速行驶至B城.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小带和小路两人的车离开A城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A、B两城相距300千米;
②小路的车比小带的车晚出发1小时,却早到1小时; ③小路的车出发后2.5小时追上小带的车; ④当小带和小路的车相距50千米时,t=或t=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20分)
13.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是 .
14.已知y﹣2与x成正比例,且x=2时,y=﹣6.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15.某院观众的座位按下列方式设置,根据表格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排数(x) 座位数(y)
1 30
2 33
3 36
4 39
… …
则当x=8时,y= .
16.已知函数y=﹣3x+1的图象经过点A(﹣1,y1)、B(1,y2),则y1 y2(填“>”、“<”、“=”).
17.A、B两地相距2400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前往B地,同时乙从B地出发骑自行车前往
A地.乙到达A地后,休息了一会儿,原路原速返回到B地停止,甲到B地后也停止.在
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均保持各自的速度匀速运动.甲、乙两人相距的路程y(米)与甲出发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 .
三.解答题(共44分)
18.(10分)已知直线l1:y=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直线l2:y=﹣2x+b经过点B且与x轴交于点C.
(1)b= ;(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2)画出直线l2的图象; (3)求△ABC的面积.
19.(10分)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①y=x+3、②y=x﹣3、③y=﹣x+3④y=﹣x﹣3的图象,并找出每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共同特征.
20.(12分)小凡与小光从学校出发到距学校5千米的图书馆看书,途中小凡从路边超市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如图反应了他们俩人离开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分钟)的
关系,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l1和l2中, 描述小凡的运动过程; (2) 谁先出发,先出发了 分钟; (3) 先到达图书馆,先到了 分钟;
(4)当t= 分钟时,小凡与小光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相遇;
(5)小凡与小光从学校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千米/小时?(不包括中间停留的时间)
21.(12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2x+8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x正半轴上,且OA=OC.点P为线段AC(不含端点)上一动点,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线段OQ(见图2)
(1)分别求出点B、点C的坐标;
(2)如图2,连接AQ,求证:∠OAQ=45°;
(3)如图2,连接BQ,试求出当线段BQ取得最小值时点Q的坐标.
参
一.选择题
1. D.2. C.3. C.4. B.5. B.6. D.7. D.8. C.9. D.10. B.11. C.12. C. 二.填空题 13. x=2. 14. y=﹣4x+2. 15. 51. 16.>. 17. 24. 三.解答题
18.解:(1)当x=0时,y=x+2=2, ∴点B的坐标为(0,2). ∵直线l2:y=﹣2x+b经过点B, ∴b=2. 故答案为:2.
(2)由(1)可知直线l2的解析式为y=﹣2x+2. 当y=0时,﹣2x+2=0, 解得:x=1,
∴点C的坐标为(1,0).
连接BC,则直线BC即为直线l2,如图所示. (3)当y=0时,x+2=0, 解得:x=﹣4,
∴点A的坐标为(﹣4,0).
S△ABC=AC•OB,
=(OA+OC)•OB, =×(4+1)×2, =5.
19.解:列表:
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①和②图象互相平行,①和③图象与y轴交点相同,①和④图象与x轴交点相同,②和③图象与x轴交点相同,②和④图象与y轴交点相同,③和④图象互相平行. 20.解:(1)l1 (2)小凡,10 (3)小光,10 (4)34
(5)10千米/小时、7.5千米/小时. 21.解:(1)C(8,0). (2)∠OAQ=45°.
(3)点Q坐标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