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白鲜皮散17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白鲜皮散17方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白鲜皮散

白鲜皮散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

17种“白鲜皮散”

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来源:《圣惠》卷十九。

组成:白鲜皮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功效:用法:麻黄1两(去根节),白芷1两,白术1两,防风2两(去芦头),葛根1两(锉),独活1两,汉防己1两,人参1两(去芦头),茯神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当归1两(锉,微炒),石膏3两,桂心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粗散。

风痱,四肢缓弱,心神烦闷,不能言。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两,煎至5

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

来源:《圣惠》卷五十五。

组成:白鲜皮半两,川升麻半两,川朴消1两,茵

制法:功效:用法:陈1两,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大青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葛根半两(锉)。

上为细散。

急黄,头目四肢烦热疼痛,小便赤,大便

难,心躁不得睡。

每服3钱,新汲水调下。须臾当利1-2行,

如人行10里未利,即再服。

3

来源:《圣惠》卷八十三。

组成:白鲜皮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犀角

制法:功效:用法:屑半两,黄芩半两,知母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

上为细散。

小儿心肺风热壅滞,胸膈不利。

每服1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

服。

4

来源:《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白鲜皮3分,黄芩3分,川升麻3分,地骨皮

制法:功效:用法:3分,钩藤3分,犀角屑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胡黄连3分,龙齿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上为粗散。

小儿百日以来,至3-4岁,发热痫瘛疭,身

体如火。

每服1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入牛

黄末1字,温服。

5

来源:《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白鲜皮1两,犀角屑3分,钩藤1两,子芩3

制法:功效:用法:分,龙齿1两,蚱蝉半两(去翅足,微炒)。

上为粗散。

小儿惊痫,邪气发即吐涎,迷闷难醒。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淡竹叶7片,煎至

5分,去滓服之。

6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组成:白鲜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

制法:功效:用法:(去芦头),知母1两,沙参1两,子芩3分(去黑心)。

上为散。

肺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或时胸膈不

利,时发烦躁。

每服2钱,水1中盏,煎至6分,食后、临卧

温服。

7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

组成:白鲜皮2两,黄连1两半(去须),土瓜根1

制法:功效:用法:两半,芍药1两半,大青1两半,栀子仁1两半,茵陈蒿1两半,栝楼根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芒消3两半(研入),贝珠30枚(烧赤,研入),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3两。

上为散。

诸黄。皮肉如金色,小便赤黑,口干烦

渴。

每服3钱匕,煎茅根汁调下,空腹顿服。取

利;至晚不利再服,服了以少葱豉粥投之。

8

来源:《圣惠》卷六十四。

组成:白鲜皮半两,子芩半两,川升麻半两,玄

制法:功效:用法:参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

头),前胡半两(去芦头),百合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半两,马牙消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茯神半两。

上为细散。

遍身热毒疮,及皮肤瘙痒,烦躁;热苑四

肢,肿实不散,令人气壅。

每服2钱,食后以薄荷汤调下。

9

来源:《圣惠》卷八十五。

组成:白鲜皮半两,细辛半两,蚱蝉2枚(微

制法:功效:用法:炙),钩藤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蛇蜕皮5寸(炙令黄色),甘草3分(炙微赤,锉),牛黄半分(细研)。

上为粗散。

小儿风痫,胸中痰涎。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万分,去滓,

入牛黄末少许,温服。

10

来源:《圣惠》卷十八。

组成:白鲜皮半两,川升麻半两,黄芩半两,玄

制法:功效:用法:参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粗散。

热病,毒气不散,遍身生热毒疮。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

服,不拘时候。

11

来源:《圣惠》卷十七。

组成:白鲜皮1两,栀子仁3分,麦门冬3分(去

制法:功效:用法:心,焙),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郁金3分,黄芩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铅霜1分(细研)。

上为细散,入铅霜同研令匀。

热病,心神烦躁不止。

每服2钱,以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12

来源:《圣惠》卷十七。

组成:白鲜皮1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功效:用法:大青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粗散。

热病,热毒在心脾,狂乱烦躁。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3-7片,煎至

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3

来源:《圣惠》卷十五。

组成:白鲜皮1两半,大青3分,羚羊角屑3分,玄

制法:功效:用法:参3分,栀子仁3分,子芩3分,川大黄(炙微赤,锉)3分,地骨皮3分。

上为散。

时气大热,心狂欲走。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

服,不拘时候。

14

来源:《圣惠》卷十五。

组成:白鲜皮1两,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大青

制法:功效:用法: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上为散。

时气大热,闷乱谵语。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不

拘时服。

15

来源:《圣惠》卷十五。

组成:白鲜皮1两,黄芩1两,柴胡1两,大青1

制法:功效:用法:两,麦门冬1两,栀子仁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羚羊角屑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上为散。

时气6日,热毒不退,心胸烦躁,大小肠秘

涩,不得眠卧。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

服,不拘时候。

16

来源:《圣惠》卷十七。

组成:白鲜皮半两,黄芩半两,秦艽半两(去

制法:功效:用法:苗),犀角屑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大青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散。

热病,狂言不止。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

服,不拘时候。

17

来源:《圣惠》卷十。

组成:白鲜皮1两,百合1两,石膏1两半,羚羊角

制法:功效:用法:屑1分,木通1两(锉),防风1两(去芦头),川升麻1两,龙齿1两半。

上为粗散。

伤寒阳痉,壮热不渴,筋脉不能舒展,牙

关疼急,不欲见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7寸,豉50

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