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的区域性

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的区域性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技术交流・ 甘蔗2002年第9卷第2期 文章编号:1005—927X(2002)眦0049 0 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蔗糖分表现的区域性 张革民 (广西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07) 摘要:对l0十甘蔗品种(系)在l§99—2000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蔗 茎产量及甘蔗糖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参试的甘蔗品种(系)的蔗茎产量表现出较强的区域 性:(2)参试的甘蔗品种(系 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蔗糖分变化的相对一致性。 美键词:甘蔗品种;蔗茎产量}蔗糖分;区域性 中国分类号:¥566.1 文献标识码:A 在气候、土壤、生产等环境条件相差较大的地域之间,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表现出很强的 区域性。如:CP 65—357 20世纪70、8O年代在美国路州推广面积占全州种蔗面积的60 一 70%,CP 70一u33 80年代在佛州推广面积占30 ,但这两个品种引进我国却难以推 广。在气候、土壤、生产等环境条件相差相对较小的广西境内,甘蔗品种产量表现的区域性究竟 如何?此外,作为甘蔗品种另一重要性状的甘蔗蔗糖分表现是否具有区域性?了解甘蔗品种在 这两方面表现的特点,对于更为客观、理智地进行甘蔗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以及甘蔗新品种的 选育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1999—2000年两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资 料,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2材料与方法 2 1参试材料、试验点及试验设计 参试材料 新台糖21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l6号、新台糖20号、CP 8O—l827、桂糖92— 262、桂糖93—103、桂糖92—263、桂糖93—102、(日)农林8号,对照种为桂糖11号。 试验点及承试单位:南宁——广西甘蔗研究所,柳州——柳州地区农科所,桂林——桂林 市农科所,百色——百色地区农科所,河池——河池地区农科所,桂平——广西亚热带名优水 果实验示范场,贺州——贺州地区农科所,北海——北海市农科所 试验设计 田间种植按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4行,行长7—9 in,行距1.0 m 2.2试验地基本情况及种植和栽培管理  -各试点试验地为壤土或砂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整地良好,基本上代表了所在蔗区的 一般情况 新植试验下种量105000芽/hm ,下种前进行浸种消毒,下种时施适量有机肥、复台肥作 基肥,并施呋喃丹 之后及下年宿根蔗的管理,各试点均按当地大田生产管理的一般要求进行 收稿日期;2oo1 o8 o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0・ 甘蔗2002年第9卷第2期 ・技术交流・ 2.3数据审核及统计分析 河池因霜冻严重无法留宿根,桂平宿根蔗产量异常偏低,北海无2000年宿根资料,故该3 点试验小区产量不进行统计分析 对其它5个试点11个参试材料2年新植、1年宿根的小区 蔗茎产量按试点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测定。 上5个试验点的蔗糖分资料中,百色点分析次数太少,贺州蔗糖分异常偏高,故对该两 点的资料不进行均数及其差异显著性分析;其余的3个点——南宁、柳州.桂林分别代表桂南、 桂中、桂北的一般环境 对该3试点10个材料2年共32次的蔗糖分资料,采用小样本t测验 (不成对法)的分析方法,各材料与对照种桂糖11号比较,对其均数差异及差异显著性分试点 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蔗茎产量及其区域性表现 3.1.1蔗茎产量对参试材料在5个试点2年新植和1年宿根共3次试验的小区蔗茎产量分 别进行方差分析,测定产量差异显著性(表1)。5个试验点的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参试材料之 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说明各品种(系)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效应差异;各试点内重复问差异不 显著。 表1 蔗茎产■豆差异显著性 注:+。寰 增严达o.05显著水平・+表示增产不显著;一。表示碱产达o.05显著水平.+表示减产不显著. 