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研究进展

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研究进展

来源:保捱科技网
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48期 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研究进展 吴灵潼。王强修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关键词] 内皮细胞;淋巴血管;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 R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6X(2008)48-0114-02 近年来动物实验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表达肿瘤淋巴管 中LYVE-1 mRNA水平,发现淋巴管生成既存在于正常乳腺 生成因子诱导肿瘤淋巴管生成,促进瘤细胞的淋巴管转 组织,亦存在于乳腺癌组织,且有淋巴转移者高于无淋巴转 移。现将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 移者。有人用LYVE-l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 为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靶向治疗及研究提供理伦依据。 组织中检测到淋巴管密度不同,认为瘤周淋巴管密度可作为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3) 预测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一项预后指标。目前,LY— VEGFR ̄又称FLT4,是一种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 VE-1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透 其配体VEGF-C、VEGF—D是肿瘤淋巴管生长的重要调节因 明质酸结合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迁移至局部组织,进而形成 子,特异地表达于成人淋巴管内皮细胞。在骨骼、脾、肝血 新的淋巴管。 窦、肾小球和内分泌腺的有孔毛细血管中亦可表达【1.2j。 4同源转录因子(Prox-1) Joukov等 研究认为,VEGFR ̄是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而 Prox.1是一种同源框架转录因子,与胚胎淋巴管芽生 Clarijs等 研究发现,在黑色素细胞良性病变中VEGFR ̄ 长、延伸及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改变密切相关。Prox.1在内 仅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当黑色素细胞恶变时,VEGFR4 皮细胞中仅特异性地表达于胚胎淋巴管及成人正常组织和 则能在新生毛细血管内皮表达,认为VEGFR-3在新生毛细 肿瘤内淋巴管,在非内皮细胞中可存在于晶状体、心脏、胰腺 血管内皮上诱导表达可能是肿瘤转移的标志之一。最新研 及神经系统。将小鼠体内的Pwx-1基因剔除后则导致淋巴 究发现,VEGFR ̄可表达于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的血管内皮 脉管系统完全缺乏,杂合子发展成乳糜性腹水,生后2—3 d 细胞,在早期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VEGFR-3的血 内死亡,缺乏Prox-1的婴儿亦常因淋巴管芽生和分化缺陷死 管表达逐渐下降,在正常成人组织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 亡。研究还发现,表达Prox一1的原始脉管向淋巴管系统分 上,但在肿瘤血管、视网膜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中亦可表 化,而不表达者则向血管分化。剔除Prox-1基因后,静脉内 达,故其特异性并不理想 。 皮无法向淋巴内皮定向分化,胚胎发育时以出芽方式自静脉 2 肾小球足突细胞膜聋白(Podoplanin) 内皮细胞生成淋巴管过程受阻,且所有内皮细胞均不表达 Podoplanin是在肾小球足突细胞首先证实的一种整合胞 VEGFR ̄或LYVE.1等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这表明Prox一1是 质胞膜黏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3×10’Da,起控制足细胞 淋巴管生成的基本因子 J。 形态作用。目前仅发现其表达于小淋巴管内皮和皮肤组织 5桥粒相关转膜糖蛋白(Desmoplakin) 中某些血管内皮细胞,故认为是较理想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 Desmopl ̄in是一种表达于细胞间连接处的桥粒蛋白, 志物。王艳等 以Podoplanin检测肺恶性肿瘤和炎性假瘤 又称桥粒相关跨膜蛋白,属于细胞骨架连接蛋白的血小板容 淋巴管生成情况,发现其表达限于单一内皮细胞层的薄壁淋 素家族成员。Desmoplakin仅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是一 巴管,与CD,。染色阳性血管数无关。但Podoplanin在淋巴内 种新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Ebata等”训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皮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Katharina等 研究发现,通过 和免疫电镜等比较了Desmoplakin、5,_核苷酸酶、层粘连蛋白 CD 和Podoplanin双重染色可区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 及第Ⅷ因子等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的 3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 差异性,结果显示,淋巴管内皮细胞可特异性表达Desmo- LYVE一1是CD 的同系物,被认为是淋巴管的一种特异 plakin,而5 .核苷酸酶在淋巴管和血管内皮均有表达。 性标志物,可能与透明质酸酶在淋巴管系统的降解有关。 6 D2_4O LYVE.1是含有322个氨基酸残基的膜蛋白,为淋巴管内皮 D2-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0 kD的能特 细胞透明质酸的受体,起到从组织中摄取透明质酸盐并转运 异性标记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的单克隆抗体。D2-40主 到淋巴液的作用。目前,LYVE一1的抗体已用于正常和肿瘤 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张娜等” 采用VGEF—C及 组织中淋巴管受体的定位,尽管在淋巴管内皮中染色相对特 其受体-3和D2-40对48例正常胃黏膜和53例胃癌组织进 异,但在正常肝血窦内皮细胞和正常肺组织血管中亦可见阳 行免疫组化染色以检测微淋巴管密度,结果发现,D2-40在 性表达 。