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

论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

来源:保捱科技网
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4期(总第83期)2009年8月冉版 Journal ofNanchang College No.4(Sum 83) Aug.2009 论劳伦斯诗歌巾羽黑暗意识 王 芳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宜昌 ̄3002) 摘 要:劳伦斯的诗歌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爱情体验和哲性感受融入了诗歌创作 之中。本文旨在分析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探寻他生活中的矛盾、爱情中爱与恨的冲突及晚年面时死亡 的心境在其诗作中的表现,深入了解劳伦斯对生活、爱情和死亡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劳伦斯;诗歌;黑暗意识 中图分类号: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54{2009)04—0028-03 由于小说遭受查禁,劳伦斯的诗歌也受到株连,至今 他的大量诗作仍鲜为人知。事实上.劳伦斯的诗歌是他一 一与恨的冲突。劳伦斯诗作<在阳台上》中的黑暗意识把这 生活境况渲染得恰如其分。 生文学创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人生中欢乐、 痛苦及思想感受的重要记录。曾有人感叹:“假若劳伦斯 只写诗歌,他一定会被看成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K・ 在幽暗的山前,有一条淡淡的、损毁的彩虹; 在我们与彩虹之间,是滚滚的雷鸣: 萨加尔在《劳伦斯诗选》导言中赞叹:“他的诗令人百读不 厌,每次重读都有新鲜感……任何时代都很少有人能达 到这些诗的思想深度,或有如此深入探讨的勇气。”劳伦 斯的诗歌的确是具备相当的阅读价值的。 劳伦斯个性孤傲.幼年生活的影响和个人禀赋的内 你在我身边,赤足穿着凉鞋。 透过阳台上赤裸裸木材的芬芳. 我辨别出你的发香:即刻, 迅速的闪电划破长空。 沿着淡绿的冰河.一艘黑色的船 漂过昏暗——又去何方? 向造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忧郁感,这一忧郁感尤其表 现于他对“黑暗”的情有独钟。阅读他的诗歌.随处可感知 他的“黑暗意识”。“黑暗”这种最自然、最普遍的自然物成 雷声轰鸣。然而你有我.我有你! 赤裸裸的闪电在天空中战粟 了劳伦斯最崇拜的偶像.进而赋予了它一切可知的或不 可知的。已知的或未知的各种意义,与生命中的激情、性 爱和死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暗实实在在存在着,却 并且消失——除了我有你,你有我,还有什么? 黑船已经漂走 劳伦斯生性敏感.正如戴安娜・特瑞林所说:“劳伦斯 又具有一种未知的毁灭性的力量,足以撕破浪漫虚浮的 爱之面纱。黑暗还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冲破黑 暗,将会迎来无限光明和永生。 一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极度敏感……对人与人关系中每一点 细微的紧张都会保持相当的警觉。”因此。他善于捕捉生 括和情绪中的细节作为创作的素材。战争让人惶惶不可 终日,劳伦斯对生命黑暗隐秘的感知程度相当强烈,这也 说明诗人对于战争的恐惧和心绪的不安。诗人对于“黑暗 意识”的感知也体现在他的诗作《闪电》中: 当她的双臂与我的颈部脉搏贴成一片。 如此紧搂,我难道担心, 黑夜会把她藏走.抹除每一个印痕? 、生命中不安的躁动 劳伦斯各个时期的诗作不论是题材、内容还是作品 背景.都与其个人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他的诗歌就是他 的情感和精神生活的传记。 劳伦斯与弗丽达一见钟情,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爱情, 劳伦斯从此畅游爱情的海洋里。他得到了“欲望的满足、 性情的宣泄”,更重要的是“情绪的激动、生活的亢奋和创 作的源泉”。然而他们新婚刚刚两周,世界大战爆发,硝烟 四起。因弗丽达的德国血统和劳伦斯的反战言行,他们受 到了监视和排挤。劳氏夫妇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交织着爱 我在黑暗中俯身寻找她的撄唇…… 沉浸于情爱欢愉之中的劳伦斯丝毫没有安全感。“黑 夜”使他恐惧风暴的来临,席卷他的爱情,扰乱他宁静的生 活。面对黑暗,他也只得战战兢兢地维护他脆弱的爱情。 收稿日期:2009-05—19 作者简介:王芳(1982一),女,湖北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英美文学。 第4期 王芳:论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 29 二、两性中的黑暗意识 劳伦斯崇尚“性与美”的哲学。追求个性和创新,倡导 一种自然而不受任何束缚的“热血意识”,爱与性自然成 了他创作的主旋律。