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童年,精彩绽放——红领巾小社团创建探究
发表时间:2020-06-29T06:58:32.66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总第341期 作者: 施静萍 陈素霞[导读] 我校最初创建社团,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辅导员岗位功能,让自己在队组织中更有作为。福建省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 362600
摘 要:红领巾社团是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是队员们锻炼自我、展示自我、获得成长的自主阵地。让学生“如沐春风,向阳生长”是我校创建红领巾小社团的组团理念,我们的红领巾小社团不仅仅是优秀队员的秀场,更是全体队员的乐园。 关键词:社团 活动课程 创新模式 成长 一、红领巾小社团创建的背景
红领巾小社团的创建,是切实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的需要。《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指出:大队辅导员主要职责之一是“开展大队各项活动”,其中,第三项活动就是“开展红领巾社团活动”。红领巾小社团是指在学校大队部和社区少工委指导、管理下,少先队员自发成立的各种主题的红领巾小社团,是队员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自觉建立起来的跨中队、小队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我校最初创建社团,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辅导员岗位功能,让自己在队组织中更有作为。 二、尝试探索少先队社团活动课程化
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社团活动走向课程化,对队员的主体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社团深度发展、学校的品牌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尝试少先队活动课程化的探索。 1.课程开发要有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
我们学校社团在实践中吸取和采纳了许多动态生成的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我们邀请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带给孩子全新的课堂感受。“家长课堂”的开设,不仅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活力,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同时, “家长课堂”架起了家校之间的桥梁,密切了家校联系,大大丰富了社团的内容,扩充了社团的活力。 2.课程的实施要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
学校已经将社团活动排进了学校的课程计划中,并且做到了“五定”: 一是定时间。 二是定地点。 三是定内容。 四是定计划。 五是定团员。
3.课程的实施要有优质师资力量保证
我们社团辅导员的配备做到了“两结合”,即“校内挖潜与校外聘任”相结合。我们在校内选配有特长的教师辅导书法、美术、英语、合唱等社团。同时,学校长期聘请非洲鼓、陶笛、纸织画(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足球、舞蹈等校外辅导老师,组建成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使学校社团活动提升了品位和层次。 4.课程实施要有评价的保障
社团活动的开展,优劣好坏无需量化考核,但是适度地给予一种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合作创造等表现上,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反映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社团的特征确定评价指标,尝试开展“星级成员”的评比活动,增强社团管理的科学性。学校层面可以通过优秀社团的评选和展示等活动,让队员们获得更多展示的机会,激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三、创新社团模式,让少先队活动课程更具生命力
我校的社团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目标,设置学科拓展、艺术修养、健体运动、科技启智、实践体验五大课程体系,共开设了28个社团小组。我们的社团活动已经纳入学校课程,已形成一门独具特色的少先队活动课程。 红领巾小社团创新发展是一个长期而丰富的课题,我们所有少先队辅导员只有以创新的思维和视角,把孩子的成长作为首要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能真正促进红领巾小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让队员们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素
质,培养兴趣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四、展示社团成果,引领少先队活动绽放光彩
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让队员们展示他们的成果。例如:评选“魅力红领巾小社团”,评选“红领巾小社团之星”,临时组建“少代会提案社团”、“少代会宣讲社团”等,并在每学期末举行社团成果汇报展示活动,为每一位队员创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从而激发队员们的积极性,培养队员的自信心。还可将队员们的优秀活动推出校园,鼓励他们参加县、市等各级的竞赛活动和评比,为他们加油助威,以提高小社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以说,红领巾社团是队员成才的摇篮,是队员实现梦想的地方!
社团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通过参加社团,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增强,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同时也让每个孩子树立了自信心,为今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不断思考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开设活动课程,真正发挥少先队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