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界定
自主学习”在我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学习论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对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自主学习”问题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这表明它的重要性及其在理论界的广泛共识。因此,深化对它的研究,明确其内涵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自主学习,不同理论学派的看法不尽相同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㈠ 以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 的自我指导过程 ,是个体利用 内部言语主动调节 自己学习的过程。
㈡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㈢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 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以后,西方学者在综合上述几派观点的基础上,试图对 自主学习作出更为确切的界定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zimmerman的定义。他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参与者时 ,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 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 ,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基于这些观点,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 。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 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更宽泛地说来,所谓自主学习,又可称为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 习方法 、监控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自主学习的能力:即自主学习是 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2)自主学习的条件 :即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3)自主学习模式:即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在总体的宏观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的自主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