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疫情应对有法 刘绍义 我国早在周代,就有疾疫的记载了。鲁庄 公二卜年(公元前674年)的夏天,“齐大灾”, 疫。此后,关于疾疫的记载不断增多,根据邓 者,含空邸第,为置医药。”I ̄]'-IL朝以后,这种 隔离,—直是一个制度, 南朝齐会要・民 门的病人隔离机构一六疾馆,以隔离收治患 这次“大灾”,按 公羊传 的解释,就是大 政 一L就说,萧齐时,太子长懋等人就设 了专 拓在 中围救荒史 上的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 病之人。当然,由于那时人们对疫情的认识不 深,对隔离制度有看法也是难免的。史I1晋时就 发生疾疫的次数分别是:周代1次,秦汉13次, 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o次,明 代64次,清代74次。从死亡的人数看,程度最为 严重的一次是金朝开兴元年(1232年),汴京大 有记载说当朝臣家染上时疫,只要有三人以上 被感染时,即使没有被染上的人,在百日之内 也不得入宫。这种有效的隔离方法却被那时的 人讥讽为“不仁”。 财政上,也会拨人 页资金用于购买 防疫药物。比如宋真宗景德 年,朝廷就拨付 各州五十贯钱川十购买防疫药物:宋仁宗时u义 把各州防疫的药钱增加到二百贯,以后这也成 疫,50日问,“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 葬者不再足数”( 金史・哀宗纪》)。古代疾疫 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可见一斑。 面对这么大的火难,古人是不是束手无 策,一点措施也没有呢?当然不是!尽管那时 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但人们还是千方百计地 采取各种各佯的办法,进行治疗和预防,杜绝 共卫生上F力气,清除疾疫生长的温床。如南 为一种制度一直延续。针对中人数众多等 容易发生瘟疫的地方,宋朝还派专使和医 防疫药物。京师和地方药局,都要配置防疾疫 的药物,以方便人们购买服用。 对已经患上疾疫的病人,也采取多种 疾疫的蔓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在公 博士在群众中宣传防疫知识,并要求按时服用 宋真德秀在泉州任职期间,看到泉州城内水 沟,“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夏之交,蒸为疠 疫”,乃作 肝沟告诸庙祝文 ,兴工清理沟 渠。 朱文公文集 里还记载了吴芾于乾道二年 (1166年)知隆兴府时,带领民众治理沟渠的 情况。“旧有豫章沟,比久湮塞,民病途潦。公 日:‘沟洫不通,气郁不泄,疫疠所由生也。’亟 命疏浚 民得爽垲以居。” -渠道加以救治。以宋朝为例,宋太宗时,京城发 生瘟疫,太宗就命选派良医—} 去诊视病人:高 宗时,临安发生瘟疫,高宗拿出柴胡制药,“救 活者甚众”:孝宗淳熙十四年,临安又一次发生 瘟疫,和剂局就制成防疫汤药,免费发放,救治 百姓。在资金的运用上,除了拨款外,宋政 府还提倡商人捐资救助和动员民间力 ,劝渝 富有人家施医舍药,多头齐下消灭疾疫。  ̄J:m在一样,_ 发现疫情,立即隔离。 汉书・平帝纪 :“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 2017-3《生命与灾害》13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