可纵观他的诗作,纯粹歌颂甜美爱情 的诗作寥寥无几,相反,他的爱情诗总是交织着爱与恨、 欢乐与痛苦、光明与黑暗、欲望与恐惧、甜美与冷酷的冲 突。而这也正是劳伦斯爱情生括的真实写照。他的诗集 《瞧!我们走过来了!》真实地记录了他和弗丽达的爱情生 活。诗集表现的不仅仅是“来自于爱情婚姻的狂喜”,而且 交织着。爱情的矛盾和痛苦”。劳伦斯在介绍该诗集时也 说到:“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之间,他们周遭的世界里,爱 与恨的冲突持续不断。”在劳伦斯感悟两性的哲性诗作 中。读者不难发现两性之间黑暗意识的存在。 劳伦斯在《情人节之夜》开头便感叹:你是阴影,你是 火光。你是一种交替。你是游戏中的死亡!这里描述的理 所当然是独具女性气质的弗丽达.她的魅力在于阴影与 光芒的交替。在于“灵与肉”的融合。她既带给了劳伦斯热 血性情的满足。又给予他精神的启示、创作的激情,这就 是爱情的魔力所在。当劳伦斯徘徊于苦恼的黑暗之中时, 这位德国女子像灿烂的阳光照耀着他的未来。 黑暗中传出压低的声乐:哭泣!仿佛鸟雀艰难地朝山 谷飞驶。 女:“你在我胸怀投下一道阴影.它最终将把我杀 害。” 女:“你站在我面前,如同直立的黑暗,如同当灵。” 女:“这黑夜把我杀害。把我吞噬。” 女:“不。你多么残忍,你是带着阴影的阳光!” 男:“我愿做阴影。让你成为光线。” 男:“吻我吧!你知道那是多大的快慰——被爱淹灭, 降服.在黑暗中消亡……” 深夜,黑暗中妻子低压的哭泣声惊醒了酣睡丈夫,夫 妻舌战开始。妻子被丈夫的爱情所降服,无地立足, 失去了自我的空间,痛苦万分,不愿再回到丈夫身边;寒 冷的黑夜让妻子冷得如同冰块,丈夫不断的呼唤也无济 于事,只得妥协:“我愿做阴影,让你成为光线”。这是黑暗 中一次爱的交战,“黑暗”(阴影)在全诗中出现十余次,但 它们却表达着不同的意蕴。这里的黑暗是实实在在的存 在,是触摸得到的客观现实,在这客观现实之下。黑暗又 表达了爱的一方的占有意志或,及另一方的不从与 反抗。为了让爱情休战。黑暗又代表了爱的一方对对方意 志的顺从和妥协,双方终于“被爱淹灭、降服,在黑暗中消 亡”,而这里的黑暗又回到了纯粹的生命激情和肉体意识 上来。劳伦斯潇洒自如地把“黑暗”玩弄于股掌之间。让它 放射出卓然超群的艺术光芒。 <年轻的妻子》是一首成功的心理诗,该诗用非常细 腻的笔触揭示了年轻妻子内心的情感骚动。 爱你的痛苦. 几乎叫我难以承受。 我行走在对你的恐惧之中。 在你伫立的地方,黑暗 忽然升起…… 年轻的妻子深爱着丈夫.“爱你的痛苦”来自于对于 丈夫的恐惧,而这“恐惧”并非是因为妻子天性胆小怯弱, 也不是男女双方不可靠近.而是妻子对于丈夫的权威和 力量的敬畏和崇拜。这里突然升起的“黑暗”并不是来自 于丈夫对于妻子的消极威胁,而是一种力量之源,太阳的 另一面: 啊.以前我从未见过 住在太阳里的黑影! 妻子恐惧的焦虑从这里急转而下,开始咏叹丈夫朦 胧而强大的吸引力。诗人把男人化做“快乐的高树”而把 女人比作高树的“阴影”,树永远背对着太阳,俯视着树 影.喻示着男性和女性不可分离的原始本性。 三、黑暗——直喻死亡 劳伦斯生命的后期.败血病和肺结核让他受到死亡 的威胁。病魔缠身的肉体带给他无尽的磨难和苦痛,他不 再认为肉体是最重要的。渴望躯体的灰飞湮灭而唱起了 死亡的赞歌。死亡占据了他晚期诗歌的主题,他创作中的 黑暗意识也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于死亡和死后的灵魂的 想象和探索。 死亡,一个“想不去也得去的归宿”,劳伦斯在《恋爱 中的妇女》中把它称做黑暗的王国,未知的世界。死亡的 阴影在他的诗作中也频频出现.死亡被描述为“黑暗的湮 灭”、“黑暗的核心”。死亡和黑暗再也难脱干系,“死亡是 一个漫长的旅程:一层层进入加深的黑暗,像黑暗的有螺 纹的贝壳,螺纹层层深入无声寂静。”(《死亡之歌》)。这无 声寂静的周围,“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十足的黑暗”,“再 也没有了方向”(《灵船》)。 巴伐利亚的龙胆,又大又黑。唯有黑暗 用普路托忧愁的冒烟的蓝色 染黑火炬般的白昼…… 发射出黑暗。蓝色的黑暗,象得墨忒耳的苍白的灯放 出光芒. 指引我吧,给我引路。 送给我一支龙胆.送给我一个火炬. 让我用速花叉状的蓝色火炬引导自己 走向更暗更暗的台阶。那儿绿色变得深沉。 那儿甚至行走着珀耳塞福涅。方才。从多雾的九月里 走出. 前往无光的王国,那儿黑暗在黑暗中苏醒过来…… 全诗弥漫着黑暗,这黑暗逐步加深,直到与普路托的 黑暗融合。诗人发出一连串的沉思.借助龙担和神话道出 了诗的深刻意蕴:死亡是我们不可逃避的结局和命运.但 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普路托对他的新娘充满着无限的“浓 密的激情”,象征着春天万物复苏的珀耳塞福涅终将会把 我们引向光明和复活。 (下转第32页) 32 南昌高专学报 2009正 韵.构成了整部小说叙事的经典与恢弘,也产生了小说整 中的灿烂和斑斓。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散 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这种话语风格所独具的准确和绚 丽,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了现代人 对母语的复杂感情。他出版于2004年度的长篇小说《人 体氛围上的苍凉美感。小说中对一些人物死后的描写运 用了地方志的语言.人物通过诗词的语言形式进行对话 等,莫不是摄取传统的体现。“未谙梦里风吹灯,可忍醒时 雨打窗。”