3.1.2甘蔗品种(系)蔗茎产量的区域性表现各品种(系)在不同试点与对照种桂糖11号相 比较有以下特点。(1)新台糖21号在5个试点中有3个试点增产显著,2个试点增产不显著:5 个试点有4个点产量接近而在南宁点产量与其它点差异为1O 一15 左右,可见该品种具较 强的适应性。(2)新台糖16号在南宁点增产显著,在桂林点、贺州点减产显著,在柳州、百色点 减产不显著 不同试点产量差异较大,说明它在不同试验点增产潜力不同,区域性较强。(3)新 台糖22号在南宁、百色点增产显著,在其它试点增或减产不显著,同时在不同点产量差异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技术交流・ 甘蔗2002年第9卷第2期 ‘j1‘ 大,说明其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强的区域性。(4)桂糖93 102在百色增产显著,在其它点增或 减产不显著,在不同点产量有较大差异,说明其有一定的稳产性和区域性,在适宜的条件下可 发挥其增产性。(5)桂糖93--103在桂林增产显著,在贺州减产显著,在其它试点增产不显著, 表现较强的区域性。(6)桂糖g2—262在南宁增产显著,在柳州、贺州减产显著,在桂林、百色点 增或减产不显著,表现为区域性较强。(7)农林8号、桂糖g2—263分别有4点减产显著及1点 减产不显著,在不同试点问产量差异较大;新台糖20号及CP 80—1827在5个点均表现减产 显著,在不同试点的产量也有较大差异,可见该4个品种(系)产量不理想且有较强的区域性。 综上所述,参试品种(系)中,除新台糖21号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外,其它均表现出较强的 区域性。 3.2参试品种(系)蔗糖分表现的区域性 从表2看,与对照种桂糖11号相比较,新台糖20号、农林8号、CP 80—1827在3个试点 均无一例外地增糖显著,新台糖16号在3个试点均增糖不显著,新台糖21号、桂糖92 262 均表现减糖不显著,可见该6个品种(系)均表现出在蔗糖分变化上的相对一致性。新台糖22 号在南宁增糖不显著,其它两点减糖不显著;桂糖92—102在南宁减糖不显著,在其它两点增 糖显著;可见该两品种(系)在不同试点间的变化与对照相比在统计学上仍然是相对一致的。桂 糖92—263在柳州增糖显著而在其它两点不显著,桂糖93—103在柳州试点减糖显著而在其 它两点减糖不显著,表明这两个品种(系)蔗糖分表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但其在变化的倾向上 是相对一致的。此外,以上10个品种(系)中没有一个表现出在某试点增糖显著而另一试点减 糖显著这种变化上的巨大差异性(即较强的区域性)。综上所述,在广西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 参试的品种(系)总体上表现出较强的蔗糖分变化上的相对一致性,即在一蔗区表现比对照增 糖的品种(系),在另一蔗区也往往表现增糖;在一蔗区减糖的品种(系),在另一蔗区也往往减 糖;在一蔗区蔗糖分与对照种相近的品种(系),在另一蔗区蔗糖分也往往与对照种相近。 表2 3试点1 999—2000年蔗糖分均敲、名次殛均数差异显著性 注: 0 L(DF--22)=1 1717; 0 L(DF--20)--1.725}t。】(DF=16)一1.7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2・ 甘蔗2002年第9卷第2期 ・技术交’流. 4小结和讨论 (1)参试的甘蔗品种(系)中大多数均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笔者认为,在广西的自然条件 和生产条件下,多数甘蔗品种(系)倾向于表现较强的区域性。因此,在进行甘蔗新品种推广时, 不同蔗区应在兼顾蔗糖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品种(系)的实际表现选择在当地最具增产潜力的 品种(系)。 (2)参试的甘蔗品种(系)的甘蔗糖分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较强的相对一致性。由于在 广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多数甘蔗品种(系)倾向于表现较强的区域性,因此笔者认为, 在进行甘蔗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对于产量性状不突出(当然不应太差)而蔗糖分表现突出的新 品系,不应过早淘汰,因为它有可能在区域试验中表现适应个别或少数蔗区而成为区域性较强 (适应个别或少数蔗区)的早熟(或特早熟)特高糖丰产甘蔗新品种。 (3)由于参试材料众多,条件有限,无法对试验各重复分别进行蔗糖分分析,因此无法进 行方差分析。本文采用小样本f测验(不成对法)的分析方法,各材料与对照种桂糖11号进行 比较.对其均数差异及差异显著性分试点进行分析。此外,关于显著水准的选定,从资料的分析 结果看.笔者认为对蔗糖分的分析采用0.1的显著水准,比采用0.05的显著水准更能反映蔗 糖分变化(与对照相比较)的实际情况。 致谢:本文承蒙谭裕模研究员、黄家雍副研究员赐正,谨表谢枕。 Regional peculiarity of cane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of sugarcane varieties ZHANG Ge—rni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