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作者:刘冬梅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10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使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课堂教学,因此,很多教师开始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在众多新的教学方法中,探究性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采用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对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探索为基础,采用小组合作和个人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借助实践掌握知识,获取经验。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观能 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1.激发兴趣,探究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2.设置情境,探究问题
要想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对抽象的事物不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兴趣,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探究问题,效果不仅不好,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而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了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能更轻松、愉快地探究问题。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和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也更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3.自主探究,思考
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和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充分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对语文教材通读的基础上,主动探讨有疑问的地方,并学会利用书籍、网络上的资源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与其他同学结成学习小组,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实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提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无所事事,而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探究情况,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学会探究。对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教师不应该给出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回答,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欣赏世界,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应在不挫伤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错误的根源,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真正具有思考的能力,才真正实现了自主探究。 4.自主质疑,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的最高阶段是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学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只是需要学生已掌握的一个或几个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学生经过主动思考与思维,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中的字词、句子或段落等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或自己探究,或和其他同学共同探究,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质疑和寻找答案。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太过肤浅,怕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而不敢提问,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并用实际行动来打消学生的这种思想。对于问题的答案,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当学生真正从问题中“钻出来”,才真的识破了迷津。通过自己质疑,自己寻找答案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实现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 5.肯定求异,留足时间
探究性学习所要求的效果是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真实发现和想法表达出来,以自己特有的视角看待问题,不能人云亦云。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耐心回答每一位学生的提问,正确对待乃至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提问,想方设法对小学生爱提问的天性加以保护,接受且允许学生对他人的观点或者结论大胆地说“不”,并且使学生运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不盲目随从、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思考的同学。同时,教师要留充足的感悟、朗读、讨论和思考的时间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响应时代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号召,将探究性学习尽快地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州东中心小学) 编辑 斛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