“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荫~杏花春雨江南,灯 面桃花》,作为这一话语理想的延伸。在重绘语言地图、解 析世道人心、留存历史记忆上,都富于创造性的发现。他 对这一发现的深刻表达,不仅达到了中国作家所能达到 的新的艺术难度,还为求证人类的梦想及其幻灭这一普 遍性的精神难题敞开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我想,这对格非而言,对<人面桃花》而言,无疑是公允 和当之无愧的。<人面桃花)的出版,也必定会成为格非小说 写作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灰冬雪夜长”……意境何等辽远,何等幽冷! 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的采访时格非还说到:“我 在写这个作品(指《人面桃花》)的时候……一般我不会过 多地考虑读者,但我的文字上至少可以有所调整.比如叙 事的清晰度上面。我尽量在阅读上、在故事的线索上不要 产生太大的问题。要能够跟一些作品有所区别。”而通过 对《人面桃花>的阅读,我发现格非不但做到了,而且在回 归传统方面做得非常好。 《人面桃花》的获奖词如是说: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 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 文学.他的叙事研究也曾丰富中国小说的美学肌理。 他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续着古典小说传统 【参考文献】 【l】格j#.人面桃花(封底)【M】.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2]李教.重复与超越——关于人面挑花【J】.当代作家评论, 2005(2). Vanguard into Tradition:Face&Peach Blossoms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Narration Abstract:The au ̄of of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descriptive style of nslTation on suspension in the novel of Face& Peach Blossoms by Ge Fei,which shows a transcendent and breakthrough between vanguard and tradition. Key words:Ge Fei;Face&Peach Blossoms;narration style (上接第29页) 看来.劳伦斯的死亡观并不消极厌世,反而蕴含着乐 返回到了人生。I.I‘跚‘ 观的精神和深奥的哲理。光明和黑暗是统一整体,二者对 立地存在着.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黑暗预示着光明,死 亡则孕育着新生。 然而.在黑暗之上, 有一条细线从永恒中分离出来, 一劳伦斯的这种灵瑰获得新生的幻象未免带有唯心主 义倾向,他死后也未能像<不死鸟’中的凤凰一样获得新 生的躯体。但他的灵魂却在他的诗歌中获得了永久的新 生.绽放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参考文献】 条水平线 【1]Perkins,David.A History of Modem Poetry【M】.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mity Press.1979. 带着苍白冒到了黑暗之上。 这是幻象?或是苍白 冒得高了一点? f2]Sagar,Keih.D.H.Lawrtence Poems 【M】.London: Penguin Books,1986. 啊。等吧,等吧,因为黎明来了, 残酷的黎明从湮灭中. f31毛信德.劳伦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吴笛译.劳伦斯诗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8. Abstract:The poems of D.H.Lawrence are somewhat autobiographica1.We CaP,find in his poems the traces of his life experiences,passionate love and philosophical thoughts.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the sense of darkness”presented in the poems so as to analyze his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in love and life,and his frame of mind facing the coming death in his late years. Key words:Lawrence;poem;sense of darkness;creation dimens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