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学案)doc
水口坪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案
年级 班 科目 语 文 执笔 杨勇 审阅 赵福华 王 杰 审核 课 题 25、诗词五首 课 时 3课时 使用者 使用时间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诵读,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我们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 诗圣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课外自主学习 (一)背景介绍
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安史之乱。这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一场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杜甫西郊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下面我们就一起赏析一下这篇作品。
背诵默写,积累名句。 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 1 / 5
诗词五首(学案)doc
(二)文化常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 ,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名),代表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他与同时代的李白齐名,二人合称“李杜”。 (三)给加点字词注音。
①怒号( ) ②挂罥( ) ③塘坳( ) ④丧乱( )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 ) 2、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 ) ..3、下者飘转沉塘坳 (塘坳: ) 4、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 对面: ) .....5、公然抱茅入竹去 (竹: ) 6、唇焦口燥呼不得 (得: ) ..7、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 向: ) ....
8、雨脚如麻未断绝 (雨脚: ) 9、自经丧乱少睡眠 (丧乱: ) ....10、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彻: ) 1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 ) .....(五)翻译句子。
娇儿恶卧踏里裂。
译: (六)熟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诗可以分为四层。请每层用四个字概括其大意。
第一层(开头至“下者飘转沉塘坳”): 第二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至“归来倚杖自叹息”): 第三层(“俄顷风定云墨色”至“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四层(“安得广厦千万间”至结尾): 2、用诗中原句回答问题。
① 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
② 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
(七)自学疑难摘要 二、合作探究,教师适时指导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顺畅地朗读本诗(字音正确,停顿恰当),理解文意。
2 / 5
诗词五首(学案)doc
(二)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⑴、赏析第一层
① 作者是为什么“怒号”来描述秋风?“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②“飞”、“洒”、“挂 ”、“飘转”、“沉”等动词有什么好处?
⑵、赏析第二层
① 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②“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⑶、赏析第三层
① “布衾多年冷似铁” 中的“铁”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 “雨脚如麻未断绝” 中的“麻”字有何表达效果?
“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⑷、赏析第四层
①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② 怎样理解“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三、展示提升
(一)分组板书、讲解、展示各自内容。 (二)生为主、师为辅补充不当不足之处。
3 / 5
诗词五首(学案)doc
(三)总结并板书 四、反馈与检测 1、背诵全诗。
2、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按要求默写。
① 茅飞渡江洒江郊, , 。 ② 公然抱茅入竹去, , 。 ③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 ④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 ⑤ 呜呼!, , 。
附习作一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镜头一:那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秋风象魔鬼似得号叫着,虽不象寒风那样刺骨,但也足以让人浑身颤栗了。就在这一天,年老的杜甫辛辛苦苦盖起来的小茅草屋,被风刮得不象样子,屋顶上的茅草都被刮走了。他托着瘦弱的身体,到处去捡那些被吹走的野茅草。
但是村里的孩子比他抢先一步,抱着茅草跑进树林里。他只好上前去要:“好宝宝,把茅草还给我,爷爷给你们讲故事。”但那些孩子理也不理他,用眼瞟了他一下就跑了。气得老人浑身发抖,破口大嚷起来:“你们这帮小孩子,看我不找到你们家去——”,就这样累得他气喘吁吁,唇干舌燥,只好倚着那磨得很光滑的拐杖,暗自叹息着。 镜头二:到了傍晚十分,风将近停了下来,但是天空乌云密布。本来就很昏暗的天空就显得更阴森了,雨也从天上倾泻下来。杜甫的老妻对他说:“孩子有病了,也没钱买药,这被子冷得象铁,叫孩子怎么睡啊!”他看了看孩子,那瘦小的脸上显得异常苍白,额头上冒出豆大的冷汗。这时雨越下越大,床头上已经没有干得地方了。 他独自倚在床头,心里也不知有什么感觉,自言自语道:“唉,都是安史之乱,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真恨不得把安禄山、史思明一刀给劈了!什么时候到处都能建起高楼大厦,天下的穷苦老百姓不受风吹雨打。如果真有那一天,即使是只有我的房子破漏,受冻而死,我也甘心情愿!唉,可眼下如何是好——”。
4 / 5
诗词五首(学案)doc
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自主学习
(六)熟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夜雨湿屋 祈求广厦 2、①夜沾湿何由彻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合作探究 ⑴第一层
①“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②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⑵第二层
①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②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日子难过;二叹周围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⑶第三层
① “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② “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⑷第四层
①解释﹢这是本事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美好理想和殷切期望。
②解释﹢表达了舍己为人的广阔胸襟。 四、反馈与检测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达了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安居乐业的思想感情。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