Cunnick等用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了乳腺癌组织 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胃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与淋巴 l14 山东医药2008年第48卷第 墨期 结转移密切相关。认为单克隆抗体I)2-40是一个高度敏感 f3]Joukov V,Pajusola k,Kaipainen A,et a1.A novel vascular endo— 和特异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 thelila growthfactor,VEGF-C,is aligandforthe Fh4(VEGFR・3) 7其他淋巴内皮标志物 KDR(VEGF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J].EMBO J,1996,15 包括5 .核苷酸酶、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次级淋巴组织 (17):1751・1757. 趋化因子D6以及B一趋化因子受体等。目前对上述标志物 [4]Clarijs R,Scnalk州k L,Hofman UB,eta1.Induction ofvasolaar endothelial growth ̄ctor receptor・3 expression marker in human 尚缺乏严格的对比研究,其是否可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 cutanenusmelanoma[J].Cancer Res,2002,62(23):7059 7065. 性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Achen MG,Mann GB,Stacker SA.Targeting lymphangiogenesis 8问题与展望 to prevent tumour metastasis[J].BT J Cancer,2006,49(1O): 综上所述,尽管已发现数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 1355—1360. 物,但有些与血管内皮细胞有交叉反应,且有组织器官分布 [6]王艳,朱波.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肿 差异。因此,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应依据不同组织器官 瘤淋巴转移的关系[j].重庆医学杂志,2005.34(11):1664一 选择合适的淋巴管内皮特异标志物,方可达到检测淋巴管密 l666. 度的目的。 [7]Katharina S,Peter B,Verena G,et 1a.Prognostic value of lym—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一种较有前途的抗肿瘤方 phatic and blood vessel invasion in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法,其最大优点是不引起耐药性 J。随着VEGF-C、VEGF— lung[J].Am J Surg Patho,2005,29(3):324-328. D克隆成功,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不断发 [8]Prevo R,BaII卅i S.Mouse LYVE一1 is na endocytic receptor for 现,为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提供了较可靠的手段,其中淋 hylaumnan in lymphatic endothalium[J].J Bid Chem,2001,276 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对肿瘤生物学的研究具 (22):19420—19430. 有重要意义。随着对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9]刘蕾,阮政,王立新,等.淋巴管生成及其内皮标记物与瘤关 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杂志,2008,14(4):553354.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必将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方法之一。 [10]Ebata N,Nodasaka Y,Sawa Y,et 1a.Desmoplakin sa a speciifc [参考文献] marker of lymphatic vessels[J].Microvasc Rcs,2001,61(1):40— [1]王强修,阮永威,覃业军.现代乳腺疾病诊断病理学[M].jE京: 48.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154.160. i]张娜,潘彦璐,杨艳.等.胃癌组织中VEGF—C、VEGFR-3、D2-40 [2]Cao Y,Linden P,Farnebo J,et a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的表达[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8,15(2):135・138 factor e induces angiogenesis in vivo[J】.Proc Nail Acad Sci USA, (收稿日期:2008—10-07) 1998,95(24):14389—14394. ・经验交流・ 上颌骨巨大囊肿波及牙髓1例 杨长喜’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患者女,15岁,学生,因右面部隆起畸形1个月,于2002 14、15、l6、17牙根尖暴露于骨腔内,骨腔约有4o rnl。石碳酸 年12月入院。专科检查:颌面不对称,左颧颊部隆起明显。 烧灼骨腔,冲洗,牙根尖不予处理。填塞碘仿纱条,从鼻腔引 左侧上颌前庭饱满,扪颊侧牙槽骨部分缺如,呈囊性感,周围 出。术后病理为角化性囊肿。10 d抽取碘仿纱条。术后随 骨质呈乒乓样感。13牙未萌出,53牙滞留。上颌骨片示左 访,4 a后拍片示囊腔完全消失,上颌窦亦消失。所有牙齿颜 侧上颌骨巨大阴影区,边界清楚。13牙埋伏。阴影区前达 色、光泽正常,测牙髓活力正常,排列正常。拍片牙周膜恢复 11牙,后达17远中。53、14、l5、16、17牙根尖均受累,根尖 正常,53、14、15、16、17牙根尖已钙化。患者面型及牙颌功能 已部分吸收。术前诊断:上颌骨囊肿。因患者年纪小、对外 未受影响。 观及口腔功能要求高,故左上颌牙齿行根管治疗难度大。采 讨论:颌骨囊肿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剜除术和刮除术是 用保守治疗,术中单纯行囊肿刮除。手术经过:采用全身麻 最常用方法。本例上颌骨巨大囊肿采用非常规手术刮除,囊 醉,I】一17牙远中梯形切口,翻开黏骨膜瓣,见l2~16牙颊 腔完全消失,受累牙齿恢复正常,面型、口腔功能未受影响, 侧骨板部分缺如,余留部分破坏成蛋壳样。咬除颊侧骨板, 效果极佳。本例保守治疗成功的原因为: )患者年龄较小, 暴露囊肿,见囊肿巨大,前达11牙,后到17牙远中,内含13 髓腔粗大,血运较好,牙髓再生能力强;②根尖部吸收后,根 埋伏齿。完整剥离囊壁,拔除l3牙,保留乳牙53。见53、 尖孔粗大,有利牙髓的再生;③部分侧支根管也可能起到一 定作用。因此,今后类似病例可尝试应用保守手术治疗。 ・现工作于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8—10-07) l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